1.近年来,国际学校教师跳槽求职出现新趋势,避开或放弃“大厂”选择“平替”,如新近落地、小而精的学校。
2.教师们追求“平替”的原因包括:寻求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多的成长空间以及更符合个人价值观的学校文化。
3.然而,在选择“平替”学校时,教师们需关注学校的教师服务预算、提拔稳定教师等方面,避免陷入误区。
4.总体来说,教师们需拥有“拥抱变化,持续学习”的精神,无论行业如何发展,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看点 近几年随着行业不断变化,国际学校教师跳槽求职出现了新趋势,避开或放弃“大厂”选择“平替”。通常,历史悠久、规模大、平台知名的国际学校称为“大厂”,而“平替”则多为新近落地,小而精的学校。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过多年一线教师及中层管理经验的James老师看来,优质学校并不能与理想工作画上等号,教师服务预算、提拔稳定教师等指标往往才是教师检验一份理想工作的重要标准。
文丨Iris 编丨袁梓曦
优质的学校,对老师来说不一定是美好的工作。什么才是老师眼里的好学校?
江浙沪传说中的双语“四校八大”、京津民办“六小龙”、川渝国际教育“四七九”、大湾区“第一梯队”……
各地国际学校圈都流传着牛校、神校、名校的传说,平台影响力大,资源丰富,生源强,曾几何时,求职教师将国际学校中的“头部大厂”定为目标。
然而,近几年随着行业不断变化,国际学校教师跳槽求职出现了新趋势,避开或放弃“大厂”选择“平替”。为何老师追求“平替”?这一趋势背后暴露出老师怎样的职业诉求?
行业迁徙新趋势涌起,
“大厂平替”成性价比之选?
近年来,由于国际学校行业越发动荡,“流浪教师”频频显现。教师辗转于不同地域、层级、类型的学校之间,“出走”“跳槽”等关键词引发行业热议。
根据之前发布的《2023中国国际学校薪酬报告》,从离职率的维度细分,从学校性质上,国际化民办双语学校和外籍子女学校为最高,公立国际部最低。
为何教师频频出走?他们到底在寻找怎样的“心仪之选”?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过多年一线教师及中层管理经验的James老师观察到,近些年,国际学校的发展进入稳定期,学校数量增速放缓,但海归人才爆发性增长和部分机构转岗教师的涌入,让国际学校人才市场更加活络。大量的新鲜血液,形成一股足以改变职场生态的力量。
当下,不少中青年教师高学历,家境好,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对领导不是简单服从,而是敢于质疑并提出想法,甚至“不惯着领导”,一言不合就辞职,流动性大。随着这部分教师成为职场主力,其教育背景和性格特点正在重塑职场文化。相应地,学校职场生态也随之变化。
在这一变化下,“教育大厂”不再是多数人的“心头好”,不少有能力、有想法的教师转而寻找起“平替”。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