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4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继续处于高位区间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记者 樊瑞)中国贸促会于2024年6月28日上午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继续处于高位区间,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呈现下降态势。
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继续处于高位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在会上发布2024年4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从综合指数看,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52,继续处于高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67个点,比上月上升15个点。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3.8%,环比下降11.8%。
从国别指数看,美国的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墨西哥、印度和巴西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在20个国家(地区)中位居前三。
从行业指数看,运输设备、电子、机械设备、轻工和化工行业是经贸摩擦措施的主要冲突点。在监测范围内的13个主要行业中,运输设备行业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居首。
从分项指数看,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17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启动33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14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13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45项。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居首。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321,处于高位,较上月上升972个点。其中,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当月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6.9%,环比上升11.4%。电子、机械设备、轻工和运输设备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发布《2023年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赵萍表示,为客观反映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差异,帮助中国企业全面了解全球重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政策、市场等维度的评价信息,中国贸促会持续开展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研究工作。
赵萍指出,在指标体系方面,延续上年度指数报告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报告设置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知识产权保护执行、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等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以及57个三级指标,指标设置方法为全球首创,填补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缺乏综合性量化分析和研究的空白。
赵萍介绍,在《2023年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报告》中,瑞士的指数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七位,与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9个国家处于同一梯队,处在中等偏上水平,整体实力高出平均水平4.8分。IT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专利授权量、每千亿美元GDP的居民专利申请量、地理标志拥有量、创意产品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科技期刊文章发表量、每十亿美元GDP签发的ISO9001证书数量、企业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比重、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等指标中国均排在评价国家第1、2位。这客观反映了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及过去一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进步。
与此同时,赵萍指出,中国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高被引”论文占比、进入国家阶段的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的比例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未来,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将会进一步巩固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优势,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进一步融入全球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全球创新活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