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义天涯《警察陆令》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天津市作家协会和阅文集团主办的奉义天涯《警察陆令》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天津市作家协会在线下设分会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喜超,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以及张策、黄发有、禹建湘、桫椤、高翔 、汤俏、闫海田、李灵灵、段廷军、孙葳、李宸江、刘平、李汉、马培鑫、虎牙、奉义天涯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3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图片
何弘表示,《警察陆令》塑造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警察形象,同时很好地改变了同类题材创作存在的概念化、模式化问题。行业文写作一旦公式化,便不能持续带给读者新鲜感,也无法让这一行业真正被看见,更不能真切地被理解。《警察陆令》的作者奉义天涯有过多年警察生活经历,现在从事互联网,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两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职业是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
李喜超表示,《警察陆令》入选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这部作品,一是现实主义特征非常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真实感、代入感。二是公安题材,非常吸引读者的关注度、注意力。三是小切口大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四是视野开阔、行文流畅、笔法细腻、语言鲜活生动。
黄发有表示,在这些年面世的公安题材作品中,有不少作品滥用奇观化叙事,简单移植悬疑、恐怖小说的套路,作品中有太多的巧合与渲染,跟真实生活格格不入。《警察陆令》在扎根生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叙述中将破案过程与心理过程糅为一体,在结构上为作品带来内在的张力,情节推进张弛有致,也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与可读性。值得一提的是,《警察陆令》的叙事具有一种隐含的抒情意味,这源于作者对警察职业的认同,作者的从警经历使得他在讲述故事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之所以细致描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源于警察对守护人民安宁的责任感。
桫椤认为,奉义天涯有过多年的从警经历,这部作品中很多专业知识是其他同类作品中不具备的。除了对客观生活的反映以及由此显现出的主题价值,这部作品在写法上也有出新之处。一是从现实题材作品的角度分析,通过严谨的叙述赢得读者的信任;二是小说并不限于只讲探案故事,而用了大量笔墨来写人情世故,增强了小说的文学质感;三是作为网络小说,这部作品在营造“网感”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作者自觉地、娴熟地使用了游戏化的叙事技巧,采用了游戏化的故事模式和“打怪升级”式的故事模型,设置了多重升级系统。
李灵灵表示,虽然《警察陆令》打着硬核侦探文的标签,但小说并不止于探案。作品没有停留在惊悚、悬疑,为了惊奇而惊奇,而以心理学硕士、警察陆令的视角,解析形形色色的人,剖析当下城乡社会的内在肌理和潜在状态。譬如东北边境小镇东坡村几代人的恩恩怨怨,乡民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人性的狡诈多面,将乡土社会置于警察的办案视角,展示了静谧田园、民风淳朴美好滤镜下不一样的乡土想象。而城市案件在警察陆令的视角中,更是折射出庞大建筑群下的众生百态、人间酸苦。剧本杀案中为满足欲望阈值随意杀害无辜的富二代、冷漠充当观众的教师,明知丈夫要自杀、逼着公司赔偿,拿钱去救孩子命的妇女,还有网络诈骗案中明知前方可能是陷阱,却因为贪欲前赴后继的芸芸众生。
段廷军认为,《警察陆令》的叙事别具特色。通过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打破正叙的叙事方式,让案件的真相逐步得到清晰、全面的呈现。叙事速度则因重点与非重点事件而有差异,重点叙述的事件速度慢,节奏也慢,简略叙述速度快,节奏快。没有案件时,除了提高叙事速度,寥寥数笔略过,也可以穿插写一些生活化的事件,如钓鱼。这样,既能调节叙事节奏,又能提升作品的真实性。
孙葳认为,奉义天涯本身职业上是一名刑侦专家,在传播领域也是专家(知乎大v“2020年度新知答主”),有意识地打开他的PGC传播矩阵,如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引导读者互动,在知识平台为菜鸟作者和不了解警察行业的网友答疑解惑,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唤起受传者/用户的共鸣。奉义天涯和他的警察系列本身已经是一个可以不断开发的优质IP,这不失为现实题材行业作者破圈的一条可探索道路。
朱钢表示,作者发挥了网络文学实时写作以及与读者互动的特点,让读者参与到了故事中。同时,作为新一代的警察,小说也赋予了破案当下性的思维和手段,比如游戏、微信等的加入,贴合了读者的现实感。原本伏于内心的心理活动经由对话形式展开,活跃了叙述。细密的心理学细节,显隐相间的伏笔和铺垫,对读者的考验是巨大的,由此获得的阅读感也相当强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