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Adam Taylor(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临床解剖学学习中心主任)
编译 菡萏
如果一个人的肠子从身体内爆了出来,你可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可怕的外伤或车祸,但打喷嚏绝对不在选项之中。本月早些时候,正是这种司空见惯的无害动作让一名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男子遭遇了一场危机。
这名 63 岁的男性 15 天前因为肾积水刚刚做完膀胱切除手术,事发当天正是复诊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伤口恢复得不错,并为他取下了用于固定伤口的外部包扎。为了庆祝,这名男子和妻子去餐馆吃了一顿美美的早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吃早餐时,他先是打了个喷嚏,然后咳嗽了几声。在感到从小腹传来一阵疼痛和湿润感后,这名男子发现几圈粉红色的小肠从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中“爆”了出来。根据患者后来的回忆,他说自己当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先用衬衫盖住了露出来的肠子,并且打算自己开车去医院。但是,妻子和他都担心改变姿势会对脆弱的器官造成损失,于是他们最终还是叫了救护车。
幸运的是,这段离家出走的小肠在紧急送医后得到了妥善处理。医护人员为这名男子再次进行了开腹手术,在确认他的小肠没有受伤,并对伤口进行生理盐水清理和抗菌处理后,将这段器官送回了患者的体内。
患者送医时的示意图(左)和患者接受手术缝合后的示意图(右)来源:病例报告
https://pubs.sciepub.com/ajmcr/12/6/1/index.html
保护还是破坏?
打喷嚏是身体的保护机制,可以将潜在的有害物(比如灰尘、细菌和病毒)排除在我们的呼吸系统之外。这个过程由脑干延髓中的“打喷嚏中枢”控制。当鼻子和气道内壁的感受器被刺激物激活,这一冲动就会被传送到延髓中枢。中枢控制身体闭上眼睛、喉咙和嘴巴,同时收缩胸部肌肉,压迫肺部并将空气排出呼吸系统。这能令刺激物以极高的速度从呼吸系统中“离开”,最高可达 15.9 米/秒,相当于 57 公里/小时。
不过,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导致受伤的风险比许多人以为的要高。例如,喷嚏过于猛烈会导致肺部组织穿过肋骨之间的肋间肌,从组织最薄弱的位置疝出。病态肥胖、慢阻肺、糖尿病或吸烟都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打喷嚏还可能撕裂相对脆弱的肺组织。当肺部深处的高压空气逸出至胸部和肺部之间的空间时,会压迫单侧或双侧肺部,导致撕裂。
别的身体部位也可能会波及。曾有报道称,有患者因打喷嚏而撕裂了大脑的脆弱内膜,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这可能是致命的。此外,即便不造成撕裂,也可能影响大脑功能——有人曾在打喷嚏后出现了单侧身体无力或视力障碍。
打喷嚏还会使血压升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血管造成严重伤害。曾有案例记载了喷嚏撕裂了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患者未来 48 小时内生还的几率只有一半。
更可怕的是,曾有人因为打喷嚏导致眼周骨头的爆裂性骨折。要知道这种损伤通常由钝器打击引起,通常在被高尔夫球或者棒球砸到时才会出现。此外,耳内的三块小骨也可能会因为打喷嚏而骨折,导致听力出现问题。
最后,损伤程度没有骨折那么可怕,但羞辱性极强的一点是,打喷嚏引发的体内压力暂时性升高可能会导致漏尿,这一点在怀孕生产、肥胖、更年期或神经损伤导致的盆底肌肉无力人群中尤其明显。
憋着也不行
既然打喷嚏带来的伤害如此之多,那么憋住不打不就行了?
答案是否定的。2023 年一名苏格兰男性试图闭住嘴巴,堵住鼻子来憋住喷嚏,但他失败了,代价是自己的气管被撕出一个2 × 2 毫米大小的洞。医生的报告显示,由于气道被封闭,导致打喷嚏产生的压力在呼吸系统内积累,可能达到了正常状态下的 20 倍。这种巨大的能量必须找到一个出口,于是这个不幸的案例出现了。实际上,想把喷嚏憋回去的操作还可能导致面部骨折、喉咙发声部位受损、肺部周围组织撕裂等损伤。
颈部和胸部显影(增强)CT结果。(A)矢状切面:白色箭头指向位于第三和第四胸椎水平的气管后撕裂,黄色箭头指向颈部的外科气肿。(B) 轴位切面:白色箭头指向气管撕裂处。来源:病例报告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睁着眼睛打喷嚏不会让你的眼球飞出来。要知道眼球被肌肉和神经组织牢牢固定着,而且我们的呼吸系统中没有任何一条气道与眼球或者眼窝相连。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和打喷嚏这件事是完全适配的,上述伤害都发生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你无需担心自己会因为打喷嚏而受伤。不过,如果是 Yi Yang 这种最响喷嚏记录的保持者(176 分贝,相当于火箭起飞),确实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伤害风险。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dangers-of-sneezing-from-ejected-bowels-to-torn-windpipes-2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