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发布会,早已经过了老老实实讲产品的阶段,如果不会整活,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很可能就没有销量。所以,纵观现在的新车发布会,重点根本不是新车,更不是新技术应用,而是车企领导的发言“金句”。
“如果牌桌上有人出老千,我们就要发出预警,就要站出来,敲桌子,甚至掀桌子”;“不怕卷,但要有底线,要品质向上 ”;“低价之下,岂有硬货”。在6月19日的新一代哈弗H6的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几乎用了十分钟如此开场。
到了6月25日,在东风本田新车猎光发布会上,东风本田销售部副部长杨忠华对国产新能源品牌“开炮”,怒批国产新能源不负责任、压缩开发周期、降低品质标准,将拼装车推出市场,将隐患转嫁给用户,收割韭菜。并表示,部分品牌过度依赖资本运作、流量和概念炒作,忽视产品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
两个最近的新车发布会,再次将车企间的拉踩现象推向高潮,说是“友商”,其实一点也不友好,全称应该叫“友尽的厂商”,反正是在自己的场子把对方拉出来,全方位对比,想怎么吊打蹂躏都行,核心是:你比我差远啦。
不少网友认为,消费者更希望看到的是车企拿出更多令人惊喜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不是互相内涵、拉踩互撕。更有网友直接留言表示,“少些怨气怒气不行吗?好好做好自己产品,技术是核心”。
确实如此。从“1000万以内没有对手”“500万内最好”“遥遥领先”之类的夸张形容词,到在产品发布会内涵、讽刺竞争对手的产品细节,再到一些车企大佬亲自下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针对友商的出格言论。难怪有不少网友戏称,当下的新能源车圈越来越像“饭圈”了。
新品发布,当然需要关注、需要流量。但对消费者而言,购买汽车是名副其实的大宗消费,追求的一定是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车企依靠话题、流量来推广产品没有错,但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卖得好不好,终归还是要拿产品说话。
其实,以中国消费者的宽容度和理性度,他们并没有要求汽车产品是完美无缺点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每款产品都有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车企应该做的是,将产品优势发挥到极致,与消费者共情,就一定可以圈住固定的消费群体。
这一点,今年4月举行的五菱宝骏悦也Plus上市发布会很值得赞扬。当时的开场是一张PPT,车企方面写道:“宝骏本场发布会没有对标,也没有拉踩,有没有流量,就拜托各位了!”这张图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许多网友也会心一笑: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事实上,当天的发布会,宝骏都是在讲产品、讲技术、讲消费共情,不只是现场参会者感觉到厂家的专业,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真诚。
诚然,如今的汽车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中国新能源汽车完全可以依托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各大车企品牌的成长空间仍然充足,谁能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定力,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在车圈内大搞“饭圈”,培养所谓忠粉、拥趸,真不如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让新车发布会回归到新车本身,才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消费者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