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光点 | 扫码即得现金!福利还是陷阱?

在数字化购物时代背景下,快递行业爆炸性增长,催生了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快递单上出现的二维码广告,常以“扫码即赠”“限时福利”等诱人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这些不请自来的快递面单广告,实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欺诈行为。引起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快递面单成虚假广告“滋生地”


今年“6·18”购物节的圆满落幕,快递量激增,快递面单上的小广告也随之泛滥。这些广告通常以“扫码领取奖品”的形式出现,内容从话费充值到日用品赠送,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


快递包裹的广告是谁印上去的?


在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附近的菜鸟驿站内,记者发现货架上的快递包裹上除了常规的快递面单和取件码,还附带二维码的小广告。


“快递面单上的小广告是你们的合作项目么?”记者借机与驿站负责人闲聊。“这是菜鸟公司提供的,如果消费者扫描一次,我们也就能从中获得几分钱的收益。”菜鸟驿站的负责人打趣地回应道,菜鸟公司真是精明,总能发现新的盈利途径。


随后,记者走访了其他快递站点,一位了解情况的快递工作人员说:“快递单上的广告通常由打单系统生成,在快递的分发过程中,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商家、菜鸟平台以及第三方广告发布者,都有机会将广告印在快递单上。”


图片


记者又询问了一家电商商家,“我们根本没必要印二维码,在里面放小卡片就好啦,应该是快递公司印上去的。”商家表示否认。


快递面单上的广告来源众多,追溯每家快递公司所附带的具体广告来源极为困难,因此,要实现对快递面单广告行为的全面监管和规范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


监管快递小广告 保护消费者权益 


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快递行业对此已司空见惯。但是,考虑到部分广告可能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这些广告内容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广告使用虚假宣传和夸张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导致消费者在缺乏充分信息验证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轻信这些广告而遭受经济损失,个人信息也因此被泄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因此,快递公司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快递面单的管理,禁止未经授权的广告发布,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在收到带有不明二维码的快递时,应提高警惕,避免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快递面单上的“二维码”广告,看似无害的促销手段,实则隐藏着诸多风险。二维码广告在快递单上的泛滥已成为该行业的一个棘手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顽疾,必须依靠相关部门的监管、企业的自律以及消费者的警觉性。只有通过多方的协作,才能够保障快递行业的良性发展,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既便捷又安全的快递体验。(记者 寇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