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的源头在黔之西南

  “加油,加油……”


  奥运会、世界杯……所有体育赛事,只要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出现频率最高的声音,一定是那句铿锵有力的“加油”助威声。


  但这个能量满满的口号怎么来的?鲜有人过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词语都有典故。“加油”一词来自清代的贵州兴义府。故事得从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的父亲张锳说起。


  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张锳担任兴义府知府。管辖范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黔西南州主要区域及临近部分地方,府治贵州安龙县。


图片

  以“知府添灯油”为蓝本的原创剧目《灯火》剧照 刘超 摄


  初到安龙,张锳发现贵州西南边地的小城,闭塞贫穷落后,但府城学子读书用功,深夜灯油燃尽仍书声不断。


  “耿耿油将尽,琅琅韵未终。”府城文人五言诗《夜灯开卷有儿同》中的两句描述了当时情景。


图片

  以“知府添灯油”为蓝本的原创剧目《灯火》剧照 刘超 摄


  在任期间,张锳每晚都派出两个差役夜巡安龙城。差役一人提着灯笼,一人挑着桐油。见城里哪户人家亮着灯光,传出读书声,便上门高喊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读书人开门后,差役便把桐油舀进灯盏里,临走还要说:“府台大人祝相公用功读书,获取功名。”


  张锳在兴义府任职14年,为学子添灯加油,14年风雨无阻。有时,张锳还带上儿子张之洞,与差役一同走街串巷,为孤灯苦读的学子加油鼓劲。


  张锳不仅燃灯加油,还带头捐资,兴书院、修试院。他主持建造的兴义府试院,有大小房屋209间,号舍可坐千余人,规模之宏大,号称“甲于天下”,是贵州省现存的唯一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场所。


图片

  发掘清理前的兴义府试院号舍区 易奎香 摄


  之后,兴义府学风日盛,人才辈出,先后考取进士3人、举人30人、贡生157人。在贵州西南山地小城,留下“知府加油助学”的文教佳话。


  经研究考证,“知府添灯油”就是“加油”二字的源头,历经百年历史积淀,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历史典故。“加油”这个词从一开始,就有着鼓励奋进的意味,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扩展到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以表达助威之意,沿用至今。随着这句话在世界范围内传播,2018年10月,短语add oil被《牛津词典》收录。


  如今,在南北盘江两岸的黔西南,“加油”一词的含义早已超越其“添加灯油”本义,发展成为积极上进、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形成了以“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为精神特质的“加油文化”。(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彭原清)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加油文化

#文化中国行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