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苟姓“准爸爸”想给孩子改姓,何必太在意世俗眼光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图片

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询问,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

应该给公民这样的权利,姓氏的烦恼,不是当事人可能无法理解。就有网友吐槽说自己也姓苟,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同学们都会很自然地给他取个与姓相关的绰号,一直到现在,大家说起他时用的还是这个称呼。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这位“准爸爸”想来也有过同样的遭遇,才会对姓氏问题有这么大的反应。那些声音要说有多大的恶意,也不尽然,但其中的戏谑成分一定是存在的,个别人的偏见、歧视之意也是事实。

正视他们的遭遇,直面他们的诉求是社会应有之义。《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可见法律是允许更改姓名的,如果认为当前的姓氏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可以依据法律程序申请变更孩子的姓氏。

虽然法律并未禁止,但改姓改名还是应该慎重一点。姓氏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姓氏传承至今都有很多故事,贸然改姓,意味着传承可能就此割裂,家族的记忆可能被遗忘,你是否能承受这样的后果?改姓以后可能给身份认同、身份辨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你是否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再作出决定。

何况,即使允许改,怎么改也得遵从一定的规范。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如果人人都想往什么高大上的姓氏改,那岂不是要乱套了。《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仅凭个人喜好和愿望创设新的姓氏,不符合法律规定限定的情形,就可能因违反公序良俗而被公安机关拒绝登记。把改姓当成美化个人简历的工具,显然是行不通的。

其实,对这位准爸爸来说,大可不必太在意世俗的目光。不可否认,有些姓氏确实不那么好听,或者喻意不那么美好,类似想改姓的困扰会不时出现,但姓氏终究只是个符号,往里面填充什么样的内涵取决于自己。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历史不可更改,历史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姓氏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自然也浸透了历史的沧桑希望更多困于世俗的眼光想改姓的人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姓氏争议,同时社会也需要给予尊重,少拿别人的姓氏开玩笑。如有人以开玩笑的方式行欺凌之实,那就是满满的恶意了,大家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齐声反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