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平衡?珠海走出“珠海道路”

广阔的磨刀门水道,将珠海一分为二,似乎也是珠海的医疗服务能力的一条“分界线”——以往西部地区相对薄弱的医疗资源长期触动着珠海西部居民的“神经”,东西部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是珠海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
图片
图片
近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以下简称“遵医五院”)升级为三甲医院,珠海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珠海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走出一条资源集约利用、优化配置、合理发展的“珠海道路”?
满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遵医五院成为三甲医院并不容易。医院要想拿到参加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资格,必须达到一些硬性指标,如: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要达到B级;省考成绩排名和CMI值排名要达到粤港澳大湾区前75%。拿到参评资格后,评审过程将根据评审标准进行打分,打分点涉及质量、安全、服务、管理几方面,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评审。
在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医政科四级调研员杨卫国看来,遵医五院获评成为西部地区首家三甲医院,一是健全完善了全市医疗服务体系,补齐珠海西部医疗资源短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有效促进了市内各综合医院“比学赶超”,推动全市医疗要素充分流动,有利于西部医院集聚高端医学人才、探索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为西部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进一步满足珠海西部地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三是为全市市民提供了更多就医选择,让西部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愁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遵医五院作为珠海西部地区龙头医院的辐射引领作用,借力医联体、专科联盟、质控中心等建设,带动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对医疗机构实行等级评定中的最高级别,主要项目包括医院功能与任务、临床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医院管理等内容,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杨卫国表示,“在此高标准下,遵医五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推动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诊疗流程更加优化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疗安全保障更为有力有效。”
此外,依托遵义医科大学遵医五院未来如何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对此,遵医五院党委书记陈世玖已有答案:“我院一是可以依托遵义医科大学的科研平台和本科、硕士、博士的全流程培养体系,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医院。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推动教学、科研、临床有机结合,齐头并进,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临床实力,同时实现专家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学科人员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依托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的资源,医院将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有了遵医五院作为引领,将借力专科联盟、质控中心等建设,辐射带动西部地区提升解决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能力水平。“2024年支持4个具备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西部区级医院专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继续加强指导,协调区政府加大投入,落实专科建设资金。我们还将推进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金湾中心医院)和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互联网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杨卫国表示。
推进珠海西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先看一组数据:2023—2025年,珠海西部地区医疗卫生项目总投资超过18亿元,这一数字在多个方面得以显现。
先是基层就医环境,珠海新建、改扩建了斗门区白藤街道、乾务镇五山片区、白蕉镇六乡片区、乾务镇卫生院,金湾区西城社区与矿山社区、双湖社区卫生院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织密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底。
再是西部公卫基础建设,金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斗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井岸镇卫生院等已经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级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西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全方位健康保障。
最后是对优质资源的体制扩容,今年3月遵医五院(三期)建设项目正式动工,新建大型综合住院楼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新增不少于800张床位,形成珠海西部具有高质量、强竞争力、广辐射力的医疗卫生新高地。
这些“大手笔”的投入也换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以遵医五院为例,该院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连续三年持续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数占同期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连续三年持续上升,全院24个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医院近三年年均门急诊服务量占珠海西区公立医院的42.53%;年均住院量占珠海西区公立医院的54.7%,重症救治量占斗门区的90%,服务人群覆盖珠中江、粤西及港澳等地区。数据表明,三甲创建助推遵医五院高速发展,肩负起了西部地区医疗救治的使命职责,起到了珠海市西部地区基本医疗“压舱石”的作用。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透露,近年来,珠海以专科建设为抓手,优化西部资源均衡——每年定额分配西部地区医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占全市各区定额分配总数的83%。支持16个具备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西部医院专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占全市项目总数的一半。“通过重点专科建设,西部专科门诊人数、出院人数不断增加,诊疗服务范围逐步扩大,病种结构持续优化。”罗福智表示,“我们将着力提升西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打造遵医五院和金湾中心医院两家省级三级创伤中心,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镇卫生院全部实现建设胸痛、卒中和创伤救治中心和救治单元全覆盖,西部地区已建成以龙头医院为引领,构建覆盖全区域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急救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围绕西部地区医院专科发展需求和短板,珠海发挥市级医疗机构专家传帮带作用,实施双向选择、手拉手行动。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家区级医院、区级医院对口帮扶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个临床科室。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区级医院被帮扶专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门(急)诊患者人次数提高,DRGs能力指数持续提高,2023年金湾区区域住院率提升5.79%,充分保障了西部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需求。
打造“区强镇优村稳”的健康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当前,珠海将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为居民提供系统、连续、便捷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构建起了“能力强、服务优、环境好、公卫实、医防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当前,西区镇街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4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6%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斗门、金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持续上升,其中门诊量增幅最小的莲州镇中心卫生院增幅也超过20%,白藤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幅最高,达116.06%,基层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我们不断推进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斗门样板’。”罗福智表示,斗门在投入保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通过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建设整体提升区域急救快速救治能力,斗门成为12个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此外,珠海西部地区还以医共体撬动区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目前,珠海全市已建立6个医共(联)体,其中西部地区4个,斗门、金湾形成以遵医五院、斗门侨立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金湾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分片包干整体托管片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牵头医院通过人、财、物统一调配和专家下沉转诊方式等辐射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带出一批专业骨干,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解决区域居民看病就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队伍,截至目前,斗门、金湾培训人员实现全覆盖,斗门区培训参与率和通过率在全省同级排名第二。
“虽然西部医疗卫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西部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医疗卫生服务产业发展保障区域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罗福智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三级医院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西部地区,织牢织密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医疗保障能力,提升西区人民看病就医体验感和安全感。”
文|记者 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