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潘凯雄 (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是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先生以睿智的观察和深切的体悟,对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100位现代世界级文学大师简要而不失精准的评述,从作家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发展的变迁,从文学自身的传统到时代思潮的相互激荡,整合了文本、生平、个性、国族、宗教、政治、经济和地理等诸要素,凝铸成一部包含作者个性与体温的丰富、多元和扎实的现代世界文学精神史。
邱华栋 / 著
电影《时时刻刻》里的画面: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衣服口袋里装满用于自沉的石头,这使她的背影看上去沉着而迟疑。她缓慢地走向一条河,走进去。河水慢慢变得湍急,枯叶在漩涡里急速翻转。她往河流的中间走,河水淹没了她的腰,淹没了她的肩膀。然后,她突然一沉,在河流中消失了。
《时时刻刻》剧照
(图片源自网络)
在 20 世纪的小说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勇敢实验和开拓精神,扩大了小说的内涵和表现边界。她的出现令人惊奇: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拐点,在百年文学历程中熠熠生辉,放射着令人目眩的光芒。
弗吉尼亚·伍尔夫本名雷斯利·弗吉尼亚·斯蒂芬,1882 年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家族几代都是书香门第和达官显宦,父亲雷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作家和出版家,学识渊博,他写过《18 世纪英国思想史》,主编过《国家名人大辞典》,家庭藏书丰富。弗吉尼亚·伍尔夫从未上过学,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喜爱阅读和写作。1895 年,她挚爱的母亲去世,1904 年,她最依赖的父亲也去世了。双亲的亡故对她的打击很大,使她产生了持续的精神紧张,头痛、抑郁,甚至出现了精神崩溃的前兆。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精神上的抑郁和发作一直包围着她,最终,1941 年 3 月 28 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因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而投河自尽。
弗吉尼亚·伍尔夫
(图片源自网络)
当年,在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的新住处,经常聚集着一群伦敦的文学艺术家、画家、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这些人有小说家福斯特、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等,形成了英国文学史上很有名的文化小团体:“布鲁姆斯伯里”团体。1912 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伦纳德·伍尔夫结婚,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稳定感,他们一起开办出版社。1927 年之前她的著作都是自己出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是 20 世纪一位十分风格化的小说家。阅读她的作品,不用看名字,只要一看小说的语调、叙述的节奏和描绘人的意识流动,就可以判断出作者是她。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人生的经历就是“头脑接受无数个印象—琐碎的、奇特的、稍纵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镌刻的。它们来自四面八方,犹如不计其数的原子纷纷地坠落下来”。这形成了她文学写作的核心观念:志在描绘那些微妙、短暂和复杂的心理感觉与印象。在她创作的 9 部长篇小说和很多短篇小说中,都强调了主观感受,以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的语言流,结构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自由联想打破了时空的间隔,将人生和历史压缩到一瞬,又拉长到永恒的长度;印象派画家式的斑驳和音乐式的旋律在她的小说中浮现,构成了诗化、音乐旋律化和绘画画面接续不断的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
(图片源自网络)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小说《远航》《夜与日》是她早期风格比较传统的作品。从《墙上的斑点》开始,逐渐迎来她创作生涯中的巅峰时刻,她出版了一系列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长篇小说:《雅各布的房间》(1922)、《达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 奥 兰 多 》(1928)、《 海 浪 》(1931), 这 5 部 小 说 是 她 的“ 意 识流”小说的主体,最能体现她的创作风格和美学追求,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主要代表作。
《到灯塔去》被认为是她最出色的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着重描绘了她对父母亲和童年生活的感觉与印象。小说里的“灯塔”是一个象征,它矗立在那里,指引方向,标明方位,让人一眼就能看见。可有时候灯塔也会被暴风雨袭击,会被大雾遮掩。在这样的情况下,灯塔的作用会被忽视。小说的题目往往是内容的浓缩和暗示,弗吉尼亚·伍尔夫这部小说的篇名中,有一个动词“到”,也就是说,“到”灯塔去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为什么要“到”那里,才是小说所要抒发的最重要的内容。
(图片源自网络)
这部小说分成篇幅不等的三个部分,小说叙述的时间跨度在 10年以上。阅读弗吉尼亚·伍尔夫可以先选择这一部来读,因它高度风格化,带着作者的全部生命的印记,承载了她对岁月、时间和亲情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小说第一个部分“窗户”,写的是拉姆齐一家一次在海滨别墅中的聚餐,大家如何在快乐的家庭气氛中享受人伦的乐趣,感受美好的时光。在聚餐结束之后,拉姆齐太太凝望着窗户外面的灯塔。在凝视中,她的思维迅速流动,灯塔像是聚光灯一般,将她的大量记忆召唤到眼前,那些记忆场面和人物形象纷至沓来,在她向灯塔驻足凝望的时候,人生的另外一扇门打开了。那是时间之门,里面储存着关于生命拔节成长的所有细节,她看到了去路与来路,在灯塔的照耀下栩栩如生。第二个部分叫“时光飞逝”,这个时候,距离上一次拉姆齐一家去别墅度假过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夫妻的大儿子在战争中阵亡了,大女儿也死于难产,尽管他们将这栋海滨别墅修葺一新,但是人生的颓败感就在眼前,浓重地萦绕在幸存的家庭成员的心中。
(图片源自网络)
在这一部分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用她细腻敏感的笔触,把人生面临的生生死死的场面铺叙为很多看似平静,实则隐含着巨大力量的片段。这部分宛如一面精巧的花毯,被作者的记忆编织,宛如一件精美的瓷器,上面绘制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变得清晰的那些人生场景。时光飞逝中,不变的总是留在主人公内心里的创伤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成了更加沉痛的东西。
第三部分“灯塔”,写的是 10 年之后,女画家莉莉一直为没有能够完成拉姆齐太太的肖像画而焦虑。当拉姆齐先生带着小儿子和小女儿前往灯塔实现夙愿的时候,女画家莉莉终于找到了描绘女主人的灵感,她完成了那幅绘画。这一部分是小说的收束部分,章节名为“灯塔”,显然要通过主人公的行为,来照亮小说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命运的最终归宿。“灯塔”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中是出现在拉姆齐太太视线里的实在物,在这一部分里,则变成了小说中的总象征。虚拟和现实的灯塔照耀着每个人的脚下之路,灯塔的方位明确,就如人是向死而生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
《到灯塔去》就像是一幅三联画一样,徐徐展开了三个集中的场景,三个部分像放大的凝固静止时间的节点,以聚焦的方式,将更多的、更复杂的人生图景映照出来。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带给每个人以击打和烙印,小说中主人公的家庭与人生因此变得斑驳陆离,在大历史中分崩离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正是通过几个主人公人生片段的书写,描绘了她对生命和死亡、对大变动时代的整体印象。我们会发现,小说中的灯塔成为全书的一个核心象征,它象征着希望,象征人生无常,但它却永恒不变,象征着一个时间的见证,象征着人生可能达到的一种飘渺但也有方向的理想境地。
除去 9 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还写了大量随笔、书评、日记、游记、传记、书简和文论,结集出版的随笔评论集有《普通读者》(2 卷)、《一间自己的屋子》、《瞬间集》、《船长临终的时候》、《三个旧金币》、《飞蛾之死》、《现代作家》、《花岗岩和彩虹》、《书和画像》等,以及通过一只叫弗莱西的狗的眼光,打量著名女诗人巴蕾特夫人的传记作品《猎犬弗莱西》。在大量的随笔、书评和文论中,她表达了她的文学师承、文学修养和文学观点。她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都有涉猎和评判,这些随笔是难得的美文,观点犀利,视野开阔,证明了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家。她的丰厚的散文和随笔写作,贯穿了她的整个文学生涯,语言风格轻松、清新、平实、诙谐、幽默,和她的小说的回旋和繁复形成了对比。她被一些推崇者称为“英国传统散文最后的大师”和“新散文的开创者”,在中国也拥有很多读者。
(图片源自网络)
特别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随笔集《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出版,开创了女性主义崛起的历史。《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内容却很丰富,她从妇女和小说的关系入手,讲述了她对女人应该如何进入现代社会、应该怎样生活等等问题的看法。
她认为,女人应该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只有经济独立,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女人才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女性主义者乃至女权主义者们都把弗吉尼亚·伍尔夫看作自己的导师和先知先觉者,她的关于女性权利和权力的观点,成为 20 世纪重要的思想资源。
她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召唤更多的人走在了这条道路上。
(本文摘自 邱华栋 著《现代小说佳作100部》的书摘,由译林出版社授权发布。)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文学评述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邱华栋 著
译林出版社
2024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批评家邱华栋先生,以睿智的观察、精密的思考、深切的体悟,对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100位现代世界级文学大师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从作家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发展的变迁,从文学自身的传统到时代思潮的相互激荡,整合了文本、生平、个性、国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理等一 切相关方面,凝铸成一部丰富、多元、深厚的现代世界文学精神史。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深刻变革,世界文学的面貌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小说不仅没有死亡,而是借助新型传媒具有了撒播效应,世界文学呈现出现代性和在地性,大众关注和精英阅读并行不悖的景象,一些文学大奖的影响也呈现出跨越国界、语种和地理范畴的面貌。这本《现代小说佳作100种》也许存在着个人的趣味和取舍,但从广义上说来,它凝聚了一个持续阅读和写作的文学人的眼光和对定评作家作品的关注,所选的绝大部分都是经典之作。在这里,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再次精神相遇。
值班编辑 | 吴佳妮
值班主编 | 刘羿含
2024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书。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文学、人文社科原创、人文社科翻译四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文学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自传体小说;文学向散文、随笔;报告文学
3、人文社科原创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4、人文社科翻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参选图书,给编辑部寄三本;同时依据评委阅读方向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