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珠海市召开2024年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大会,羊城晚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珠海市已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约6.52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45696套,完成投资约121亿元。
羊城晚报记者从2024年珠海市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珠海市计划筹集不少于8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截至目前,珠海市已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约6.28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45696套、公共租赁住房5023套。完成投资约12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1亿元,社会投资80亿元。“除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外,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尤其5.0产业新空间的蓝领宿舍,配套有图书室、健身房、洗衣房等设施,租金低配套全,拎包入住,让广大产业工人更舒适更有尊严,能有更好地状态投入工作中。”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说。
从房源筹集来看,一方面,珠海由政府和市属国企投资建设,已建成大镜山馨园、唐家人才公寓等共13807套公租房。另一方面,珠海大规模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房源供给新模式,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多渠道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政策支持。2024年珠海市计划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不少于1万套,截至目前已筹集约4253套。
“目前,我们最大的标杆性项目是高新区‘一区两翼’的产业新社区,未来至少可以容纳2万名产业工人安居乐业。”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陈雁玲告诉记者,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或者社交空间体验感,让新生代员工能够更好地在珠海安家乐业。
在港湾1号园区内企业工作的常嘉淼申请了保障性住房,“每天只需要5分钟便可以从住所步行至公司,通勤很方便,时间很短,年轻人都希望多休息一会。”作为珠海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常嘉淼告诉记者,“面对前往广深或是回到家乡秦皇岛,珠海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我落户珠海,高新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更是解决了大学毕业生‘找房难、租房难’的困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珠海高新安居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昌慎告诉记者:“通过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补售相结合,目前高新区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珠海高新安居建设专注安居保障房板块,发挥国有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同时高新建积极谋划布局保障房,打造‘筹建营’一体化的保障房实践模式,通过新建增量、盘活存量,加快房源筹集。”
据悉,目前高新建投已筹划建设保障房22处,规模达118万㎡,总套数约16,000套。其中,港湾1号公馆地处港湾1号科创园,户型主要为约40到60平方米的单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精装修后面向住房困难的包括专业人才、新就业职工等人群配租,周昌慎告诉记者,该项目执行差别租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首3年为6折优惠,第4至5年为8折优惠,优惠总期限不超过5年,后续可优先按标准租金价格续租。
据了解,珠海公租房保障面积标准从2010年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收入保障线从人均600元/月提高至人均3287元/月;公租房保障对象从2013年的4个保障类别增加到2016年的6个,实现了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并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和专业人才。
田建华表示,未来珠海将持续深化践行“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上持续奋进,努力推动实现扎根珠海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有所居,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助力珠海加快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文 | 记者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