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圈风靡的“养臭水”究竟有多危险?

继“萝卜刀”和“烟卡”之后,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游戏“养臭水”又在许多中小学生中风靡开来。所谓“养臭水”,就是将食物残渣、饮料、药物以及口水,甚至昆虫、泥巴等混合制成液体,然后在瓶中“养着”,待发酵后坐等其“炸开”。由于“臭水”发酵时,不仅会释放难闻气味,更潜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针对这一“兴趣”,急需家长们给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臭水”可释放毒素和刺激性气体
“混合多种物质的‘臭水’瓶相当于一个微生物培养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物等都会在瓶中大量繁殖,其中以有害细菌居多。在适宜条件下,一个细菌只需六小时,便可繁殖超过1600万个,因此,‘臭水’中的毒素是非常多的。”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技师王翠介绍,通常细菌会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其中内毒素进入人体,会引起发热,使微循环出现障碍,极易发生内毒素休克以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而人体接触到外毒素,会产生神经毒素、细胞毒性和肠毒素,引起肉毒中毒、霍乱、食物中毒等。
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副主任霍树芬表示,“臭水”会滋生大量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尤其是腐生生物,还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等气体,并引发爆炸,当“臭水”一旦炸开,就会形成带菌的飞沫,这些飞沫伴随空气流动进入呼吸道,即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咳痰、喉咙痛,甚至发热等症状。若大量吸入,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严重者可能诱发肺炎。若臭水不慎溅到皮肤上,甚至眼睛里,同样也会造成感染。“在网上,还有一些包含老鼠、蟑螂等材料的‘臭水’配方,这些腐生物,除了含有大量细菌、病毒,还会产生刺激性气体、腐生有机物等,当爆炸后飞沫进入人体内,不仅引起气道过敏性反应,甚至还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等”。
“臭水”还可引发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臭水”不但会对孩子们的皮肤、眼睛、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其中的有害物质一旦被孩子误食,还将直接给消化道造成巨大冲击。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副主任宗伟指出,“臭水”中的有害物质易导致人体肠胃消化不良,继而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长期下来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黏膜损伤,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宗伟提醒,如孩子不慎接触到“臭水”,应立即对皮肤表面进行清洗,然后可用酒精等进行消毒处理。若不慎误食了“臭水”,则应迅速漱口,去除口腔中可能残留的有害物质;同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和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此外,还要留意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在这期间,应鼓励孩子多喝水,稀释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促进其通过尿液排出。当孩子出现了症状或不适,应避免再让孩子进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一旦孩子出现持续呕吐、腹痛难忍、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在就医时,向医生详细介绍孩子误食‘臭水’的时间、数量以及症状等,以便让医生迅速作出诊断和治疗。”宗伟表示,即使孩子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也要持续观察24小时以上,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引导孩子以安全、科学的方式探索世界
风靡于孩子们中的“养臭水”游戏,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对于孩子们为何会喜欢并热衷于此,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易媛表示,“养臭水”的群体,主要以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居多,也即10~15岁的孩子。这一年龄段,是人一生当中好奇心最旺盛,也最喜欢冒险、同时也最敢冒险的阶段。从心理发育角度看,青少年之所以对新奇的、刺激的事物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情境,会比儿童和成年人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获得更多的快乐。比如,有的孩子会在40度的高温下用放大镜烧昆虫、窗帘;还有些孩子会把蚕放进卷笔刀里绞;去游乐场,总要玩点冒险的项目,如鬼屋等等。眼下的“养臭水”,实际上是满足了孩子们对微生物世界发展变化的好奇心,同时又实现了他们冒险的幻想。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为了保持和同龄人有共同的话题,就形成了流行的趋势。
易媛建议,对于孩子们“养臭水”,家长不要一味地“唯恐避之不及”,要看到孩子们有求知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并通过家长及学校积极地观察引导,教会孩子用安全、科学、积极的方式探索世界,远离健康隐患,参加真正有科学意义的实验活动,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给予安全上的保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吴洁
>>挂号方式 1.扫码搜索专家姓名预约挂号。 2.微信搜索陕西省人民医院公众号,搜索专家姓名就可以直接线上挂号。>>专家介绍
王翠: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技师、执业医师。任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青年委员、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分中心秘书、陕西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近年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及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霍树芬: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内科学陕西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老年分会常委、副总干事,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医师协会医养结合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西部间质性肺疾病专委会委员。主持省科技项目2项,市科技项目1项。参与编写《呼吸衰竭》《老年人合理用药》《老年病防治与保健》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数篇,SCI3篇。
门诊时间:近期在西咸院区周二全天门诊
宗伟: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委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传播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论文2篇。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等。
主要研究胆胰系统疾病内镜微创治疗,熟练掌握消化内镜及各种内镜下治疗,擅长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肝胆胰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的支架置入引流术、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支架置入术及超声内镜检查。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易媛: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心理师。参与编写、翻译《中医心理治疗学》《应激与精神病:新型研究模式的发展》《百项心理症状问卷编制和信效度研究》等多篇著作,论文《变态心理学的模拟教学》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国高教探讨杂志》,并获该杂志一等奖。累计个体治疗3000+小时,团体治疗200余小时。目前主要做儿童青少年工作,同时带领父母成长团体治疗和青少年成长团体,作为主治疗师已独立带领三期。2017年至今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带教学生,负责学生的案例督导工作。
心理咨询门诊时间:
西咸院区每周三8:0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