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 | 广州:禁毒帮扶照亮戒毒康复人员回归路

怎样解决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第37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广州构建“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四级体系、五类防治”的“12345”戒毒康复体系,有效实现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戒毒人员就业安置率、禁毒工作人民群众满意度均呈逐年持续上升的态势。
2023年以来,市禁毒办牵头全市各镇街,通过全面软硬件优化升级,统一打造功能齐全的“启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个案跟进、心理辅导、情绪干预、行为矫正、家庭关系修复、就业帮扶……全市180个社工站如今已成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区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州本地在册吸毒人员就业人数超2.7万人,全市就业安置率达到91.24%。
图片
◉建成180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
“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加了依托咪酯的容易上瘾电子烟仿真毒品……”在广州从化区街口街小学《开学第一课》活动上,根叔向学生们讲解了依托咪酯电子烟的识别和预防知识。这是他2024年参与的第66场禁毒宣讲活动。在课堂上中气十足的他,有谁曾想过他曾经在毒海中挣扎了十几年。
2005年,在从化区政府禁毒办等各方力量关爱帮扶下,根叔终于戒除毒瘾,并决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禁毒宣教和帮扶救助工作,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活教材”,提醒年轻人不要轻易“尝第一口”,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拾信心、早日脱离毒海。这条路,根叔一走就是近20年。如今的他不仅成为从化区街口街戒毒康复工作站站长,还是从化区恒善禁毒协会会长、街口街“根叔禁毒志愿服务队”队长。
根叔的故事,正是广州市吸毒人员帮扶服务的一个缩影。据警方介绍,自2016年以来,市禁毒办牵头在全市176个镇街建成180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统一命名为“启航”社工站,依托社工站,成立了777名的禁毒专业社工队伍和1154名禁毒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两支队伍的规模、专业化和规范化均在全国禁毒领域排前列,为广州禁毒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广州已形成全市各镇街戒毒康复帮扶专业服务全域覆盖、全员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来,广州市禁毒办牵头建立吸毒人员社会化系统,通过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为公安、司法、卫健和镇街等禁毒部门领导决策和开展戒毒康复人员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成效明显。
◉累计建立近百个就业安置点提供就业帮扶
2023年5月8日,黄埔区永和街启航社工站的戒毒康复人员罗某在区禁毒办和镇街的帮助下,顺利入职黄埔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就业安置点——广州市某液压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航空机床零件组装部的一员。在其入职3个月后的一天,禁毒工作人员来到罗某所在的公司回访,见到他和同事在车间合力用扳手组装航空零件液压轮,大汗淋漓……
据公司经理黄女士介绍,罗某自入职以来,不怕脏不怕累,也愿意跟着机床师傅学习。现已如期转正,每月工资收入稳定。随后罗某也将参加初级技术资格考试,“顺利通过的话,就能独立使用机床,工资不仅提升,还有机会晋升初级主管。”听到这些好消息,禁毒工作人员相信,日趋稳定的收入和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将为罗某戒毒后成功回归社会提供戒断毒瘾不可或缺的底气和信心。
近年来,市禁毒办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各区禁毒办和镇街,联动社会企业、慈善基金、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全市累计建立近百个就业安置点,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分散就业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同时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形成“就业评估—职业规划—面谈辅导—技能提升—就业匹配—岗位适应—就业巩固”全流程就业帮扶服务。截至2023年底,广州本地在册吸毒人员就业人数超2.7万人,全市就业安置率达到91.24%。
◉助2000余名生活困难戒毒康复人员脱毒解困
张哥是一名戒毒康复人员,曾经病痛的折磨、家人的不接受、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经济的困难给他带来多重压力。禁毒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协助他申请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残疾补贴等,缓解其经济困难,后续通过多次与其家属进行家庭会议的形式帮助修复家庭关系,让张哥重新以父亲和儿子身份顺利回归家庭。现在,张哥与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早餐店,戒毒操守已经维持了5年。
据统计,市禁毒办对于家庭困难的戒毒人员开展系列平安关爱帮扶救助措施,联合各区禁毒办打造精准帮扶项目,帮助2000余名生活困难戒毒康复人员脱毒解困,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开展关爱工作累计2.3万人次。
今年3月,禁毒工作人员在白云区石井街启航社工站组织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解除宣告仪式”(回归仪式),参加人员包括期满解戒人员及家属、民警和社工。戒毒康复人员王叔平时不修边幅,当天精心打扮后站在台上激动地说:“感谢禁毒工作人员和大家,感谢我的母亲,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没有任何价值了,而今天我想说,只要愿意改变,一切都不晚……”
曾经让禁毒工作人员深感棘手、经常说“等死之人,没有什么人生了”的王叔,经过禁毒工作人员持续3年的服务帮扶工作,终于顺利解除了社区康复。参与仪式的家属梅姨(化名)表示:“真的很感动,非常感谢派出所民警和街道禁毒工作人员对儿子的帮助,他现在不仅没有吸毒了,而且还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作为母亲,我真的十分欣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欧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公新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