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管院被撤销,这事就完了吗?

□何勇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3日在官网发布通告,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作出撤销登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不得再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任何活动。(6月23日 央视新闻)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的通告内容显示,已被撤销登记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存在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滥设下属机构,肆意扩大业务范围,以牟利为目的对社会大肆销售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以及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违规向企业颁发“中国”字头荣誉证书、建立“中国”字头基地、主办“中国”字头论坛会议,违规使用带“中国”字头机构对外宣传报道和进行虚假宣传等诸多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
可以说,中管院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可谓是劣迹斑斑,性质恶劣,被依法撤销登记是咎由自取。但是,我们需要追问的是,罄竹难书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这事就完了吗?
实际上,近年来,中管院不时上热搜,引发社会争议。例如,“熟蛋返生”一文的作者郭萍就曾顶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身份。更早的是,2019年6月,新华社发表的新闻报道《花上千元就能买到“全国”“中”字头证书和奖状,谁是“神秘”卖家?》明确提到,有人在网络大量销售“中”字头的“全国大赛”奖状、职业技能证书,且多涉及一家单位,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换句话说,中管院的种种违规操作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过去的长达好几年的时间里,监管都干嘛去了?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纠正以及作出撤销登记处理?
再者,中管院不论是哪种违规操作行为,背后的直接推手都是利益驱动,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获取不当收益,才无视事业单位应有的非营利性原则和社会责任,不惜违法违规,贩卖证书、贩卖头衔、进行虚假宣传等等。我们不禁要问,现在中管院被撤销登记了,但过去这几年中管院靠贩卖证书等不当手段获取的非法收益去哪了?都进了哪些人的口袋?这些人难道不需要被追责吗?
另外,存在贩卖证书等违规行为的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恐怕不是只有中管院一家,到底还有多少家社会组织存在这些不当勾当,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中管院被撤销登记了,其他存在相同违规行为的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是不是也该同步依法按规予以严肃处理?从这个角度说,应对社会组织来一次大体检。
总而言之,中管院被撤销登记,虽然给广大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敲响了警钟,警示他们需坚守法律底线,依法按规开展活动,但关键是监管部门需要以这起事件为契机,强化日常监管,及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倒逼事业单位、智库机构、社会组织加强自律,完全内部管理制度,回归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本位,而不是等到怨声载道时才予以撤销登记的顶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