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四川科研团队、科学家牵头和参与的29项科研成果获奖。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在川高校、院所和企业都有所斩获,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电磁辐射散射一体化问题的高效建模方法、联合调控与设计技术”项目就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首先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个项目是我们团队历经20多年的成果积累,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能够作为获奖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想这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过去(付出)的认可和肯定。”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陈益凯说道。
陈益凯教授介绍,随着移动通信和传感技术迅猛发展,电磁空间频谱资源日益拥挤。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攻克了辐射散射一体化的全维建模难、联合调控难、信号分离难三大关键核心难题,成果可以推广应用于国家重大隐身装备、5G基站天线以及中海油服系列电测井仪器研制,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那么未来我们也希望在自己的电磁研究领域,能够瞄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的电磁安全、电磁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陈益凯告诉记者。
此外,电子科技大学裴德乐教授荣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代表着我省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
据了解,四川省此次获奖项目学科分布广泛,涉及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新材料、光学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国防科工优势进一步凸显,获奖的专用项目有9项,较2020年增长一倍,进一步彰显了四川作为军工强省和国家战略腹地的地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