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满洲里海关聚焦自身业务特点,以科技创新引领改革创新,以创新化机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手段构筑新质生产力,在业务贯通、数据融通、平台互通上下功夫,打造铁路口岸特色智慧全景感知功能模块群,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系统性、递进式、应用化发展。今年1-5月,该关共监管口岸进出口货物1037.1万吨,同比增加14.6%,口岸资源类商品通关提速47.6%。
图为满洲里车站海关关员运用不登高查验录证设备对进口煤炭进行监管。通讯员 任艳强 摄
据了解,该关通过延伸口岸防滞、防堵作业链条,建立“海关+铁路+场地”“职能处室+现场海关+指挥中心”内外2条信息互通线路,全方位、全日制监测口岸站存、物流动态,及时发现异常风险。建立分类分级提示预警体系,针对口岸整体及危化品、粮食、煤炭等6类重点商品,设置站存数量滞、堵风险预警阈值,分类处置。运用“快速报关提醒”“未查验提醒”“物流监测预警”工作方法,推动到站货物快报、快查、快放。加强海关、铁路、口岸办横向联动,制定“抢卸”指标,合力化解粮食、煤炭站存预警滞压风险。
满洲里海关所属满洲里车站海关物流监控一科科长周博表示:“我们依托科技业务一体化,实施铁路运输罐装进口危化品全程非接触监督检验、煤炭并批检验、铅锌矿依企业申请实施品质检验等改革措施。”此外,该关创新实施“即卸即装”监管模式,缩短中欧班列口岸停留时间3天左右,口岸运力提高20%。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该关将科技业务紧密融合,打破关铁信息交互壁垒,开发可视化展示功能,对重要指标进行展示及预警,动态掌握铁路口岸运行状态,提高实时监测信息化水平,将数据流有机嵌入业务流,让数据畅通无阻地“跑起来”。
“我们同铁路部门共享交换站内车辆、轨道衡清单等35项基础数据,覆盖站存货物车数、主要进出口货物站存分类统计、俄方车站站存车数等46项指标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关联整合,依托智慧监管场景对货物物流信息、报关信息、查验状态等信息进行动态展示,为现场实时掌握业务动态提供数据支持。”满洲里海关科技处系统安全科副科长刘磊介绍。
该关依托海关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铁路交换数据实现列车位置的精确展示,定位查验货物时间由平均20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切实防范化解铁路口岸“滞”的风险。此外,开发木材、煤炭、粮食等重点商品信息展示及报关单超期未核注预警等功能,多维度全方位展示商品贸易趋势,提前感知报关异常行为,为开展风险防控、增强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在过去,分析处理口岸繁多的监测数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该关将提升铁路口岸大型设备智能化水平作为重要着力点,启动铁路H986等监管设备采集信息整合升级工作,依托科技攻坚将以往复杂的流程简单化,让“全景”更“立体”,让“应用”更“好用”。
该关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8万余张标注图像的学习训练,打造木材商品垂直领域私有AI,实现主要木材种类及列车车厢类型、板材类型、板材垫木层数、板材侧面层数等数据的智能识别。同时,通过木材类型、装货高度等特征对木材进行分类,构建基础计算模型及5个大数据分类维度计算模型,实现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快速测量木材材积,显著提升对瞒报木材种类、低报木材材积等行为的风险研判能力。
“开展应用架构升级,将高清摄像机、激光相机、底盘扫描、辐射探测、轨道衡称重等设备分散采集的信息进行优化整合,连续不间断开展采集和关联整合,每节车厢整体采集信息时间不超过2秒。”刘磊说。
通过上述整合,实现各类信息在同一应用下同屏显示、同屏查看,操作时间由10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解决关员多个系统切换、重复性操作等问题,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
值班编辑:孙纲
平台编辑:赵志坤
校对:陈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