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村是元阳县俄扎乡下辖的一个小村,海拔2000余米。村很小,网上几乎没有记载,地图上也很难找到,27户人家,146人口,全村1个村民小组。它距离最近的集镇32公里,好在通了公路,虽然路难走,毕竟汽车可以进村了。
▲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过年了,老人盼着远方的亲人早日回来。
▲打得村的村口,唯一的标志是一个山边石柱上的秋千,这里是村里重大活动的集聚地,平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家中的老母亲亲手熏制哈尼族人喜欢的熏肉,这是小村过年时候家家必备的美味。
▲哈尼族“十月年”,打得村在外的年轻人都要赶回村里过年。
▲老人的儿子朱愿聪,现在江西抚州打工,过年回来与母亲团聚。
▲嫁出去的女儿,过年这一天要回娘家,走的时候背篓里面的是母亲给准备的烤猪脚。
▲年轻人回来,让这个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村里只有一条宽3米、长500多米的小路。村子中间这个地方,就成为村民聚体的地方。
▲村民在交谈。
▲村子里的年轻人。
▲“十月年”的家庭聚会。
▲朱愿聪一家与母亲及兄弟姐妹合影。
▲朱愿聪和妻子来到村口,回味儿时的欢乐。
▲村里的房子紧挨着大山,出门见山,天空的云朵仿佛伸手可以触摸。
▲绿春县子雄上寨。
▲母亲送回来过年的女儿离开,这位母亲的女儿已经是一位小学教师。
▲打得村马主叶的女儿在外打工,没有回家过年。他女儿的房间,布置的漂亮、整洁,衣架上挂满漂亮的民族服饰。
▲傍晚,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准备挨家挨户上门讨要酒水和猪耳朵,用于夜晚的祭奠。
▲村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物品,简单的仪式后,烟、酒和猪耳朵会被装入带来的背篓。
▲新年夜晚的这一刻,仪式感满满。
▲绿春戈奎乡俄东村,回乡过年,身穿节日服装的“珠珠女孩”与她二岁的儿子。
▲有欢聚就会有别离,朱愿聪站在屋顶,眺望远山,山的那边是他另一片天地。身为分厂副厂长的他,不久将返回工作单位,登高远望,也是对这片乡土的告别。
▲“十月年”后,这里会恢复日常,老人、孩子,将成为村里的主要人群。
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