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晓莉:远山的呼唤

云南红河州的深山里,哈尼族人民生于斯、长于斯。大山是他们的神,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哈尼族青年,随着时代的脚步,打开了视窗,外面世界的缤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吸引着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这片深林。但离家的路再远,对家的思念不变。 

“十月年”是哈尼族传统新年,等同于汉族的春节。2024年元阳哈尼族的“十月年”,从10月25号开始,节日时间有半个月之长。每年十月中的这几天,出外打工的人,必须赶回来过“十月年”,探望父母,与家人团聚。家乡的山野,一草一木,天空中飘过的云朵,都是远方的思念。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回家的脚步。“十月年”期间,山里学校的孩子们也会放假一周,尽情享受着过年的喜庆欢悦。年,让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重新有了生机,有了朝气,老人的期盼得以实现,儿孙家人得以团圆。



图片

▲打得村是元阳县俄扎乡下辖的一个小村,海拔2000余米。村很小,网上几乎没有记载,地图上也很难找到,27户人家,146人口,全村1个村民小组。它距离最近的集镇32公里,好在通了公路,虽然路难走,毕竟汽车可以进村了。


图片

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过年了,老人盼着远方的亲人早日回来。


图片

打得村的村口,唯一的标志是一个山边石柱上的秋千,这里是村里重大活动的集聚地,平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图片

家中的老母亲亲手熏制哈尼族人喜欢的熏肉,这是小村过年时候家家必备的美味。


图片

哈尼族“十月年”,打得村在外的年轻人都要赶回村里过年。


图片

老人的儿子朱愿聪,现在江西抚州打工,过年回来与母亲团聚。


图片

嫁出去的女儿,过年这一天要回娘家,走的时候背篓里面的是母亲给准备的烤猪脚。


图片

年轻人回来,让这个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村里只有一条宽3米、长500多米的小路。村子中间这个地方,就成为村民聚体的地方。


图片

村民在交谈。


图片

村子里的年轻人。


图片

“十月年”的家庭聚会。


图片

朱愿聪一家与母亲及兄弟姐妹合影。


图片

朱愿聪和妻子来到村口,回味儿时的欢乐。


图片

村里的房子紧挨着大山,出门见山,天空的云朵仿佛伸手可以触摸。


图片

绿春县子雄上寨。


图片

母亲送回来过年的女儿离开,这位母亲的女儿已经是一位小学教师。


图片

打得村马主叶的女儿在外打工,没有回家过年。他女儿的房间,布置的漂亮、整洁,衣架上挂满漂亮的民族服饰。


图片

傍晚,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准备挨家挨户上门讨要酒水和猪耳朵,用于夜晚的祭奠。


图片

村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物品,简单的仪式后,烟、酒和猪耳朵会被装入带来的背篓。


图片

新年夜晚的这一刻,仪式感满满。


图片

绿春戈奎乡俄东村,回乡过年,身穿节日服装的“珠珠女孩”与她二岁的儿子。


图片

有欢聚就会有别离,朱愿聪站在屋顶,眺望远山,山的那边是他另一片天地。身为分厂副厂长的他,不久将返回工作单位,登高远望,也是对这片乡土的告别。


图片

“十月年”后,这里会恢复日常,老人、孩子,将成为村里的主要人群。


图片

王晓莉

江苏省常州市人,自由摄影师。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摄影感悟:
摄影是对世界的观察,把握住精彩一瞬间,定格一段历史时光。生活中有太多的未知在等待着,我与它不期而遇,会令我心动,令我顿足,我用相机定格它,形成一个个影像,产生一个个联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