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仰的力量

早上海志愿者
在建党103周年到来之际,徐汇区老干部大学“红色文化研学班”学员一行在6月25日下午前往陈望道纪念馆和《共产党宣言》情境教学馆,重温革命历史,细读《共产党宣言》的光辉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就是一本《共产党宣言》对我们这个正在摇篮中成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图片
一栋小楼里,详尽地介绍了陈望道先生对主义和信仰的追求与渴望,他勇当播撒真理种子的“传播者”。回想当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都对《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感兴趣,也有众多精彩文段的翻译,但是却没有一本完整的译本供国内有识、有志之士进行阅读。1920年,陈望道埋头苦干,在两条长凳加一块木板组成的桌子上,根据日文版、英文版相互对照才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成中文。这一思想巨著在中国面世。陈望道作为真理种子的“传播者”是勇敢的,即使是面对白色恐怖,当时年仅29岁的陈望道以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将《共产党宣言》首次以正文全译本的方式与中国的有志青年见面,给遭受劫难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火种,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伴随着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图片
陈望道先生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传播者,他也是甘当追随共产主义的坚守者、实践者。在五四运动中,陈望道与陈独秀、李大钊以《新青年》《觉悟》为阵地,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进行坚决斗争,并且通过对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有力回击,更加坚定地扛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进入马克思主义阵营。陈望道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愿意为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敢于毕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忠诚与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一大后,他当选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肩负起上海地方党务工作的重任。此外,他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负责人之一与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人,办女校、夜校、外国语学校等,通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启发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在革命年代,陈望道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先后执教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复旦大学,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救国进步青年。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始终走在抗日救亡的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组建“大学教授联合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作家和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坚持“为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教育理念,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到位,使复旦大学快速进入一流学府的行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接班人。
图片
陈望道先生的革命故事,就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志士,也为我们党构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
参观了《陈望道纪念馆》,随后大家又前往《真理的历程》情境教学馆进行参观学习。大家认真听取了国防大学郭玉梅副教授热情洋溢的讲解。老同志们一边听一边仔细观看展陈的图片和一些珍贵的展品。走进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展厅里将505本《共产党宣言》译本陈立成庄严的丰碑,让人看了肃然起敬。整个教学馆用历史发展的脉络,详尽叙述了“真理的历程”。这里展示的部分图片里还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这对革命挚友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以及他们潜心著作的手稿等。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大家进一步看到了真理的光芒,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和深远的时代性。这是一堂情境式的生动党课,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对我们老党员来说又是分享了一次“精神之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