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谭|直播间叫卖“古董”,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图片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自称“儿子”“女儿”,称呼观众为“爸妈”,以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
直播卖“古董”,坑老应严惩
且不说称呼观众“爹妈”这种销售方式有多老套,“几百元就能买到稀世珍品”这种口号看着都“一眼假”。但这类直播瞄准的其实是中老年用户。重要的事还真有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不仅瞒着家里人花光积蓄,甚至还贷款去买这些所谓的“宝贝”。有人因此成了“老赖”,有人因和家人吵架被送去医院抢救,还有人为此和儿子一刀两断,令人扼腕。
珠宝古玩涉足直播是否靠谱,相信多数人都持疑。这是因为,一方面古玩行业门槛较高,买和卖都需专业知识鉴定,而直播门槛低,两者结合势必使古玩直播带的“货”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另一方面,直播简化了环境因素和的互动过程,客户提问只能通过发送弹幕的形式呈现,卖家也只能线上作答,其操作本身就具有隐蔽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那么市场很可能假货横行,侵害消费者权益。
人们涌入古玩直播间,要么是觉得新奇,要么是为了“捡漏”。然而,主播投其所好,打着各种噱头、说着甜言蜜语,诱导老年人下单囤货,涉嫌违法犯罪。
叫卖“古董”,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屡禁不止的直播背后,是不少自始至终难以接受被骗事实、坚信自己会“发大财”的中老年人,是一个个备受伤害的家庭。
打击违规主播,平台责任不容忽视。面对收藏品直播的“套路”,平台要担起责任、健全监管举报机制,不给“坑老”直播留后门。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减少违规主播“复出”的可能性。接收到投诉时,应当强化对相关直播间和账号的审查,及时进行标记、预警或者作出处理。除此之外,设置资金冻结期、优化技术识别手段等方式也都值得探索。与此同时,各方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尤其子女应加强“助攻”,帮助父母提升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 
年迈父母稀里糊涂地就付了钱,但此事不能是一笔糊涂账。违规主播如何操作、牟利多少;受害者人数多少、涉及金额多大;平台及有关部门如何惩治防范等问题,都应该清清楚楚。此外,帮助老年群体提高辨识能力,重视其心理需求,也都是子女及社会各界的责任与担当。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买藏品发大财不靠谱,弄虚作假骗人更不可取,必将付出代价。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法治日报、正观黄河评论、广州日报
责编:张曦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