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最近,我国南方多地暴雨集中,道路积水严重。微信朋友圈内,不少网友晒出“在城里看海”“在地上开船”等小视频,调侃和自嘲背后,透露着出行不便的辛酸无奈,反映出城市内涝治理仍然有待加强的现状。
城市积水,既有强降雨、地势低洼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与一些城市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等原因有关。从长远来看,根治“逢雨必涝”现象,关键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重构和优化。比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雨季一再延长,局部暴雨增加,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看海”的再现,是当务之急。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对辖区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展拉网式防汛安全隐患检查,做好二、三级排水管网疏通工作。同时,要对排水防涝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加快整改,尤其是易发生短时径流量突增的地点、城市道路低洼点、立交桥下等重点区域,应切实提升排水防涝能力。紧要关头,凝聚多方合力,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城市内涝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看海”一点也不浪漫,它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们也期待,随着城市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河道治理、生态恢复等“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协调推进,大家能早日告别“城市看海”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