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大赛秉承“开放、智能、绿色、安全、特色”理念,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是一场有新意、展风采、影响广的国际技能盛会。
丝路·匠心传承展览 雷彬摄
两江新区展台 雷彬摄
大赛设置有丝路·匠心传承展览,两江新区携“荟茗盖碗工夫茶艺”和“艾氏麻编”两个非遗项目亮相,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荟茗盖碗工夫茶艺 雷彬摄
荟茗盖碗工夫茶艺为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盖碗茶代表着巴渝人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
在展示区前,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荟茗盖碗工夫茶艺传承人舒小红正在冲泡茶叶,品味茶香。“我们不仅面向观众展示茶艺,也面向外宾作茶艺表演,展示中国的非遗项目。”舒小红介绍,荟茗盖碗工夫茶艺采用盖碗冲泡茶叶,可以很好地展示茶叶的真香真味。
荟茗盖碗工夫茶艺 雷彬摄
其中,茶艺礼分为备具、净具、赏茶、投茶、注水、分茶、敬茶、观色、闻香、品茶、谢茶等环节,在茶具、取水、置茶、沏茶上颇为讲究,受两江浸润、巴山蕴育,生成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和悠久文化,已然在中国茶艺中独成一派。
不仅如此,他们还自主研发了“重庆茶”。“重庆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通过结合重庆巴山渝水的独特地理特征,研发了巴山玉竹、武陵红等多款‘重庆茶’产品,现已销往全国各地。”舒小红说,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这个平台,让重庆的好茶沿着“一带一路”走出重庆、走向世界。
手机支架、包包、杯垫、扇子......在两江新区展台的另一边,精美的麻编工艺制品吸引了观众驻足观赏。
麻编工艺制品 雷彬摄
麻编工艺制品 雷彬摄
艾氏麻编是两江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重庆南岸涂山,相传为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所创。他们将苎麻茎皮沤后织布、织绳,用于制作服装、编织麻席、垫子、篮子、筐子等生产生活用品。
艾氏麻编传承人艾祖力正在制作 雷彬摄
“受到家庭的渲染熏陶,我从小就制作麻编制品,出于对麻编的热爱,我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下来,也持续增进着自己的手艺。”艾氏麻编传承人艾祖力介绍说,经过几代麻编艺人的改良和传承,编制的物品由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延伸到花瓶、收纳盒、花篮、抽纸盒、果盘等物件,更加富有审美意趣,既是功能性实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颇受群众欢迎。
尽管制作一个麻编工艺品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但看着麻料、竹子在自己手中变成精美的摆件、工艺品,艾祖力打心底高兴,“希望能通过此次展览,将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品传递出去,让世界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两江新区展台 雷彬摄
【信息多一点】
据悉,此次丝路匠心传承展览将于6月24日-2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持续展出,面向全国开放现场观摩,预约通道现已开通。
市民朋友可通过二维码扫码申请,登记身份信息和联系电话,自助预约入场观摩时间,预约成功后可持本人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经安检通道进入场馆,在规定区域进行观摩。
扫码预约
具体观展时间为6月24日09:00-15:00、6月25日09:00-17:00,6月26日09:00-16:00。
市民可在组委会服务处现场领取1本观展“护照”(每天限量发放,先到先得),开启丝路寻迹之旅,打卡图中标注的展台,即可盖章。完成丝路寻迹集章任务,在N5馆特许商品零售店领取精美礼品。完成线路打卡,并带#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话题,分享展会现场精美照片至社交平台,即可在N5馆文创展台抽奖区参与抽奖活动(奖品限量发放,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