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揭晓。记者了解到,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由广州科研单位或个人牵头主导的有11项,参与的有15项。
广州科研单位参与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广州大学、广州航海学院、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等机构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
广州学者牵头主导的科研项目共获4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分别为胡建勋(中山大学)和李卫平(香港科技大学)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闫俊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人的《陆表固碳生物与非生物过程及环境响应机制》,曾木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人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黎孟枫(南方医科大学)等人的《炎—癌转化和癌前病变的分子基础和干预策略》。
华南理工大学杨中民等学者牵头主导的《高效发光玻璃复合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另有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由广州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或学者牵头主导。分别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牵头的《基于分子链软硬段精准调控的可降解共聚酯制备关键技术及农膜应用》;广东工业大学等机构牵头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主导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牵头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监测、管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参与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牵头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除了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外,广州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学者还参与并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12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由广东省牵头的共14项,广州占据11项。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