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成渝城市群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作为战略腹地,成渝地区不仅拥有地利优势,更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复旦管理大视野”近日走进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重庆。沪渝两地学者、校友、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展望成渝经济圈发展前景,为产业升级“把脉”,为管理赋能、城市优化探索创新路径。论坛现场,还举行了复旦大学EMBA西南同学会成立仪式。
关于成渝一体化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认为可以借鉴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经验,市场的自然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区域一体化成功的关键,真正有效的推动力来自市场而非政府。
“如何使政策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陆雄文表示。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滔在“国家战略腹地视野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现状与趋势”的分享中表示,我们急需优化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因此,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拓展战略纵深,夯实国家安全基石显得尤为重要。成渝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国家战略腹地的理想选择。成渝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在产业功能上也具备强大的潜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是区域一体化的体现,更是通过各种高质量发展措施,如产业融合和创新链的协同,推动内陆地区形成国家级的重大生产力布局。这将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智慧。”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新质生产力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制造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如何发展?第一是出海,第二是科技创新。同时,对于终端消费产业,成为“性价比”之王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企业家需要看得更远,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以确保在全球经济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