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大堡子镇:“稻鱼共生”好“丰”景

图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讯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6月20日,走进靖州大堡子镇,盛夏的稻田一片青绿,春天种下的秧苗根部已扎稳,正是投放鱼苗的最佳时期。
在大堡子镇前进村稻鱼综合养殖基地,农户们正忙着将从靖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运鱼车上领到的鱼苗投放到稻田里,随着水袋的慢慢倾斜,“禾中精灵”纷纷蹦进绿油油的稻田里,欢脱着四散开,“咻”地一下便消失于水中,穿梭在错落有致的秧苗中,寻找着稻田里的美味。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年我们村集体合作社共流转了50亩农田,推广‘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发展稻花鱼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前进村村支部书记吴展军高兴地说道。
“‘稻鱼共生’不仅可以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生态环境优化,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杂草,增强稻田透光性,提升稻田水温,加快水稻分蘖。通过‘稻鱼共生’,水稻产量可增加5%至10%,实现增产增收。”大堡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曾必文说道。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稻田养鱼是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互利种养模式,鱼以田中的昆虫、稻花、杂草为食,不需要额外喂养饲料,在减轻虫害和草害的同时还能产出鱼粪滋养水稻。这种以“稻养鱼,鱼养稻”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稻花鱼的品质,还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增加了粮食产量,实现了鱼米双收。
“在‘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下,今年大堡子镇共发展了70余亩稻鱼田,预计每亩稻花鱼产值900元,亩产大米比传统种植产量多、价格高,预计每亩增加600元,算下来,每亩地比传统种植多了1500元。”大堡子镇党委书记赵竞说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分挖掘利用各村交通区位、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积极在产业谋划发展上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实施“稻+鱼”生产模式,努力打造好“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好‘丰’景。”
( 孙文月 曾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