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又上演了3000点保卫战,不少人都有较大的怨言。
市场情绪确实挺低迷的,成交量才6000亿,虽然有几支300ETF在拉扯,不过收盘的时候还是跌破3000点。
我早就对这种情绪的起起伏伏无感了,资本市场永远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利益”,低迷的时候任何气话都会说出来,但是只要反转一点,兴奋和期待就立马回来了。
这是人性,不因亏多少钱而改变。
绝大部分人的意志力是很薄弱的,今天亏惨了,下定决心不玩了,但是只要大涨3天,就又会怀着美好梦想进来,3天不行就再三天。
进来之后梦想破灭,又下决心不玩了,就是这么循环。
见多了之后,就无感了。
前阵子冒出一个新词“科特估”,真的不得不说搞出这东西的那群人太坏了,我是一个从不说脏话的人,讲不出骂他们的话,是真的心疼那些相信这玩意的投资者。
“中特估”说得过去,是因为我们的央企大多数有特殊地位,垄断了很多资源,这跟公司自身没关系。
所以给他们一些特殊待遇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接受,毕竟出身好也是竞争力的一种。
但是“科特估”有什么?因为技术好吗?因为产品先进吗?因为未来潜力大吗?
就算是这样吧,但是也没到给特殊待遇的地步啊。
什么叫特殊待遇?
你要打电话用网络,那只能用三大运营商,你要买石油,除了进口之外,开采石油的主要就是三桶油,“延长石油”也还行。
还有其他核心资源,大部分也都是掌握在央企手里,别人拿不到,这就叫特殊待遇。
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资源垄断,而并不是因为技术。
技术是能垄断的吗?
当然不能,华为这么厉害,同样也做不到。
就算当下是领先的,只要你一天不努力,别人就有可能追上来。
所以科技领域,不存在特殊地位,你可以说技术领先,可以说产品有竞争力,目前比较看好这家公司,仅此而已。
所以我的读者朋友千万别踩所谓“科特估”的坑,那是摇旗呐喊叫人去追高的。
科技公司的市盈率一般本来就都比较高,我前段时间讲半导体的时候也提到了,很多公司动不动好几十倍的市盈率,已经非常高了。
为了让别人相信这些公司估值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弄出这么个口号,让别人继续买。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方正证券”先提出来的吧,真是不做好事。
我一直都不喜欢券商,因为都只会同质化竞争,都只会赚那点交易产生的费用,投资能力普遍不行,当然某些权限问题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我们有2.2亿投资者,市场还是足够大,所以我的估值表里有8家证券公司,但是没有“方正证券”这种公司。
除了这种说话不负责的之外,还有不少钻漏洞的机构,典型的就是做量化交易的那群人,在“转融通”上面赚走了非常多的钱。
还有股指期货,也有不少机构在反复做空,赚得盆满钵满。
还有更过分的,某些上市公司被退市之后,居然满大街喊我就是来圈钱的。
这些东西其实是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接触不到的,或者不是很了解的,很黑暗。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讲,只关注几家自己能看懂的优秀公司就可以了,尽量选规模大一点,地位高一点的,不要去碰那些小公司。
不是说所有小市值公司就都不好,也有优秀的,但是选择难度更大,风险也更大,即便要选这类公司,仓位占比也不要太高。
一句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关于汇率问题就不讲了,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敏感的问题,说了这个文章可能就发不出来了,希望别再这么涨下去了吧,真要控制一下了。
再讲讲美股,这可真是一个奇葩,周五那天创了个历史记录,苹果、微软、英伟达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超过10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美股所有公司市值加起来也才50万亿美元左右,20%被他们三家占了。
这得有多疯狂多极端?
有不少大佬都喜欢苹果,苹果当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能把手机在全球卖这么贵,还卖得这么好,当然很优秀。
但是3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已经很高了,难不成还能涨到天上去?
你真的以为那些大佬不懂吗?你真的以为他们是盲目看好吗?
怎么可能,他们是不得不这样说,整个美股就是一个泡沫,这几家巨头更是一个大泡沫。
但是,这个泡沫不能破,谁都承担不起破灭的后果。
从整个美股来说,美国大部分财富都在股市里,如果美股泡沫破了会怎么样?
这个后果不用我说,有点常识的应该都懂。
所以那些大佬不管是因为任务需要,还是自身利益需要,都必须唱多美股,尤其唱多苹果、微软、英伟达这三家公司。
什么苹果5万亿美元市值不是梦之类的,这可真的成了市梦率。
我看有不少朋友分享给我那些大佬的言论,你们难道没发现他们大部分不是住在美国,就是移民美国了吗?
跟着他们瞎起哄做什么?让他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呗。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泡沫就是泡沫,总会有破的那一天。
等破的的时候,极少数巨头带着巨额财富抽身而去,留下一地鸡毛埋人无数。
你看英伟达的黄仁勋这短短几天不就套现了5.7亿吗。
所以我们有我们的问题,他们有他们的问题,既不要被我们目前的困难所吓到,也不要被他们光鲜亮丽的表面所迷惑。
我们老老实实沉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公司即可,觉得价格合适就买,觉得高了就卖,实在一点,简单一点。
指数不管是3000点还是多少点,其实没那么重要,现在偏低估的优秀公司还有,偏高估的优秀公司同样也有。
还是我多次讲的,自己设置一个估值区间,不要管外界怎么悲观,也不要管某些公司炒得多热,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跌到加仓价位附近就持有,跌破了一定程度就加仓,涨到减仓价位附近就拿走收益,长时间这样坚持,收益肯定不会差。
不要跌了就慌,涨了就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