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618全网销售额首次下降,星图数据测算显示GMV为7428亿人民币,同比降低7%。
2.然而,汇丰和花旗等投行指出,主流电商平台的GMV仍有两位数增幅,直播电商仍是增长动力。
3.抖音电商在618实现30.2%的增速,远远甩开其他同行,成为直播电商领域的领导者。
4.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销售模式,已连接起大大小小的产业带、工厂甚至农田果园,创造需求。
5.监管部门正着手为直播电商建立护栏机制,促进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阑夕
电商平台的618年中大促刚刚收官,统计数字又引起了新的一轮争议。
来自星图数据的测算结果,直接创造出了一条「今年618的全网销售额首次下降」的热搜,7428亿人民币的GMV,相较去年低了7%,为敏感于经营形势冷暖的行业再次带来了一丝小小的震撼。
很快,汇丰和花旗等投行则发布研报,相继指出618依然处在增长轨道,主流电商平台的GMV都有两位数的增幅,同时也含蓄表示通过爬虫获取数据的传统手段已经失真了。
怎么说呢,吃瓜群众关心战报,多少有些追求「预言的自我实现」的意思,用整体市场的环境,解释自己对于消费能力的情绪,但在客观上,电商行业的规模化已经平稳下来,进入内部结构的调整阶段,海平面风恬浪静,深水区激流涌动。
比如直播电商已经悄然成为主流且普及的销售模式,即使是认为大盘下跌的星图数据,也统计出直播电商今年还在逆势增长的结论,汇丰更是综合了易观和NBS的数据,认为以直播电商为核心的抖音在这次618实现了30.2%的增速,远远甩开其他同行高居第一。
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都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的直播间里,而这确实是一件新鲜事。
· · ·
互联网的覆盖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扭曲时间的尺度,李佳琦、董宇辉、小杨哥……人们将流连于这些直播间里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习以为常,其实都只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集体记忆。
事实上,直到2018年,直播电商的GMV才堪堪超过1000亿,抖音的入场和加码,直接给这个新兴模式装上了起飞引擎,5年时间里,GMV被拉升到了接近5万亿人民币,占到了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的31.9%,速度惊人。
就像比尔·盖茨说过的那句话——「人们总是高估两年内的变化,而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越是在意以月或是季度为单位的波动,就越是会对产业级的更新换代产生钝感。
比如晚点LastPost的数据常被行业关注,去年抖音电商的增长达到60%,而今年则是40%,看起来势头变弱了,于是就有罔顾经济规律的急切结论出现,认为主播们都卖不动货了。
什么是经济规律呢?就是按照3万亿GMV——抖音电商今年的既定目标——的盘子而言,40%的增长已经相当生猛了,而且随着基数的继续变大,增长速度必然会回落,关键在于,直播带货在这个过程里,不但真正站稳了脚跟,还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的新兴业态。
人社部在2020年认证了电商主播为全新的职业,并带动了直播间调音师、短视频特效师等一批新的工种诞生,随后,全国陆续有近3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在江浙沪和各大产业基地的格子间里,成为下一个带货达人的梦想层出不穷。
而主播们也不是在「空口卖艺」,每一个被拿在补光灯下展示的商品背后,都连接着大大小小的产业带、工厂甚至农田果园,固然不能说没有直播就没有销路,但有还是没有更多的选择,对于生产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场景驱动的直播电商,是能创造需求的。
· · ·
电商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原理,已经不再需要做出过多解释,一边是人找货,另一边是货找人,只要做好了匹配,就能产生经济价值,这是过去十几年来电商平台崛起的底层逻辑。
而直播电商作为内容平台的插播形式,本身就需要一道转化程序:用户闯进直播间,并非带着明确的购物需求,或者说即使他们带有预期,也没有细化到具体想买什么商品上面,一切都取决于直播间里的价值说服。
所以,直播带货在本质上是激发了用户的购买欲,这种来自增量的消费,含金量才是最高的,商家很难去通过传统手段——比如广告追踪、数据挖掘等——找到这些可能连用户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购物念头,而直播首先是内容,内容有能力撬动兴趣。
如果说多一次转化——从内容消费到商品消费——是直播电商的负重部分,那么种草和拔草的一次性完成,就是直播电商的高效一面,由主播背书、厂商资质和平台基建三方合力降低决策成本,才造就了「没有人能空手走出直播间」的都市传闻。
要知道,生产过足,需求紧缩,在这样的承压环境里,哪里能够真正的刺激消费,哪里就一定门庭若市、花簇锦攒。
监管部门也在着手为直播电商建立护栏机制,既有CNNIC肯定直播带货成为「网络消费增长新亮点」,也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强化管理责任的改动,明确「谁在带货」「带谁的货」,促进这个行业向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