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画家许敦谷

图片

114.台胞画家许敦谷

《燕京学报》第4期(1928.12)仅刊发了4篇论文:陈垣《史讳举例》、许敦谷译《西域佛教之研究》(日人羽溪了谛著)、郭绍虞《儒、道二家“神”与文学批评之关系》和吴其昌《印度释名》。当年,陈垣、郭绍虞和吴其昌已经是文史界的大师,许敦谷在美术界也卓然自成一家、成为名重一方的名师,时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许敦谷的译文具见其深厚的文史功底,显然是个有家学渊源的人物。

图片

许敦谷晚年照(图片来源:许钢提供

图片

山居雪霁》(油画·1933年)许敦谷

许敦谷(1892—1983年),名赞牂,台湾台南人。台湾进士许南英之第三子。1913年,许敦谷从福建漳州远赴日本,先后在东京绘画研究所、东京美术学校就学。1920年回国,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为《小说月报》等刊绘制封面和插图,并参加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和文学研究会分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期的重要刊物和重要社团;后辗转于武汉、昆明、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1961年,许敦谷应邀到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创作大型画作《雪山游鹿图》(1450cmx2900cm),这是其得意之作、也是公认的其代表作。

在许敦谷的胞弟许地山(许南英之第四子)编纂的许南英诗词集《窥园留草》(1933年)里,卷首的窥园风景画是许敦谷的作品。许地山撰写的《窥园先生诗传》记,1912年许南英首次“回台省亲兼与诸亲友叙旧”,乃“带着叔午、叔未同行”,叔午即许敦谷;又记,许南英“生平景仰苏黄,且用‘山谷’二字字他的诸子”,这是叔午(许赞牂,又名敦谷)字太谷、叔丑(许赞堃)字地山的由来;又记:《窥园留草》“原稿存在三兄敦谷处。民国十五年秋,革命军北伐武昌,飞机弹毁敦谷住所,家中一切皆被破坏,事后于瓦砾场中搜出原稿完整如故。我们都非常喜欢。敦谷于十五年冬,到上海。在那里,将这全份稿本交给我”。许南英《窥园先生自定年谱》记: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叔午(赞牂)生”;民国二年癸丑(1913年),“遣叔午往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

附带言之,南英许氏,以忠厚传家。记得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讲过许地山的一个故事,许地山曾自制一联“书生薄命还同妾,名士厚颜颇类娼”,请容庚篆书,容庚给加上“西谛(汪按,即郑振铎)兄言,地山无往而不被人欺负。今地山集此嘱书,殆亦握拳挥空之意欤?”许地山及其子女确曾“无往而不被人欺负”,受过排挤和迫害。在新时代,我愿握拳挥空而祝曰:让迫使忠厚老实之人忍辱负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图片
图片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图片
图片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