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蘑菇视频疯转,专家却说蘑菇不经拍,视频可能是道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蘑菇拍一拍,快到碗里来。

最近天不好,很多人刷着手机,被网上疯转的采蘑菇视频逗乐:据说撑着小雨伞的野蘑菇,采摘前要拍拍肥嘟嘟的菌盖。这样做的目的是唤醒蘑菇鲜味基因。据说拍过的蘑菇,吃起来味道更鲜美?

图片

网络截图

潮新闻记者把视频转发给了食用菌专家。专家看完哈哈哈:“真的假的?蘑菇可不经这样拍,感觉视频里的蘑菇像道具……”

拍蘑菇可以让它变好吃?

专家辟谣,这没有科学依据。

不过,也有机智的网友留言说,蘑菇是孢子传播繁殖的,这样拍拍拍的,是不是可以帮助蘑菇“传宗接代”?

专家刷完评论嘿嘿嘿:“这位网友说得好,蘑菇是孢子繁殖的。不过,孢子可比人类精子活力旺盛千百倍。它们满世界乱转,不留神还会往你家里钻,让你家阳台、拖把头都变成菌菇试验场。蘑菇的‘香火绵延’,完全不用人类这么拍拍拍的。”

话说在蘑菇天堂西南地区,最近又到了一不小心“见小人”的食菌季。这两天,潮新闻记者还在网上刷到云南网友吃野蘑菇,自述其头疼脑涨地见识“美丽风景”的中毒经历。

图片

牛肝菌。受访者供图

庞大的蘑菇家族,其实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比如浙江,夏天的时候也有牛肝菌、珊瑚菌等美味野蘑菇生长,是浙南山区的季节限定山珍。

前两年,记者在省农科院种过玉米,发现有玉米棒子会长白里透黑的“肿瘤”,让玉米看起来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但它其实已经升华为另一种更“高端”的食材。

这种病,其实就是玉米、高粱上长“蘑菇”,叫瘤黑粉,是一种真菌,北方人也叫它“乌米”,可以当菜炒着吃。玉米“肿瘤”里面的结构神似驴打滚,是两层白瓤夹杂一层黑粉,黑粉如果散开,这种病害第二年就可能在玉米地复发。

现在国外已经有国家把瘤黑粉列入食用菌行列,也就是说,人家虽然丑丑的但也人畜无害,而且可能味道挺不错。

图片

玉米黑瘤粉菌。记者 施雯 种植拍摄

夏天是吃菌子的季节,不过,每年都有人因为食用有毒的野山菌中毒,浙江也不例外。

“有的菇你吃了没问题,并不代表别人吃也没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丽水食用菌老专家吴锡朋这样对潮新闻记者说。

1960年,吴锡朋去乡下看到有人正在吃饭,大家采来很多野山菌煮了一大锅,吃着吃着突然就手舞足蹈起来,非常开心的样子。

事后,那些人又一个个恢复正常,接着吃饭,吴锡朋问他们,刚才是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开心,那些人却没人记得起来。

图片

珊瑚菌。受访者供图

有些菇,当下吃了没事,毒性可能要等到第二天再发作;还有的菇,明明是同一种,但长在不同地域环境,毒性上也会有差异。就算是大家经常消费食用的牛肝菌、珊瑚菌,它们庞大的种族群体里也都有一些种是有毒性的。

在谈可食用野山菌之前,吴锡朋说,我们一定要先认清哪些有毒,哪些无毒。

他传授了一个简单方法,可以看蘑菇上有没有虫子或者虫眼,如果有,那一般来说就是无毒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