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天成功牵手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荔湾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6月21日上午,荔湾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签约仪式暨中小学思政教师全员培训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顺利举行。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国胜,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凯,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锦虹参加了活动。荔湾区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各中小学分管思政课建设的校级行政、德育主任以及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共5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图片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国胜书记与荔湾区教育局吴凯局长签订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荔湾区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结对共建。双方本着共建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约定在未来三年时间里,通过交流研讨、专题培训、课程共享等一体化活动,有效推进各学段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图片


接着,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锦虹致辞。她指出,区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共建协议,是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会议强调,一是各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深刻领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效率落实,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全体思政教师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指示精神,坚定信仰信念、夯实理论基础、练就育人功底。三是希望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高校学科教研与人才优势,当好理论研究的“智囊团”,办好师资成长的“大课堂”,建好资源共享的“大平台”,携手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亮点,推动荔湾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


图片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国胜讲话。他指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确定为重点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与荔湾区教育局及区域内中小学积极探索思政课协同共建机制,广泛开展联合教育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进荔湾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荔湾区基础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图片


最后,胡国胜书记以《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为题,为与会人员带来专题讲座。他从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具体实例,深刻阐明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教师作为讲好思政课的关键,不仅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而且要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的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他的课为全体德育工作者、全体思政课教师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


荔湾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聚焦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构建“4+4”模式,即聚力“四个坚持”,着力“四类课堂”,坚持“一体化”,依托高校共建思政“优质课堂”;坚持“引进来”,学习楷模设立思政“笃学课堂”;坚持“走出去”,挖掘资源打造思政“行走课堂”;坚持“深融合”,组织活动开设“思政+”课堂,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真正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构建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资源充沛、课堂丰富”的一体化新局面。


图片
图片

今年,荔湾区承办了广东省“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09场(中小学思政专场),在中国教研网、广东教育研究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点播量累计58万次。近日,《“五育融合”新探索  “荔湾模式”新实践》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6月12日,荔湾区《荔湾育人“新”模式,“五育融合”向未来》工作经验被刊登在《德育报》头版头条位置,充分展现了荔湾区“大思政课”建设成效。


图片


培根铸魂勇担使命,立德树人思政先行。未来,荔湾区教育局将结合区域实际,致力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指引力和影响力,着力推动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教师一体化培训、教学一体化联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推动荔湾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荔湾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