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我们将安排分批退费,收到信函后请及时联系客服人员办理。”6月21日,珠海市民廖先生收到一个快递,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份培训机构“退费公告”,页眉还写着“全国12315平台”。该“公告”称,“退费”需扫描文件中的二维码或添加客服QQ。
所谓的“退费公告”是怎么一回事?市民收到类似的“公告”,应当如何处理?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近日介绍了相关情况。
“退费公告”长啥样?
存在语法不通、字体大小不一等问题
据了解,廖先生收到的这张“退费公告”称,“为确保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将结合中消协依法强制执行清退所有费用,并授权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成立退费小组专项处理退费相关事宜,即日起,符合退费标准的人员,我们将以信函形式通知办理退费”。
廖先生收到的“退费公告”。
事实上,仔细甄别便会发现,这则“退费公告”存在着语法不通、字体型号大小不一等诸多不合理之处。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退费公告”还“诚意满满”地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时刻注意警惕,在消费过程中保留发票、收据、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12315中消协投诉”。
收到“公告”该如何处理?
市民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查证
不要盲目按文件内容操作
记者从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了解到,这是诈骗分子冒充官方平台,以“网课退费”“教育退费”“投资退费”等为名头实施诈骗的“退费公文诈骗”骗术,这类骗局的套路往往分为三步。
第一步,骗子在培训机构传出疑似业务收缩、资金链断裂的时候跟进,给消费者营造“担心不能退费”的焦虑心理。
第二步,冒充政府部门、消协组织、培训机构、知名企业、第三方合作机构等,伪造政府部门或企业的文件,通过电话或短信说出消费者的详细资料,获得初步信任。
第三步,以办理退款为由,诱导消费者进入“退款群”,让消费者看到其他人“成功退款”的假象,引诱消费者先支付额外费用再返还退款。此时,骗子不再返还,以操作完一次性返还、操作错误、账户冻结、交解冻金等理由不断诱导受害人转账,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反诈宣导。
同时,市民不要将个人姓名、电话、地址、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以及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验证码随意泄露给他人,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以免信息泄露。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可拨打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线咨询或110报警。
“特区警事” 栏目 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