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西方文明的成熟之地

意大利,位于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之上,地中海的正中央。意大利是西方文明走向成熟的地方,罗马帝国建立起西方历史上最早的大帝国,文艺复兴则开启了西方文明走向新辉煌的起点,意大利是西方文明演化的关键一环。
图片▲意大利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0个大区,多数大区人口规模在400万以内,接近中国的中小型地级市,伦巴第(米兰)、拉齐奥(罗马)、坎帕尼亚(那不勒斯)等大区人口规模在500万以上
历史的魔幻在于,当意大利的城邦开启文艺复兴点明了西方文明的新历史,东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堵塞了西方世界联系东方的传统商道。受益于思想解放的大西洋各国干脆向西探索,最终成就了大西洋的辉煌,文艺复兴源头的意大利和地中海却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边缘化。
欧洲北强南弱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今天的意大利虽然还是欧洲经济大国,但与英、法、德相比,明显弱势。好在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让其他欧洲国家望尘莫及,经济的疲弱不妨碍意大利继续成为欧洲故事最多的国家之一。
希腊人、拉丁人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开始在亚平宁半岛南部、西西里岛等地建立定居点,在地中海沿岸构建出一个希腊人网络。生活在内陆台伯河流域的伊特鲁里亚人(伊特拉斯坎人,伊特鲁里亚语为孤立语言)同样创造出农业、城邦文化,并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开展贸易。
同时,一支印欧语系的族群,拉丁人来到今天罗马一带,并与当地的伊特鲁里亚人、萨宾人(另一支说印欧语系的族群)联合,建立起一系列氏族聚落。此后,高卢人(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希腊人也逐渐融入,推动形成了新的拉丁民族,拉丁人的语言、伊特鲁里亚人的文字,共同创造了一门新的语文体系——拉丁语及拉丁文。
图片▲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的殖民网络
图片▲希腊人在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分布
图片▲亚平宁半岛中部
拉丁人、伊特鲁里亚人、萨宾人分布,后两个部落较早融入拉丁部落,成为古罗马文明重要创立者,伊特鲁里亚人的文字(借鉴自希腊殖民者的希腊字母)成为拉丁字母的原型;萨宾人在罗马早期的元老院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席位,并且有人担任过早期的罗马国王
罗马帝国
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此后,罗马先后经历王政、共和、帝国三个阶段,存在长达一千年。罗马王国时期,开始出现贵族、平民的区分,并建立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部族会议)的统治体系。公元前509年,罗马贵族掌权,建立罗马共和国,形成元老院、执政官(2名)、部族会议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开启了扩张的步伐,陆续将其他印欧语系部落和伊特鲁里亚人征服,并南下吞并希腊人和其他原住民的城邦,从一个城邦扩张为覆盖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大国。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法诞生,成为影响后续西方法律体系的关键里程碑。
公元前241年,罗马吞并西西里,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将希腊、西班牙等地纳入版图,之后陆续控制了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公元前146年,罗马彻底征服迦太基,公元前1世纪,罗马进一步将高卢(法国)、埃及纳入版图,罗马共和国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国,将辽阔的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
图片▲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担任执政官时)版图:基本实现了对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罗马共和国时期,伴随着征服带来的战俘进入罗马贵族的庄园,为罗马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农产品,也因此使得大庄园不断挤压罗马本土农民的生存空间。大庄园有足够的财力收购农民土地,迫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游民。以元老院议员为代表的贵族、大地主与中小农民的矛盾因此被激化,国内起义、暴动不断。公元前90年,拉丁人中的非罗马公民爆发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以求获得公民权。
公元前82年,罗马共和国首次出现了军事独裁,公元前60年,克拉苏、恺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罗马进入前三头同盟时期,公元前43年,进入后三头同盟时期,公元前27年,屋大维打败另外两位后成为“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元首制,共和国灭亡,罗马帝国建立。
罗马帝国建立后,将全国划分为元老院行省与皇帝行省,其中皇帝行省多位于意大利周边和埃及等产粮区,保障了皇帝的权威和实力。罗马帝国成立初期,进一步完成对伊比利亚半岛、多瑙河、阿尔卑斯山脉的征服。公元2世纪开始,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政局平稳、社会繁荣,罗马城内各种大型建筑落成,市民生活丰富多样。
图片▲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版图:版图延伸到不列颠、黑海、美索不达米亚
但公元2世纪并非一片祥和,罗马帝国边境出现一系列冲突,日耳曼人入侵北方,而在东边,罗马帝国与安息帝国(帕提亚)以及后来的萨珊帝国不时发生边境冲突。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出现了“三世纪危机”,严重冲击帝国的稳定。公元3世纪末,罗马帝国开启“四帝共治”的阶段,全国分为四个部分,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两位副帝(凯撒)分别管理。
图片▲四帝共治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一世在不列颠继承了不列颠、高卢部分的皇位,公元312年,君士坦丁一世征服意大利、西班牙,统一了帝国西部。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一世打败东部的正帝,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期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在去世前皈依了基督教,同时其在位期间建立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成为日后罗马帝国的新都城。
君士坦丁一世之后,罗马帝国也曾陷入过东西分裂的境地,狄奥多西一世最后一次完成了罗马统一。
但罗马帝国东西部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西边为拉丁语、东边为希腊语),矛盾已难以调和,如果缺少强人或集团便难以维系统一。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在米兰去世前将帝国分为两部分,分别交给两个儿子,第二年,罗马帝国正式分治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分别定都君士坦丁堡和米兰。
图片▲罗马帝国分裂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深刻影响后来欧洲的语言、宗教格局
图片▲西罗马帝国包括今天的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法国、英国、马格里布以及中欧地区,首都先后位于米兰、拉文纳。其中西罗马帝国在欧洲的领土也大致和今天欧洲罗曼语族各语言分布相对应,宗教上以天主教为主
日耳曼人的统治
公元4世纪时,日耳曼人不断向欧洲西部、南部迁移。公元4世纪末期,在受到乌拉尔山一带迁移到欧洲的匈人的挤压,日耳曼人进一步涌入当时的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未分治前,日耳曼人已经大量进入到罗马的军队中。公元5世纪初,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若干个王国: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东哥特王国等,其中有些王国得到了帝国的承认。
相比于国祚绵长的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分立伊始就面临着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在公元5世纪时,日耳曼人甚至已经控制了西罗马帝国的政局,将皇帝作为傀儡随意废黜。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被迫退位,帝国也随之灭亡。
图片▲公元4-5世纪,日耳曼人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并在公元5世纪末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日耳曼人在包括西罗马在内的欧洲西部建立起多个“蛮族国家”。相比于较为完整的东罗马帝国,欧洲西部一片“破碎”
公元489年,建立于巴尔干半岛北部(今天罗马尼亚一带)的东哥特王国,在得到东罗马帝国皇帝的任命后,率众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亚平宁半岛,打败另一个占据当地的日耳曼王国——奥多亚塞王国,入主意大利。东哥特的统治者面对人口众多的西罗马遗民,继续保留了原有的法律和制度,日耳曼的制度仅限于日耳曼人本身。在东哥特王国刚入主意大利的前几十年,当地社会较为稳定,东哥特王国也和周边的日耳曼王国进行联姻,并一度控制了西哥特王国,意大利也继续成为欧洲西部的政治中心。
图片▲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西部地区出现了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等日耳曼人国家。其中东哥特王国通过出色的外交、联姻,使其所在的意大利继续成为欧洲西部的主要政治事务协调中心
图片▲东哥特王国版图:都城位于拉文纳,后期短暂迁到帕维亚直到被东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6世纪初,率领东哥特王国入主意大利的统治者狄奥多里克去世,东哥特王国也失去了能够平衡东哥特人、西罗马遗民、东罗马帝国统治者的人。此后,东罗马帝国试图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派兵征服了汪达尔(今天突尼斯境内),并在536年占领了罗马,540年占领了拉文纳,东哥特人被排挤到亚平宁半岛的北部。公元555年,东罗马帝国征服了意大利全境,东哥特王国灭亡。
图片▲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东哥特王国,将意大利全境纳入版图。东罗马也达到鼎盛阶段
法兰克王国
公元568年,来自北欧的另一支日耳曼人,伦巴第人进入亚平宁半岛,与东罗马帝国争夺控制权。公元7世纪,东罗马帝国对意大利的控制衰退,罗马教会开始对罗马城及周边地区进行统治,并抵抗伦巴第人的南下。公元751年,伦巴第人将东罗马帝国从意大利赶出。
当伦巴第国王入侵罗马教会的辖区时,教皇向当时法兰克国王丕平三世求援,756年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丕平把夺回的领土献给教皇,成立了教宗国(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773年丕平三世的儿子查理大帝(查理曼)包围了伦巴第首都提契努姆(今帕维亚),结束了伦巴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781年,查理大帝宣布教皇为罗马和周边辖区的最高统治者。教宗国得到政治上的确认,成为今天梵蒂冈的前身。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再次进入意大利,并得到教皇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法兰克王国领土延伸至意大利。
图片▲公元7-8世纪,另一支日耳曼部落,伦巴第人进入亚平宁半岛,将东罗马帝国赶出半岛
图片▲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查理曼)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控制了今天的法、德、意三个主要欧洲国家大部分地区
图片▲教宗国在公元781年得到政治上的确认,此后一千多年中都是意大利境内最重要的政治势力之一。教宗国也是今天梵蒂冈的前身
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瓜分了法兰克王国,其中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瑞士、荷比卢一带被划入中法兰克王国,但后期中法兰克王国北部被另外两个王国夺走,领土只剩下意大利北部。同一时期,阿拉伯人开始入侵欧洲,占据了西西里岛、撒丁岛,意大利南部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和阿拉伯人贸易。到公元10世纪时,马扎尔人开始入侵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等地区。
图片▲法兰克王国在公元843年被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意大利由中法兰克王国统治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51年,北部萨克森地区的统治者,即东法兰克王国的奥托一世越过阿尔卑斯山,通过联姻的方式取得了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奥托一世打败马扎尔人,保障了意大利北部的安全。公元962年,教皇加冕奥托一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公元962年至11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成为“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东罗马帝国在公元10-11世纪曾占据过意大利南部地区,12世纪被来自法国北部(诺曼底一带)的维京人后裔诺曼人赶走。
图片▲公元10世纪后,东法兰克王国进入亚平宁半岛,一直到11世纪,今天意大利中北部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
1130年,诺曼人入侵意大利南部,建立覆盖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王国。1194年,西西里王国王位落入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家族的手中。1282年,王国分裂成两部分,分别以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为中心。经历了多个王朝和家族的统治,一直到1816年,西西里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再一次合并成为两西西里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前境内最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沦为了奥地利的附庸)。
图片▲诺曼人,日耳曼语言中“北方人”之意,祖先来自于北欧一带,是维京人与法兰克人、高卢人的混合族群,相比于维京人,诺曼人接受了法兰克王国的制度和宗教。公元10世纪后,诺曼人以今天法国诺曼底为基地,同维京人一样在欧洲沿海地区侵扰和殖民,并建立起多个国家。维京人、诺曼人族群在欧洲沿海的侵扰类似于东亚游牧民族在农牧交错带的侵扰一样,成为当时东西方各自面临的族群碰撞与交融
图片▲诺曼人除了今天英法建立了国家,也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西西里王国
图片▲西西里王国一直存在到19世纪
图片▲公元10-12世纪时意大利政治局势:北方为神圣罗马帝国,南方为诺曼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国,以及阿拉伯人短暂占领的部分地区(10世纪的西西里岛)
自治城市、文艺复兴
在意大利中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较为松散,并在12世纪后逐步瓦解,一批自治城市、王国、大公国、领地等小型政治实体在意大利境内发展起来,并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中自治城市方面,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阿马尔菲等沿海自治城市成为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并组织联合舰队反抗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扩张,在11世纪将阿拉伯人赶出了撒丁岛、西西里岛。13世纪之后,威尼斯打败热那亚,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在内陆地区,托斯卡纳(佛罗伦萨)等公国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空前繁荣,并在15世纪达到顶峰。
图片▲神圣罗马帝国本质是一个松散的政治实体,随着其衰落,意大利境内出现了一系列王国、自治城市(热那亚、威尼斯等)、大公国(托斯卡纳)、领地等,甚至外来力量也占领一些地区,意大利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群雄争霸的战场
10-15世纪,意大利中北部事实上处于城邦林立的状态,包括沿海的自治城市,内陆的王国、大公国以及一般封建领地遍布各地,这些国家相互之间彼此贸易,但却保持着独立性,并且相互制衡确保不出现一个独大的国家。城邦林立和贸易发达培养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同时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也对当时的文化和精神产品提出了需求。但受到当时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影响,整个社会缺少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城市资产阶级开始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表达自己解放人性、追求人文主义的诉求。而意大利的分裂状态也使得各个国家为了争夺经济资源以发展贸易,不得不采取较为开放的贸易和外交政策,允许商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催生了追求天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播开来。文艺复兴离不开意大利城邦林立的政治环境,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神权和封建主对人身的约束,推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刺激了人们追求人性解放和更好生活的天性,并启发了后续欧洲资本主义大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铺垫。
意大利在罗马时代留下了大量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分布在意大利境内大大小小的修道院、教堂。同时意大利临近中东,随着奥斯曼灭亡东罗马帝国,一批东罗马的艺术家、作家来到意大利,而阿拉伯人翻译的大量希腊人的著作也流入到意大利,这些都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图片▲公元13世纪,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贡王国短暂控制了意大利南部,成为当时的地中海强权之一
图片▲托斯卡纳公国: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下面的一个侯国,后经历了佛罗伦萨共和国、佛罗伦萨公国等阶段,14世纪到17世纪托斯卡纳公国灭亡一直由美第奇家族统治。美第奇家族统治期间,佛罗伦萨达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并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的繁荣也使得周边托斯卡纳地区成为意大利文化的中心,今天的意大利语标准语即来自于托斯卡纳方言。但托斯卡纳的军事实力始终与其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不成比例,佛罗伦萨长期依靠出色的外交和经济实力生存,直到17世纪因为美第奇家族绝嗣而成为当时欧洲政治交易的筹码,并在多次转手后,最终纳入撒丁王国主导的意大利版图中
图片▲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时地中海最成功的商业城邦与海上霸权之一,并且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中心之一
文艺复兴启迪人们思想、激发探索精神的作用,却很难在破碎的意大利本土发芽结果。文艺复兴传播到大西洋沿岸后,推动人们横跨大西洋寻找财富。15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人扬帆远航,而意大利则陷入长达数十年的战争。1494年,一场米兰公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的冲突,吸引了法国、西班牙、英国、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教皇国参与进来,成为一场瓜分意大利的纷争,史称意大利战争。
群雄纷争
1499年,法国入侵意大利,占领米兰等地,并与受到西班牙支持的那不勒斯王国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意大利战争。1515年,法国、西班牙根据和约,分别获得米兰、那不勒斯。但之后西班牙在获得了英格兰王国、教皇国等支持下,打败了法国,并将其赶出意大利,西班牙占领了米兰,并控制那不勒斯、西西里等意大利多个地区。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战争中表现出法国、西班牙、英国对于战局的主导性,也反映了欧洲军事和政治的中心开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图片▲15世纪末期意大利政治局势及主要政治力量
西班牙对意大利的掌控贯穿了整个17世纪,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的领地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获得。1796年,拿破仑入侵意大利,短暂组建了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但很快在1816年维也纳会议后重新陷入分裂。
图片▲16世纪末17世纪初达到鼎盛的西班牙帝国控制了意大利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米兰一带)
图片▲1796年拿破仑入侵前意大利政治局势,当中多个国家实质上沦为了法国、奥地利的附属国
图片▲19世纪初拿破仑征服大半个西欧,并短暂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国
统一之路
19世纪,在欧洲民族国家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下,意大利民族主义也得到启迪,意大利统一成为各地的呼声,民族复兴运动兴起。意大利统一的起点是当时境内少有的真正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国家:撒丁王国,其版图范围包括撒丁岛、皮埃蒙特(都灵一带)、利古里亚(热那亚)等地,都城法律上位于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实际上位于都灵。
撒丁王国最早是13-14世纪时期,教皇为了平衡西西里王国安茹王朝和阿拉贡王国的利益而建立,撒丁岛最后交给阿拉贡王国以换取其放弃争夺西西里岛。而当时的撒丁岛和附近的科西嘉岛名义上受到阿拉贡王国以及后来西班牙的统治,实际上拥有较大的独立性。17世纪时,萨伏依家族获得意大利东北部领土,1713年又获得西西里王国统治权,但萨伏依家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进行交换,放弃西西里而获得了撒丁岛,成为撒丁王国的统治者,后来皮埃蒙特、利古里亚并入,19世纪时,整合为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其中核心板块位于皮埃蒙特。
图片▲撒丁王国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境内少有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当时撒丁王国作为法国与奥地利的缓冲国而存在,但却因此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撒丁王国于1860年相继通过公投、占领等方式将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纳入版图,并在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1858年,撒丁王国与法国缔结同盟,以今天南法沿海的领土(尼斯)换取法国的支持,将奥地利从伦巴第、威尼斯等地赶出。1860年3月,原意大利中部的公国王公被逐出后,组成联合省,公投形式加入撒丁王国。1860年5月5日,撒丁王国少将加里波第和1000名红衫军从热那亚出发前往西西里岛,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将意大利南部纳入撒丁王国版图。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原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成为了意大利国王。1870年,罗马城被并入意大利,除梵蒂冈城、圣马力诺以外,意大利全境实现统一。
图片▲1859年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前的政治格局
图片▲1861年撒丁王国基本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伦巴第-威尼托王国在1866年、教宗国大部分领土(主要是罗马城)在1870年纳入意大利版图。教宗国仅剩下梵蒂冈城,另有圣马力诺共和国保持独立
现代
此后,意大利同其他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竞争,曾先后占领了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利比亚和爱琴群岛(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并在中国天津取得一块商业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获得了东北部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斯·朱利亚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区。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担任首相,意大利开启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1930年~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8年,意大利在西班牙内战中帮助佛朗哥并与德国结成罗马-柏林轴心。1939年~1945年,意大利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沦为战败国。
图片▲19世纪80年代开始意大利便在东非地区侵占殖民地,1929年经济危机后,意大利加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以恢复罗马帝国为口号和野心在地中海周围进行扩张
图片▲1941年左右,意大利殖民帝国达到极致,除了在巴尔干、利比亚、东非,甚至还在中国天津拥有一处租界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全民公投,废除君主立宪,同年7月12日,组成共和国第一届政府。二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并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系欧盟创始国之一。
欧洲的“B”面
意大利用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让自己成为欧洲历史上的重头戏,而足球和歌剧等文化元素,也让这个国家依然成为欧洲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意大利北方的米兰、都灵一带是欧洲排名前列的工业区,能生产跑车、船舶、飞机,意大利东北部乌迪内斯一带以中小企业集群著称。
但另一方面,意大利是欧洲“B”面,这里不似英国、法国、德国那样彰显欧洲在海洋与工业时代的霸权,也不是欧洲发达经济的最佳代表,这里在现代性上比拼不过北方,只有历史上曾经的欧洲“A”面经历光彩夺目。
近几年,意大利经济转型实质上毫无起色,失业率多年以来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轻人大范围失业成为老大难问题,国家债务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政府,甚至一度在欧债危机中名列欧猪四国(PIGS)之列。政治方面,意大利同样并不稳定,政党之间的斗争和政治腐败问题严重。同时,还有移民问题、城乡差距,南北差距始终得不到解决。
图片▲意大利地形图:阿尔卑斯山脉构成国家北境,亚平宁山脉贯穿全国,另有两个大岛:西西里岛、撒丁岛
图片▲意大利人口约6000万,主要集中在波河平原,以及拉齐奥平原等第勒尼安海沿岸平原
图片▲意大利语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和中南部两大方言区,其中标准语以中南部方言区的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撒丁方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两大方言区均有所不同,这一方言也是今天最接近拉丁语的意大利语方言
图片▲意大利语以拉斯佩齐亚-里米尼连线为界,南北方言差异较大,其中北部方言受到日耳曼语族的影响,实际更接近法语、西班牙语等所组成的罗曼语族西罗曼语支,而中南部方言(包括法国的科西嘉语)则单独构成罗曼语族意大利语支,西罗曼-意大利语支是今天罗曼语族的两大分支之一(另一支为东罗曼语支,主要是罗马尼亚语)
图片▲意大利语支各方言,今天的意大利语标准语即来自于其中的托斯卡纳方言
图片▲受到意大利统一思想的影响,官方及正式场合将意大利北部各语言,如伦巴第语、皮埃蒙特语等均视为方言。这些方言与法语一样,历史上受到日耳曼语的影响,有些场合称之为高卢-意大利语支。以法语为中心的高卢语支大致包括了法语,奥克语、加泰罗尼亚语组成的东伊比利亚语支,以及意大利北部各方言组成的高卢-意大利语支
图片▲意大利境内的少数族群语言,其中撒丁语在1997年被承认为一门地方官方语言,并于1999年被意大利国家层面承认;弗留利语也是西罗曼语支的一门语言(近瑞士的罗曼什语),但受到德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影响,与法语、高卢-意大利语支均有所不同,1999年被意大利国家层面承认为一门单独的语言
图片▲波河:总长度约680公里,流域面积约74000平方公里,是意大利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工农业地区,流域内拥有米兰、都灵等工商业城市,生活着大约2600万人,占意大利的40%以上。波河流域也是意大利的北方门户,是意大利对接西欧的前哨
图片▲拉齐奥平原,罗马所在地,人口约570万,是拉丁文明和罗马帝国的发家之地
图片▲西西里岛:地中海和意大利最大的岛屿,人口约480万,扼守地中海东西航道,历史上被希腊人、东罗马(拜占庭)、诺曼人、穆斯林、奥地利、西班牙等各方占据或争夺,1861年归属意大利王国。西西里岛是欧洲与亚非交往的重要枢纽,来自西亚和北方的政权也多次占领过此地
图片▲撒丁岛:意大利第二大岛,人口约160万,历史上被东罗马、阿拉伯、意大利本土的比萨、西班牙等统治。18世纪初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从西班牙手上夺取了撒丁岛,1720年撒丁岛的统治权由奥地利交到了位于皮埃蒙特的萨伏伊王朝手上,后来整合为撒丁王国
图片▲罗马:意大利首都和最大的城市,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时期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500多年。1870年,基本实现统一的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并于1871年将首都设立在此。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今天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教派(宗教)之一,天主教最高领袖驻地,是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图片
图片▲罗马鸟瞰
图片▲意大利是欧洲范围内区域经济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波河流域人均GDP跻身欧洲前列,而南方则是欧洲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之一
图片▲欧洲最发达的地区是一条从英国南部延伸到意大利北部的走廊地带,被称为“蓝香蕉”(Blue Banana),欧洲最落后的地区则集中在南欧、东欧,意大利恰好同时兼具这两个极端。根据欧盟最新的区域政策,意大利北部地区被列入“发达地区”,南部被列入“欠发达地区”。南北差距成为意大利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图片▲海外意大利人分布:意大利人在19世纪后期开始大规模前往海外谋生,尤其以美洲大陆为主,阿根廷、巴西等国相当一部分人口为意大利人后裔
图片▲意大利人街区分布:类似于华人,意大利人在海外习惯抱团居住,也因此形成了不少意大利人街区
图片
图片▲最著名的意大利人街区:纽约曼哈顿的“小意大利”,紧邻唐人街,成为纽约移民“马赛克”的重要一块。但是相比于边上的唐人街,意大利人融入美国社会更加容易,致富后的意大利人很快搬走,小意大利的规模也逐渐缩小到一条街的范围,居住在此的意大利裔人数也较少,当地主要成为体现意大利风情的特色餐饮旅游街区,而非意大利人聚居街区
面向亚非的“前厅”
意大利相比于西欧各国而言,深居地中海,大航海时代区位优势不及大西洋沿岸,二战后也没有西北欧面向美国市场的优势。但另一方面,意大利却是欧洲面向亚洲的门户,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如同一个符号,将欧洲和东方的历史串联起来。
图片▲马可·波罗旅行图:意大利是欧洲通向亚非的“前厅”
亚欧大陆本是一体,欧洲也同样可以成为亚洲的伙伴,意大利就是欧洲面向亚洲的前厅。意大利的山川让西方文明沉淀得更加成熟,这山川通过地中海、通过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的广阔腹地相连,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文艺复兴,都不仅是欧洲的自我演化,也是一部欧洲与亚非互动的历史。而这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和文明辉煌时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