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克兰军队使用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成功击毁俄军S-400防空系统。
2.ATACMS导弹的集束弹头引发了S-400系统的二次爆炸,摧毁了两辆运输-发射车、一台雷达和一辆指挥车。
3.此次袭击展示了乌克兰军队“摧毁敌方先进防空系统”的能力,引发对S-400系统战场生存能力的担忧。
4.然而,S-400系统在战场上并非完全失败,其性能指标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5.为此,我们需要从预警和态势感知能力出发,推动空天攻防作战向融合化、全域化、体系化作战对抗转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一则乌克兰使用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击毁俄军S-400防空系统的消息让西方媒体颇为兴奋,引发了有关S-400系统作战效能的讨论。
据“防务博客”网站5月24日报道,在当地时间5月22日中午12点50分左右,乌克兰军队向部署在顿涅茨克地区克莱尼夫卡村附近的俄军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开火,使用了配备集束弹头的ATACMS弹道导弹将该系统摧毁。
乌军侦察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显示,俄军在这处S-400防空导弹阵地部署了4辆导弹导弹发射车、一辆多功能雷达车以及其他多辆辅助车辆。无人机还记录下了俄军曾发射多枚地空导弹拦截ATACMS导弹,然而最终还是被ATACMS的集束弹头击中,发射车上的防空导弹起火爆炸,展示出了乌克兰军队“摧毁敌方先进防空系统”的能力。
美国“战区”网站对此评价称,这段视频显示,俄军S-300或S-400防空系统在一枚ATACMS导弹的打击下就被“彻底摧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乌克兰努力清除这些俄军远程防空系统威胁的“最激动人心的示范”。
“战区”网站分析称,虽然这段视频由附近的乌军无人机拍摄,但这架无人机不一定是负责侦察定位的,俄军的防空阵地位置的暴露很可能是被卫星定位,或是采用电子手段通过雷达信号定位,在这些过程中美国都可以提供帮助。
报道称,俄军在还击过程中发射了至少6枚导弹,最后一枚导弹是在被击中前的几秒钟才发射的。ATACMS导弹的集束弹头引发了S-400系统的二次爆炸,携带有M74型子弹药的集束弹头非常适合对付防空系统以及在开阔区域中的战机、车辆以及弹药库等目标。这次打击摧毁了两辆运输-发射车(5P85系列)、一台雷达(96L6)和一辆指挥车。
5月初,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贝尔贝克基地也遭到了ATACMS导弹的打击,除部分战机遭到摧毁或损坏外,这次打击还摧毁了部署在该基地的S-300或S-400系统,特别是疑似击中了S-400系统中的92N6型远程探测雷达。
报道提到,在乌军使用战术导弹打击俄军防空系统的同时,俄军也一直在使用完全相同的战术,如使用伊斯坎德尔-M短程弹道导弹对乌克兰防空系统进行攻击。
“战区”认为,乌军的这起袭击事件说明,俄罗斯的S-300/S-400系统似乎无法成功抵御ATACMS导弹的打击,这些系统配备的地空导弹主要用于对付飞机目标,似乎只有有限的反弹道导弹能力。像S-400系统这样的大型静态防空阵地应当有相关的防御系统来保护其免受打击,但由于防空资源紧张,通常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防空资产的持续损耗导致存在严重的防空漏洞,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的制裁打压了俄罗斯规模化生产先进武器的能力,导致防空系统产能受限。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到,随着防空作战的全面进行,弹道导弹成为了对付防空系统的首选武器。作为俄罗斯最先进防空装备的S-400系统,在面对敌方战术弹道导弹的“点穴式”打击时也难以招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该系统战场生存能力的担忧,而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都曾引进这款防空系统。
其实这并不是S-400系统出现“疏漏”首次在战场上“吃瘪”,俄罗斯此前就曾在克里米亚半岛上部署了大量的S-300和S-400系统,但就多次遭到乌军导弹、无人机武器的渗透打击。
从战场的实际表现来看,S-400系统确实差强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款完全失败的防空装备,从性能指标上来看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俄军此前对其的宣传有些“过头”。
S-400防空系统主打的就是超远程拦截能力,其配备的40N6导弹拦截距离宣称可以达到400公里。俄军虽然以此作为S-400系统的推销卖点,但在实际上40N6导弹只能在400公里的距离拦截大型飞行目标,对于战斗机或是弹道导弹等快速飞行目标的拦截能力有限。
而S-400系统配套的雷达系统,虽然号称探测距离高达600公里,但对于导弹这类的小型目标远达不到这一指标,尤其是对于弹道导弹而言,留给S-400系统的反应时间很短。
其实从俄军S-400系统标配的作战模式中就能看出,通常会配备至少1辆铠甲S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作为S-400系统的自卫手段的同时,也用来弥补S-400系统在近程拦截方面的缺陷。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现代防空更多的是依赖体系化作战,依靠单个武器系统或是作战平台难以实现对类似弹道导弹的高速飞行目标的拦截。有效的反导拦截作战需要依靠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火力拦截等全域融合的作战能力,相比“拦得住”,“看得见”、“瞄得准”更为关键。正如“战区”报道中提到的,俄罗斯防空资产的持续损耗导致其体系化防空作战能力被不断削弱,防空漏洞越来越多,某些S-400作战单位甚至可能面临着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也正如“战区”所推测的那样,乌军在这次袭击过程中可能得到了美国的帮助,这也是体系化作战的“功劳”。
从俄军S-400在战场上的失利来看,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灵活运用手中的防空利剑,从预警和态势感知能力出发,从平台间对抗走向体系化对抗,推动空天攻防作战向融合化、全域化、体系化作战对抗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