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鸡娃得用巧劲! 这位北京妈妈说:每天40分钟学英语,这条路"最简便"!

小冰: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极有性价比的英语学习攻略,尤其适合小学中高年级。

为什么说它有性价比?

  • 时间安排上:每天最多40~60分钟
  • 读物选择上:主打一套“非虚构”读物

最重要的是,这个英语学习思路既能帮娃学英语,还能学知识,更能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思维,让孩子的英语能力向母语水平的孩子靠拢,一举三得。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认字、会读只是门槛,底层逻辑是孩子的英语思维要提升到一定高度——这部分考验的也就是孩子们对复杂文本的理解、批判性的思考、以及输出能力。

这个话题,花友@小欣欣欣 特别有心得。

花友本人读的是英语专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很有见解。她曾带孩子从三年级起步学英语,6个月直追美国同龄水平

孩子进入初章后,她没有硬磕“分级”,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直线”、“原版”的做法——带孩子学“非虚构”原版教材Reading explorer .

为什么会这么选?3年读下来效果如何?一起来看今天的分享。

感谢@小欣欣欣

图片本文由花友@小欣欣欣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家住北京西城区,娃在公办学校读初一。说起我们的英语学习,是直到娃三年级才提上日程的。

那会儿校内有考试了,结果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女儿英语考了89分,等级评定为“良”(娃学校90分以上算优)

幸运的是,踏入原版路后,我们一直走得比较顺。

从起步时听读 牛津树5(校内三年级普通水平)的磕磕绊绊,到娃能自读中章书(约国内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美国三年级水平),乐在其中,整个过程只用了6个月。

五年级下学期时,女儿英语站稳了高章。

图片

左为《牛津树》5阶内页,右为I survived(中章书)内页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为坚持原版阅读、坚持学原版教材,孩子的批判思维和复杂文本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她可以很自然地用英语思维来说英语,而不是脑子里构造中文句子再翻译成英文进行输出。

回头看这一路,启蒙和分级的坚持只是第一步,我认为在分级之外的原版教材学习,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1

为什么小高年级要学“非虚构”?


娃能顺利读初章书后,我们开始加入“非虚构”(Non-fiction)阅读。

为什么重视非虚构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


虚构类的书往往内容连贯,孩子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去听,有时跟不上剧情发展,就容易失去阅读下去的兴趣。


因此我反复想了想,还是非虚构类的书比较适合碎片化时间听。每章通常是独立的,也许是一句话就是一个知识点,就算孩子偶尔没注意听也不影响后面的理解。


比如RE的这篇文章,一整片只讲“吃过的最辣的辣椒”一个话题。6小段内容很快就能听完。


RE内页


第二,非虚构文本,对于新单词的释义做得特别好


每次遇到一个比较专业的新词时,它会用清晰且简洁的语言去解释,有时候甚至比中文解释更易懂。


比如下图为Oxford Read and Discover中的一册,首行提到了一个新的名词Skin(皮肤)


图片

Oxford Read and Discover内页


如果用中文字典来解释,会很枯燥无味——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但是在这册原版书里,就很形象的解释为:"the strechy bag you live",翻译成中文即为“一个能伸缩的袋子,你住在里面”,很贴近孩子们的思维模式。


这种英英释义是最能扩展孩子单词量,还能帮助建立英语思维的方式之一。


第三,是用非虚构阅读探索世界,学一些科学、人文知识


大娃的阅读重点还是重在非虚构,这道理和中文书方面的选择差不多。


故事书,小说这种虚构类情节的书,看不完。但非虚构掌握的是能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科学,道理。


当然站在学习的角度,大娃多学习点天文,地理,历史,对以后的学习内容也能更快的掌握。


当我第一次用小花生生成阅读记录的时候,才发现前两个月我之前一直想着用剧情去吸引住娃的注意力,完全忽略了非虚构阅读的重要性,导致阅读比例失衡,中文同样如此。


图片

第一个月的阅读报告


下面这张图是第二个月的阅读报告,依然是虚构类占比过重的问题。


图片

图源小花生阅读报告


一开始,我们的非虚构也是从分级读起的。


最终我们选择了柯林斯大猫、RAZ,还有娃最喜欢的牛津树旗下的Oxford Read and Discover 。


后来慢慢开始加入了非虚构教材Reading explorer 的学习。


坚持一段时间后,非虚构和虚构阅读慢慢平衡了,图源小花生阅读报告


我发现,当英文有一定基础后,再去看英文的科普真的简单易懂,比中文书更直白,更易理解。


比如RE的学习中,会有“Before you read”的版块,这部分会考察到孩子的英英释义能力。


在RE中,会像下面这样出现一小段带关键词的段落,然后让孩子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娃有一定基础后再来阅读,会加强对这单词的印象和认识。


图片

RE内页(F级)


2

为什么“非虚构”中特别推荐“RE”?


我们从2021年一直学RE学到了现在,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


图片

RE一共有6册


RE,全称Reading Explorer,这是一套由美国国家地理和CENGAGE Learning(专为美国PreK-12提供学习资源的教育出版集团)联手出品的教材。

这是一套“学练型”教材,在美国,是专门针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孩子的学习教材。


和RAZ这类分级相比,RE的问题更难——Quiz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但是RE的问答一般需要自己总结概括,对孩子的深度思考要求更高。


整套书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标准。


图片

RE每个级别对应的标准,*Mse等级的对应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意味着文章难度系数约等于Mse的某级别。


不管中考、高考、MSE还是雅思,阅读能力的考核都是重中之重。考试时如果一篇文章拿过来从头开始一字不落地读,这不叫扎实,怕是会出事,所以学习阅读技巧势在必行。


更别说这些技巧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如果学透了这套书,搞定英语阅读不在话下,连中文的阅读技巧也一并拿下!是不是感觉赚了一个亿!


而RE的设计初衷显然比我们这些只为考试的想法来得更加宏大。


图片

来自RE的教师用书,每本教师用书的扉页都有这段,也是这套书的设计初衷。


因为我是英专毕业的,所以选择在家自“鸡”RE。市面上RE的外教课也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报班。


带娃一路刷下来,我觉得RE不仅是做阅读理解的教材,更是训练孩子阅读思维、阅读技巧的好工具。


理由有二。


一是,把非虚构阅读和阅读技巧融合到一起,结合得很不错。


从F级(Foundation)开始,在每个单元的两篇文章里面会穿插着语法知识点,文章的结构,阅读的技巧等等这些知识点。


单学语法,题海战术,还是很枯燥,这样又能涨知识,又能在阅读中学习新的单词,又能掌握一些语法知识。




用RAZ等分级先给孩子搭建一个语言框架,再利用一套原版教材拓展孩子的语言学习深度,是社区很多花友的共同选择。


比如花友@马*可分享过,学过RE后,孩子的阅读技巧提升非常


上个假期,儿子完成了Reading Explorer level 3,做的是第三版,也就是新版。这一本做得极为顺利,整本书的词汇部分对娃来说没有一个生词,阅读理解也仅有两篇各错一题,分别在文章7b和10b。    


除了词汇不受阻碍,观察娃的做题步骤,他确实是有了一些阅读的技巧,每一单元学的Reading Skill都应用到了每一篇文章中,并且形成了阅读习惯。 


图片RE第10单元中的心理学文章


这一级别中有部分篇目是超出娃的认知的,比如说第10单元的心理学两篇文章。

但一旦掌握了阅读技巧,他能在一篇学术文章中直接把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准确给摘了出来,所谓看不懂的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都能给拎出来,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能力。



二是,每篇文章的量不大,能坚持。


而且拓展词汇量还是在文章中更便于娃的理解。大娃其实没那么多时间,量不多,但每天能坚持。因为内容少,所以孩子学起来的压力也比较小。


图片
F级别第一篇文章


阅读考察的是词汇量,就我们家当时的情况而言,其实可以从Level 2开始学起。


但考虑到娃之前没有接触过Reading Skill的版块,所以还是稳扎稳打从F级开始做,前面简单些,进度快。后面文章长了,量大了,就逐渐放慢节奏。


小学时,我们一般选择晚饭后用40~60分钟左右完成单元内的A篇或者B篇。其实内容真不多,但娃如果有错题就会稍微耽误一下。


RE每个单元两篇文章,每篇文章上来会有Warm up

Warm up 算每个单元前的小引入,会提出几个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触发孩子已有的认知及知识储备链接来启发性地激发孩子对后面文章阅读的兴趣。


图片


然后是文章。一个单元内有A,B两篇文章。

分别包含:Before you read,文章正文,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Skill,Vocabulary Practice

词汇练习是紧贴当天读的文章。

图片

小学时我们家的节奏一般是:Warm up、读文章,然后先做词汇练习,再翻回来做阅读理解,最后做语法练习。

图片
词汇练习

我们一般选择晚饭后用40~60分钟左右完成单元内的A篇或者B篇。其实内容真不多,但娃如果有错题就会稍微耽误一下。

我预习的主要内容是英英释义,和给孩子找文章的背景资料或相关书籍。作为知识拓展我们定了博物和国家地理杂志。


以下图片就是其中一期博物和RE land diving的内容及图片介绍。


图片
博物(左),RE(右)


一般情况我还是提前会搜索好一些视频,娃如果对某一章的内容感兴趣,翻出来看。


3

把学习重点放在

“阅读技巧”和“批判思维”上


我们的学习重点是放在Reading skill Critical Thinking 这一页。


图片

Reading skill和Critical Thinking页面


Reading Skill,就是帮助孩子读得快、读得懂、读得透的一些基本方法。

Reading Explorer 每篇文章之后都会专门学习一项 Reading Skill,一步步提高阅读效率。

词义理解准确,文章读的通畅,后面五道题的阅读理解就很简单了。一般我会多找些例子,或者回到文中去了解具体的用法。


F级的Reading Skill很简单,整个六本教材语法方面的练习也是有关联的,有逻辑的前后呼应。


这是第一级(L0)12个单元的阅读技巧学习项目 ... 

图片

这是第六级(L5)12个单元的阅读技巧学习项目 ... 


图片


比如 Skimming - 略读法。很多文章,用不着读每个词,扫一下标题、照片、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能大致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

 Skimming 基础上,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  Understanding the Gist 

图片

比如,这篇 The Lost City Of Atlantis (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按照上面的 Skimming 方法,看看标题,图片,每段第一句话,就能知道这段文字大致在讲什么,主旨是什么 ...

图片


这块的内容肯定是需要反复回头练习,或者做一些专门的题加深印象的。


图片

带孩子学RE时做的笔记


Critical Thinking 这个部分,主要是思维提高,拓展小朋友的眼界。

每篇文章的Critical Thinking,我会让娃先自己自由表达,有时候中文强势,形容词多,用英文表达不出来,我也会让娃中文表达她的想法。


图片

RE F级别Critical Tginking的提问


再告诉娃,主谓宾就是英语里最短的句式。我们先找想表达内容是主语是谁,再根据主语的人称选择谓语动词,最后看说话的对象选择宾语。


最后的最后是看时态。这样一个简单的回答问题,我们就回答的又完整,根据时间选择的时态也没问题。


I think… In my opinion…这些完整句式的开头,引导完娃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我们在回头来看教师用书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样的。


这之后我们慢慢加形容词,副词,替换时间词等等,来使句子变长。


这种题型,我不要求娃写下来她的想法,会说会表达就可以。


对了,以上所有部分的 Answer Key(答案)都在教师用书里,而且还有答案来源于文章里哪行哪句的分析。


图片

参照答案里的教学提示,就能轻松引导娃口语输出


F级过后,娃的英文表达进步很大,不再是总想着中文的表达句式。 词汇和句型的积累速度也很快,算是在慢慢实现用英语表达世界这个小目标。



最后,我想说…

如果要在家“自鸡”RE,肯定是需要家长提前预习的。


而且大家一定不要把这套教材当做阅读理解来做,这套书的精华都在Reading Skill里,但难度真没想象中大,跟着教材一点点和娃一起做,非英语专业的妈妈们也能上手。


如果觉得时间有限,也可以报班学习,市面上有很多RE的外教课程。


但从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来看,我觉得报班上RE有没有效果,和外教、中教其实没什么关系,关键是这个教的人能不能实实在在发现娃的问题所在,引导孩子思考如何阅读、如何找到答案。


现在我们上初中了,依然坚持着在学RE。现在不过不像小学时时间那么宽裕,收缩了学习策略,更多把Re当阅读材料,每天听加大声朗读。


图片

打羽毛球的女儿


国内的原版娃,中文和英文都可以是知识获取的主要语言,有条件用英文作为第一阅读语言当然是极好的,英文客观上是nonfiction自然科普知识、社科知识及西方文化传统知识等获取的优势语言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过去100多年发表的优质论文约90%以上用英文书写,而在人文艺术领域的英文作品也占总量70%以上。


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与资讯约80%以上是以英文记录并传播的,英文是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 lingua franca .


我们走这条路,现实一点说,其实就是为了能够给孩子“抢跑”一门学科,让孩子在以后初中高年级、高中的英语学习上不那么费劲。


当然,长远一点看,也是希望能给孩子未来增加一点走向世界的底气。


图片

画画的女儿


对RE感兴趣的花友们

可以看看这篇介绍


关于Reading Explorer 教材和精读视频的基础介绍: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