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的基石,而对几个大项,如射击、举重、体操等而言,金牌战略则是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于之前阅读我专栏里其他文章的读者而言,一定能体会到,因为金牌战略的原因,我国曾经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绩,也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合理、急功近利、腐败乃至荒诞的事情。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想必,无数的人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会扪心自问——
举国体制真的好么?
金牌战略真的合理么?
运动员在这样的制度下,真的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么?
在这种情况下,她,出现了。
一、十年一遇的天才高低杠选手杜思雨
杜思雨,是北京队的选手。
体操队的运动员,有很多是家里条件相对一般,希望给孩子在体育的道路上谋一个出路的,也有一些是因为留守儿童难以监管,被体操队收留可以少一些看护上的麻烦的。
而杜思雨,相对来说,家境在体操运动员中是不错的。她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更多的原因在于她对体操本身比较喜爱,同时自己也有一定天赋。
在这种情况下,她与其他的体操运动员,就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
杜思雨出生于2002年。与她同一出生的,一共有三名“天才少女”,分别为杜思雨、黎琪、陈一乐,被称为中国豪华的02一届。而这三名天才少女,也走向了三个不同的终点。
而杜思雨的案例,在这三人之中,又格外的经典。
杜思雨,堪称是中国十年一遇的天才高低杠选手,早期,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能高手。
其实早在里约周期,杜思雨便已经崭露头角。在里约周期的时候,何花与王利民教练被“撵”回了省队。在北京队时,重点抓了东京周期适龄的一批运动员。这一批运动员有一些不错的“苗子”,包括杜思雨、唐茜靖、祁琦、杨海蒙、付夏秋然、荆洋、林雨遥等等。这些运动员天赋出色,同时在里约周期并不适龄,又恰好赶上了能力优秀的国家队教练被赶回省队,此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些教练既不需要在国家队里整天“宫斗”,面对复杂的博弈局面,又不需要急着出成绩,过早消耗这些运动员的潜力。这一批运动员,从小就可以扎扎实实地打基础,为未来的竞争力储备自己的力量。
这也是一批被训练的最“扎实”的运动员。很少有运动员会拥有这样“纯粹”的环境,让业务水平最高的教练心无杂念地全心辅导。而杜思雨,就是这样的受益者,从小就表现出很惊人的潜力,不急着上难度,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而体操迷们,也在那个时候,期待以杜思雨为代表的运动员可以在东京周期大放光彩。
而在里约周期,杜思雨的高低杠便开始令人眼前一亮。她拥有中国队已经基本消失的毕文静转体,能够做转体长串,拥有高飘能钉住的下法后直两周,特卡与shapo技术纯熟,短半径与长半径配合娴熟,杠上力量与柔韧俱备。换而言之,杜思雨是一个天赋极佳的高低杠选手,同时储有不弱的全能潜力。
作一个对比大家就知道。作为北京队主力的唐茜靖,在未进入成年组时,普遍被认为先天条件不如杜思雨。而唐茜靖后来还是获得了世锦赛全能银牌、奥运会平衡木银牌,并在奥运会团体高低杠上拿到了中国队的全场最高分。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杜思雨天赋惊人,堪称是中国体操女队十年一遇的高低杠天才选手。
在里约周期,杜思雨便多次进入全国比赛的高低杠决赛,在里约奥运会后,更在2017年大放异彩。她先是在华东区的比赛被邀请,高低杠练出shapo+大回环360+特卡+京格尔的长串连接,自由操练出900+360与后直1080回龙,跳马也同时秀出了质量不错的DTY(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华东区的比赛场地相对特殊,跳马允许运动员落地落在软垫上,因此杜思雨早期的比赛中,仅仅在华东区比赛里使用DTY,被体操迷嘲讽为华东区限定DTY),再加以一向不错的木感,杜思雨展现了很强的全能实力,一时间,震惊全国。
而在2017年全运会上,北京队拥有王妍、杜思雨、唐茜靖、祁琦、杨海蒙、付夏秋然等强力选手,在女子团体上获得银牌,这,也是当年王利民与何花被打回省队后,教学能力的体现。而杜思雨除了团体银牌外,同时获得了全运会高低杠银牌,仅仅输给了同年的高低杠世界冠军范忆琳。全运会素来被称为“钱运会”,是各省领导的政绩直观体现,获得了全运两银的杜思雨一时成为了北京队领导心中的“香馍馍”,风头无二。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杜思雨应该是成为举国体制之下,国家队的一员悍将,代表北京队的利益为省队“站台”,成为东京奥运会时北京队的代表人物,然后以此参加世锦赛、奥运会,帮助中国队争金夺银。
这,是无数运动员曾经走过的一条道路。
也是领导心目中,运动员天经地义会走、也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然而,谁也没想到,杜思雨变了。
她,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在2018年,所有的体操迷都在期待,拥有如此之高天赋的杜思雨,能给体操迷们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呢?
这一年,是她成年组的第一年。她在这一年里拥有上世界大赛的机会。她会秀出什么新的难度动作,来展现自己的竞争力呢?
然而,有心的体操迷,却捕捉到了一分“不祥”的预感。
杜思雨的身材,明显有些“发福”了。
新年过去了,过年完回到国家队,杜思雨一下子胖了三斤。“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不是一句笑谈,而是在杜思雨身上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
我们知道,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通常身材是要随着力量走的。在相同的力量下,轻盈的身材往往可以做出难度更大的动作,而超重的身材会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在欧美当今的体操观念里,运动员需要一定量的体重去增加力量。但是这并不代表——
你应该直接盲目地吃成球形。
很显然,杜思雨这种“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做法,从体操运动员的角度来说,短时间内快速吹肥,并不合理。
何况体操运动员本来身体就比较轻,你给一个体重一百六十斤的成年男性加三斤体重,与给一个七十多斤的体操运动员加三斤体重,那变化是不一样的。
而在2018年,杜思雨的实力,出现了迅速的下滑。在年初的全锦赛上,她还能秀出一套6.2难度的高低杠拿到全锦赛高低杠的预赛第二,到了年中和下半年就高低杠各种崩盘。一年前的她还是充满希望的全能苗子,一年后的她平衡木已经退化的难以直视。华东区的比赛她还能在软垫上自信满满地跳出DTY,一到正式比赛就退化成360保平安。
这——和人们期望的并不一样啊。
随着杜思雨实力下降的同时,她的身材,也开始越来越发福走型。一年前苗条的身材已经消失不见,转而是越来越胖,越来越沉,越来越接近球形。
她,没有成为人们期待中的天才少女,而是逐渐泯然众人。2018年世锦赛之后,杜思雨已然不再具备国家队的实力,国家队到省队,再到退役,一切都那么的“扎实”、顺理成章。没有多少人记得她青年组时的辉煌,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她还曾经是天赋辗压唐茜靖的存在,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她曾经是何花王利民手中的头号利器,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惋。
所以,这是又一场体坛常见的“伤仲永”的故事么?
等等,我们是不是想错了什么?
看着杜思雨上了大学之后会心的微笑,再看看杜思雨这一路的生涯轨迹,我们难免会有这样的猜想:
把自己吃成球,这一切,会不会是杜思雨有意为之的呢?
如果我们接受一个设定,杜思雨在2018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故意把自己吃成球,那似乎,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杜思雨在2018年初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什么局面:
1.举国体制下,运动员不仅属于国家队,也属于自己的省队。
在举国体制下,省队拥有运动员的所有权。因此,一个运动员的未来,省队有很大的决定权。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退役的话,你说了是不算的,甚至国家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呢?省队。
在这个事情上,省队拥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一个运动员自己想退役,但是省队认为,这个运动员仍然拥有价值,她或他的能力,仍然能给省队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分数,那省队就不会给你盖这个退役章。没有省队的盖章,你就没法退役上大学,只能继续为省队打工。
对于杜思雨来说,只要省队认为她有价值,那她就需要为省队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的例子,我们见的太多,见怪不怪了。
2.杜思雨已经成功地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保送名额。
在2017年以后,杜思雨因为全运会的两块银牌,已经获得了保送资格,并且成功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保送。
杜思雨是北京人,所以她肯定更想上北京本地的大学。而在北京又接收体操保送生的大学里,除了北京大学,已经再也没有北师大排名更高的大学了。
因此,对于杜思雨来说,除非她能再拼一把拼上北京大学,否则北师大已经是她能拿到的选择里,最好的大学了。
而想上北大,对于她来说,只有拿到奥运冠军,最次也要全运冠军才有非常渺茫的可能。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里即使是奥运冠军,上北大的也并不多见。这代表对于杜思雨来说,想上北京大学的希望非常渺茫。
北师大,已经是以她的能力,能拿到的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在她15岁的时候,已经达成了。
3.以她的年龄,由于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上奥运会的机会非常渺茫
即使杜思雨愿意奋斗,去为了希望渺茫的奥运金牌去努力,那她,真的能上奥运么?
很不幸的事情是,在中国,因为金牌战略的影响,中国队上奥运的,一定希望是那种“卡着年龄”的,而不是“不上不下”的。这样在中国传统的柔韧性训练上,可以在奥运会的时候达到竞技水平的最高点。
这就表示,在中国,出生在奥运会当年与奥运会前一年的选手,拥有先天的优势。而奥运会后一年与后两年出生的,中国国家队是不会投入大量资源的。也有一部分运动员,由于上一个奥运周期没赶上,但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导致下一个周期仍然有竞争力,赶上了下一届奥运会。
我们来看一下,从08年北京奥运会到截止到目前最新的东京奥运会,女队奥运名单里各运动员的年龄分布。
出生于2004年的运动员:欧钰珊、管晨辰
出生于2003年的运动员:唐茜靖
出生于2000年的运动员:芦玉菲、章瑾、刘婷婷(原主力,受伤)
出生于1999年的运动员:范忆琳、毛艺、王妍
出生于1996年的运动员:商春松、谭佳薪
出生于1995年的运动员:姚金男
出生于1992年的运动员:杨伊琳、何可欣、邓琳琳、眭禄、黄秋爽、李珊珊
出生于1991年的运动员:江钰源
出生于1988年的运动员:程菲
出生于1989、1990、1993、1994、1997、1998、2001、2002年的运动员:0人
所以,相信读者都能看出来,想上奥运会,那你的出生年份除以4后基本上必须余0或者余3,在其他年份,想上奥运,基本是没有机会的。(PS:今年2024巴黎奥运会上,这个定律有可能被周雅琴打破,一部分原因也是练体操的人越来越少了,国家队已经没有像之前那样挑三捡四的权力了)
这一点,并不是偶然,是有其必然性与客观规律的。这一点,就是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的集中体现。
而对杜思雨来说,她很可能了解过这一点。她出生于2002年,那意味着:想走奥运会这一条路,那从她出生的这一刻起,就基本被判了死刑。
而同为02的天才一代的陈一乐与黎琪,最终也是各有各的原因,两人也都错过了奥运会,未能如预期在奥运会上绽放。
4.即使上大赛,杜思雨能做的角色,只有团体补丁
如果杜思雨能坚持下去,那在大赛阵容里,她能轮到什么角色呢?
在东京周期,很明显,广东省是出了大力气的。他们不仅在给队里的主力陈一乐、刘婷婷、欧钰珊造势,同时举办了多场全锦赛。在东京周期,广东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势的省队,而北京队也要避其锋芒。那个周期的女子团体比赛,基本都是广东锁定冠军,北京锁定亚军,其他各个省队再争一个第三名,强弱划分非常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队给各个省的定位就非常清晰了。广东队出了钱,出了势,出了大力气,显然不可能只满足于在团体上拿到名额。中国最可能拿金牌的项目平衡木,就由广东队来冲击。而陈一乐、刘婷婷与欧钰珊,包括赵诗婷,也都是平衡木高手,在2018年全锦赛预赛时广东队直接包揽预赛前三,打分倾向非常明显。而陈一乐、刘婷婷与欧钰珊,都是早期可以跳DTY,后面逐渐放弃跳马的选手,这也就相当于直接明牌,我们的目的,是去大赛里冲击金牌的,而跳马,要靠你们这些“团体打工人”去补。
在这种情况下,杜思雨所在的北京队,在那个周期本来就不如广东“高贵”。想要高低杠冲金的话,世界上还有nina derwael这么一座大山是她很难逾越的。实际上,在2019年年初的国际赛一上,就曾经出现过一幕有争议的场景。那一站比赛里,教练安排唐茜靖使用较为简单的下法,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唐茜靖却临时冲击了高难的F组下法后直1080,并成功落地。但唐茜靖的冲击难度并没有受到教练的赞扬,反而饱受责备,教练组怪罪唐茜靖“不听话”,打乱了之前的部署。某种意义上,唐茜靖当年在平衡木上的出彩,并不是国家队教练组希望看到的。
在2018年,杜思雨已经收到了拜尔斯复出的消息,除了国内比赛团体里北京队比好了也是银牌比烂了也是银牌外,国际的形势其实也非常明朗。
团体冠军牢牢地锁定在美国手中,全能、跳马、自由操所有人争一块银牌一块铜牌,nina derwael的高低杠优势难以撼动,有希望夺金的平衡木国家队更希望让广东队的名将去冲击。那杜思雨如果一直坚持下去,最好的结果也是在世界大赛上席卷一大片破铜烂铁回家。
而这最好的结果,也需要自己不要出现大幅度伤病、竞争力不下滑、动作可以保持、成功度过发育关、教练重视不被新的潜力苗子吸引、临场发挥不要出现大失误、进入单项决赛位列队里前两名不被队友淘汰,多重可能下才能做的到。
换而言之,对杜思雨来说,继续练下去,成本很高,收益很小到几乎没有,投入产出比极度不划算又充满变数,在举国体制金牌战略下,领导拿着虚幻的大饼看着自己,然后微微一笑,口吐芬芳:你看看这满眼的冠军墙,多么耀眼啊。你是世界冠军的苗子,你想不想,哪一天也把自己的照片挂在墙上呢?
所以,为什么还要选择领导希望自己去选的那条路呢?
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呢?
所以,如果把自己吃成球形呢?
吃球第一人,杜思雨,诞生了。
三、“吃球教主”诞生记
随着体重的增长,杜思雨的竞技水平出现了快速下滑。原先的难度,也是逐渐HOLD不住。
一年的时间,她从国家队的希望之星,变成了平庸的省队选手。又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她连省队的竞争力也基本没有了。
随着竞争力的下降,她也快速地淡出了省队的视野。她要退役,省队也没有阻拦,毕竟对于省队而言,她已经失去了价值。
两块全运会的银牌,已经足够保她顺利无忧地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可以感觉得到,杜思雨本人,是喜欢体操的。她非常享受在高低杠上上下翻飞的感觉,也常常分享自己跳马水平的进步。
她只是,不喜欢在举国体制的氛围下练习体操。
因为体重的问题,她也曾在队里和教练闹的很不愉快,也曾和粉丝吐嘈教练给自己打封闭针(后来粉丝问何花教练何花说没有这回事)。她辜负了北京队和王利民何花对她的期望,她只想着,吃球,退役,上大学。
其实杜思雨的整体运动生涯里,伤病在国家队的队员里绝对是最少的一批。她非常清楚如何保护自己,从头到尾并没有被爆出出过什么大的伤病,这在国家队的队员里非常难得。吐嘈教练打封闭针,我认为更多还是在营造一种受害者的形象,让粉丝觉得,运动员确实是一个委屈的职业,她,是举国体制金牌战略下的受害者。
可是吃球这个事,你拦不住。
国家队不可能不让运动员回家过年,不可能不让运动员永远封闭在馆里不让她们回家,何况杜思雨家还在北京。就算你真的吃成了球形没了竞争力,国家队知道这个运动员不听话,没错,难管教,又臭又硬。
可是,没有任何一条规矩规定运动员不能吃饭。
运动员退役了,国家队也没办法在运动员的档案里塞进一句:该运动员贪吃。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运动员你很难抓她的小辫子,你想榨干这个运动员的最后一滴价值,可是,人家摆烂了啊。
人家就是打心底不愿意再出力了,都摆在明面上来了,那这个运动员,还有什么价值么?
所以,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吃球,水平下降,退役,上大学。
一切都按着杜思雨的计划,完美的进行着。一代天才选手,就此“陨落”。国家队看了一眼杜思雨的背影,叹了口气。
如果她“听话”,该有多好。
再看看小杜思雨一岁的师妹唐茜靖,虽然天赋不如杜思雨,但是除了那一次“私上难度”事件外,再也没有出格的事情,从头到尾一直兢兢业业地给国家队打工、团体补项,团体哪项不够就练哪项,是多么好用的团体打工人啊。
如果杜思雨也像唐茜靖一样的话……
而在杜思雨上了大学以后,有人见到了杜思雨,惊奇地发现——
杜思雨,减肥了。
原先已经吃成球形的杜思雨,开始变得亭亭玉丽,身材重新恢复苗条。于是,杜思雨的身材,形成了一道鲜明的风景线。
其他运动员,比如程菲、范忆琳,往往画风是这样的——
在役时拼命减肥,退役后迅速发福。
而杜思雨呢?
在役时疯狂吃球,退役后拼命减肥。
杜思雨,成了标准的“逆行者”。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3年。
在这一年,北京女队终于也“撑不住”了。在王利民与何花重新被调整回国家队后,基层教练的缺失,引发了后备力量的不足。在巴黎周期,北京女队不再像前几个周期一样天才涌现,而是依靠着几个“人老珠黄”的上周期运动员,如唐茜靖、祁琦等勉强撑着。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比赛比的太难看,北京队的领导想出了一招:三顾茅庐。
我们不是没有能比的人啊,我们,还有救星啊!
于是,北京队的领导想到了她,杜思雨。
杜大神啊,你看看,现在省队已经这样了。您能不能再发发善心,我们以前也没怎么亏待您,一直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您,您想退役也让您退了。您看……您能不能再复出一下,帮帮省队打打工,就这一两年?
此时的杜思雨,比起先前更加明白人情事故。北京省队确实对杜思雨算是仁至义尽,帮省队那是情面、不帮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不过如果您要我帮忙,这空口白牙的,要不,您看看,有没有您能拿得出手的?
比如说,我现在在念大学,这不是马上我就需要保研了么?您能不能帮着说和说和,让我把研究生保了?
就这样,二者一拍即合,杜思雨复出帮北京队打工,北京队则为杜思雨争取到了保研的资格。
只是这一次,再也没有人逼着杜思雨,你不想练了硬要练,你吃胖了让你减肥,你不许这个不许那个,这些通通不存在了。您大爷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吧,一切,您就开心就好。
平心而论,杜思雨确实是有天赋的。而且,她是真喜欢体操的。
在刚刚复出练体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她便已经迅速地恢复了FTY与一套难度达到5.9的高低杠,比了五月份的冠军赛,并在之后很快地把高低杠的难度刷到了6.2,并在训练营登陆了DTY。
要知道,杜思雨的年龄比唐茜靖还要大,但是,在唐茜靖已经日落西山,无法拿出匹配得上国家队的水平的时候,杜思雨却光速地恢复了主项难度,并迅速达到全国第一线的水平。
她,在今年已经是一个22岁的老将了。
甚至,她还拿出了现在全中国唯一的一份女子跳马DTY,全国宝贵无比的DTY。
这,就是实打实的天赋了。
在杜思雨为北京队比完全锦赛后,国家队的领导惊奇地发现,原来你老杜的油箱里,还有油啊。正好,2023年,要在成都来比大运会。这可是我们的主场,我们不能丢人丢面子啊。
主场作战,成绩是要保证的。老杜你看看,反正全国的大学生女子体操运动员没几个,要不,你再给比个大运会?
杜思雨在大运会
就这样,杜思雨在2023年,突然“复活”了。一路上,杜思雨比了冠军赛,比了全锦赛,还去了大运会拿了大运会金牌,还参加了世锦赛与亚运会阵容的选拔。
毕竟,她的水平,在当前国家队里还是比较高的,公然不让她参加选拔,也不合适。
现在的杜思雨,已经不再吃球。她的重心都在她喜欢的跳马和高低杠上。曾经少年组时还不错的、被教练称赞木感良好的平衡木,她不怎么练了。自由操,也就偶尔练练,能比出多少难度,她也不在乎了。
而在杜思雨这一先例下,“吃球”的,也不只她一个人了。
这条新的道路,自从被杜思雨开创之后,其他队员也看到了,学会了。
管晨辰,在2021年奥运会夺冠之后,迅速吃球,然后第二年直接查无此人,上大学去了。
李诗佳,在2021年奥运会的选拔赛重伤之后,直接不练了,当年的世锦赛比的稀烂,从迅速吃球,第二年查无此人,上大学去了。
韦筱圆,在2022年世锦赛夺得自己第二枚高低杠金牌之后,寻摸着自己的竞争力很快就会下降,迅速学习杜思雨吃球,虽然现在还没退役,但状态与杜思雨当年无比相似。估计用不了多久,也退役上大学去了。
罗蕊,在2022年世锦赛高低杠预赛第一、团体决赛与个人决赛崩盘之后,也基本退出了训练,一心吃球。看着广东队好像还想再榨一榨罗蕊的价值,但好像也榨不出什么来了。应该不出太大意外的话,她很快也要退役上大学了。
甚至有些小运动员,还没取得什么成绩,就在当前的金牌战略下觉得心灰意冷无心训练,连一套像样的成套都没拿出来过就直接吃球摆烂。反正这些运动员省队里估计是榨不出什么价值了,但是能不能上大学可不一定了。没成绩的话,连大学的保送资格也拿不到的。
据同在体操队的队友爆料,杜思雨不只自己曾经吃球,还教导其他人吃球,普及吃球的好处。“吃球理论”迅速传播并且变成“吃球教”,并在体操的国家队与省队里迅速蔓延。
而吃球教主杜思雨的“光辉事迹”,也在运动员与体操迷的坊间,不断传扬。
四、“吃球教”蔓延引发的各种乱象
国家队的领导,也很敏锐地发现,吃球教的蔓延,对于体操队的伤害是特别大的。
吃球教,从诞生起,就是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的天敌。它直接瞄准了体操队的根基,并且狠狠地一铲子挖了下去,釜底抽薪。
举国体制的前提,是国家队对运动员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他们希望运动员不断竞争,从中择优,从其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作为国家的代表在世界上进行比拼。
而这一切,最需要的一点在于——
运动员,你要“听话”。
但是吃球教的出现,领导层惶恐地发现,运动员开始不听话了。
原本领导画的饼,运动员不吃了。运动员很快开始一个个地发现,领导们说的话,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很多都是空中阁楼。
原本中国体操队有一面“冠军墙”,上了墙的运动员都是世锦赛或奥运会的世界冠军。冠军墙对运动员是无上的光荣,可对运动员来说,这几年也看的清楚了。
因为领导急功近利只要金牌,逐步放弃了跳马与团体,那当团体打工人就没什么意义。
而中国队擅长训练的强项,也更多地优先照顾几个强势的、出钱的、有门路的大省。如果我不生在这个省里,那我拿世界冠军的希望也是很低的。
即使我出在这个省里,因为国家队上阵要雨露均沾,一个省里派的人也不能太多,那我还得在这个省里争宠,不然也是没意义的。
造成的结果就是领导越想着要金牌,政策与导向也就越发畸型。因为上面想着急功近利,没有人想着扎实地打内功、储备内力,那自然,所有人的心思,都用了钻营、宫斗、权术上,好好踏实地练体操的人,不多了。
最终,举国体制金牌战略之下,诞生了无数的乱象。而“吃球教”的产生,就是乱象的表现之一。
而吃球现象,显然是领导极其厌恶的。
为了“整治”这种乱象,最后领导选择的,是引入了新的乱象,以乱象来治乱象。
时光,回到2023年的选拔赛上。
在2023年,中国队面临着双线作战的压力,必须同时派人比世锦赛与亚运会。也就是说,中国队必须出一个十人名单,一个队比世锦赛,一个队比亚运会。
这个名单的选拔过程中,本身就产生了无数的乱象。
而北京女队作为一个传统还比较强势的省队,在这十人名单里,理论上是“有一个坑”的。但是,问题来了,这一个坑,省里会保谁呢?
北京女队,此时,只有两个人拥有竞争名额的机会。一个,是为中国比了多届团体的功勋老将唐茜靖,另一个,是刚刚复出即展现自己强劲天赋的“天才少女”杜思雨。
平心而论,此时的唐茜靖,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了。虽然她曾经为中国女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比起跳马与高低杠都有上团体能力的杜思雨来说,唐茜靖的竞争力,并不强。
她此时的成套质量大幅度下滑,成套的稳定性也已经不能保证。之前拿世锦赛全能银牌时她四项都能上团体,但在2023年她的四项都是不能用的水平,要质量没质量要稳定没稳定,难度也不是顶尖水平。但是唐茜靖最大的优势在于,她“听话”。
领导选拔的名单,很大程度上表达的是领导的态度与导向。
对于一个体操迷而言,希望体操队的导向是,鼓励全能、鼓励练习弱项、鼓励全面发展、鼓励更良好的编排与突破创新等等。
但是对于领导而言,他们想鼓励的,是——
听话。
对比杜思雨,领导更愿意选择唐茜靖。首先,杜思雨此时并不在国家队里。也就是说,杜思雨此时只能代表北京队的利益,却无法代表国家队教练的利益。而唐茜靖,则除了可以代表北京利益外,也可以打表王利民何花组的利益。
王利民与何花是北京的功臣,他们的面子,还是要给几分的。
而且杜思雨曾经也是王何组的队员。她既然选择了吃球,那就不可避免地与教练组会发生很多矛盾,与队里闹的很不愉快。在这种情况下,让北京队选一个人去上大赛,是会选择能代表王利民与何花利益的唐茜靖呢?还是会选择有可能得罪两位教练的杜思雨呢?
选择了杜思雨,在选择了竞争力的同时,就相当于选择了不可控因素。这样的运动员太过的不可控,相比之下,唐茜靖就显得可爱得多了。北京队不可能保两个人都上大赛,在只能保一个的情况下——
不出意外,唐茜靖选上了亚运阵容,作为多年的功臣老将尽管亚运会发挥的一塌糊涂却仍蹭到了亚运会团体冠军。而杜思雨,则是像是嘲讽一般地给了一个世锦赛第三替补,不随队的那种。在出名单之后,还被杜思雨在微博吐嘈选人不公。
这,就是用更大的乱象去打击乱象。此时此刻,领导层选人,已经完全不看竞争力了。他们只关心,要把名额送到最听话的人手里。他们的导向,是这个。
而这一导向,更是直接打击了中国运动员练习跳马的自信心。杜思雨是去年唯一一个还在练DTY的运动员,是全国上下唯一一个在测试时登陆DTY的运动员,更是全国上下唯一一个在有6+高低杠的同时仍然能上跳马的运动员(其他两个跳马能跳出720的虞琳敏与章瑾都比不了高低杠)。通常情况下,稳定发挥的DTY好于正式比赛登陆的DTY,正式比赛登陆的DTY好于训练与测试时的DTY。
但是,此时中国已经没有DTY了。如果领导真的希望大家好好练习跳马,那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哪怕是在赛台上临时跳不出来了再换人,也好过将之直接弃之如蔽履。只有多鼓励训练与测试的DTY,才能有正式登陆的DTY。只有多鼓励正式登陆的DTY,才能有稳定发挥的DTY。
那最终,杜思雨的落选,也相当于领导在告诉世人,你们练习跳马没用,在中国,跳马没有冲金点冲牌点有用,跳马也没有听话有用。
那大家练习跳马的动力,就从根源上断掉了。
为了打击乱象“吃球教”,中国的领导引发了更大的乱象。从此再没有人知道该练什么,该怎么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你想上大赛,是练中国比较弱的弱项更好,还是卷中国队的强项更好。能增加你上大赛机会的,是比出更好的成套,还是努力和高层、和教练组、和省队打好关系。你的心思,应该用在刻苦训练新动作、抠动作细节上,还是应该把心思用在钻营、宫斗上。你水平不错,但你“得罪过人”,那你是应该把得罪过的人重新讨好,还是应该投奔他/她的死对头做自己新的靠山?
最后的结果,是吃球的吃球,摆烂的摆烂,撞项的互相诋毁,有强项的想尽各种办法造势,运动员听话的就变成了纯纯的领导工具提线木偶,不听话的专心吃球爱咋咋等着省队受不了了让你退役。
举国体制搞金牌战略,领导想着快速搞几块金牌保住乌纱帽,最终——
他们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五、运动员的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命运
我们来看一下,与杜思雨同为02天才少女的陈一乐与黎琪,又分别是怎样的命运。
这两位天才少女,在17年全运会的时候,甚至取得了比杜思雨更加辉煌的成绩。陈一乐在17全运会上成为了最大赢家,不仅随着广东队获得了团体冠军,更是拿到了个人全能冠军的金冠。而黎琪所在的浙江队虽然实力不如广东与北京队,但她个人的平衡木却在决赛中发挥出色,成功获得了全运会平衡木金牌。
17年全运会,这三个人都是赢家。
但是,三个人的命运,却走向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先说陈一乐。陈一乐的问题在于,她的难度上的太急了。东京奥运会周期,是广东省的强势周期,而广东省又迫切地需要这块全运会的金牌。因此,2016年还名不见经传的陈一乐,在2017一年增加了堪称骇人听闻的难度,把自己的竞争力直接从不知名的小将刷到了当年的世界一线水平。
这,对于一个15岁的小姑娘来说,超负荷了。
但是,对于省队来说,这块金牌,甚至比奥运会的入选还重要。因为2017年的竞争对手北京队实力很强,广东队需要把自己的难度“加满”才有把握战胜对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陈一乐是没有时间去好好扎实地打基础的。对比稳扎稳打的杜思雨,陈一乐则像一颗爆炸的超新星,在瞬间爆发出了极为耀目的光华。
只是,在爆炸之后,接下来,就只剩下了陨落。
在2018年,陈一乐也撞上了中国运动员的鬼门关——发育关。身高极速发育的她由于之前上难度太猛,对动作本身的熟悉度有限,加上广东队希望陈一乐能够代表广东冲击平衡木的世界冠军,训练重心也不在跳马上。
在2018年,陈一乐最后由中国最强的全能运动员,变成了四不像运动员。
她参加了全锦赛,本来“内定”的平衡木冠军由于临场突然更换成了外籍裁判导致输给罗欢只收获亚军,教练直接黑脸摔杯子,陈一乐也是一脸蒙逼。
她参加了亚运会,比了自由操,结果因为把1080与900放进同一套,又转不正1080,惨遭降组导致难度直接缩水成4.4,陈一乐当时二脸蒙逼。
她参加了世锦赛,原本她是肩负着平衡木冲金的重任的,结果预赛不幸掉木,重新上木以后感觉天崩地裂,陈一乐在木上长达十秒钟没有做任何动作,被大家嘲笑为“木上思考人生”,三脸蒙逼。
因为在2018年初,她刚做完手术没几天,就被教练从手术室拖出来继续训练,这进一步消耗掉了她的潜力。在几番过度消耗之后,2019年的她,既不像师姐刘婷婷有世界冠军的光环,又不像师妹欧钰珊一样有未来的潜力,勉强在这一年当了一次“团体补丁”之后,便迅速泯然众人。
没错,陈一乐称的上天才少女。能够在2017年一年间上那么多难度,这不是一般的天份可以做到的。但是,因为省队的需要,她被过度地消耗了。也因为省队“后继有人”,她不是省队的唯一一根稻草,在她失去价值之后,便被省队“用过就扔”,反正,她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她替省队拿到了省队想要的全运会金牌,替省队在东京周期的过渡的几年里“占住了坑”,替省队上了亚运会完成了省队的任务,替省队把接力棒平稳地传递到了下一代广东天后欧钰珊的手中。
这样的运动员,省队,那是很喜欢的。
但是,我们原本期望能看到的天才少女兑现她的天赋,看不到了。她的上限,就出现在2017年的全运会,之后一年不如一年,天才少女,终究作为省队标准的打工人,走完了她的运动生涯。
你说她的结局,真的比杜思雨强么?她比杜思雨多上了两届世锦赛,多上了一次亚运会,如是而已。
而这,已经是在省队“高贵”、国家队“力捧”、教练组“位高权重”的前提下取得的成就了。她没有登上冠军墙,也没有上比杜思雨更好的大学,到头来,我们知道对她本人来说,她在国家队多消磨了几年,多增加了很多伤病,为了省队又多奋斗了几年,最后还是获得了保送与退役。
但是,她终归还是未能绽放,她最终,还是倒在了奥运名单的冲刺途上,未能进入最后奥运名单的搏弈圈。
她最终所获得的一切,其实早在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就可以获得了。
而对比陈一乐,黎琪的结局则要惨得多。
黎琪,是中国的另一位天才少女。她在少年组的时候,就成功登陆了质量不错的DTY,平衡木水平即使在高手如云的中国队中也称得上首屈一指,自由操也拥有快速+快速间接后直1080回龙的高难连接,在中国队的自由操里是一线水平。如果她正常上难度,用科学的方式训练,那她是中国队的又一位跳马、平衡木、自由操的高手,这样能上多项并且有冲金点的选手,无论是团体还是单项都是非常好用的人选。
但问题就在于,这位的生涯就TMD不正常。
她的2017年全运会的平衡木金牌,本身背后就充满争议。她决赛的发挥无可指责,堪称是2017年全年世界上最佳的平衡木成套,但问题在于,她本来就不该进入决赛
因为2017年全运会的预赛里,她的平衡木出现失误排名第九。这样原本具有夺金实力的她,如果想要进入决赛,就需要预赛前八名有一个人退赛。而预赛前八名里,正好有一位是同属浙江的罗欢,浙江省队最终是动用了省队的权力,逼迫本已进入决赛的罗欢为黎琪“让赛”。罗欢本身也是平衡木高手,也一样具有争夺奖牌甚至是金牌的能力,但就因为省队的需要,就这样被强制牺牲了。
黎琪本身是一名力量型的选手,和王妍比较类似。这一类型的选手是现在世界的主流,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的经验来训练这样的运动员。
如果之前看过我其他文章的读者,应该能明白。这一类型的运动员,通常情况下要么是不怎么受伤,但一旦受伤往往就是大伤。所以,这样的运动员训练非常考验教练水平的,如果训练方法科学,未来就无比光辉,如果训练方式盲目、没有经验,那下场就可能非常惨淡。
而王群策,也相对并不擅长这一类运动员的训练。王妍也是一样,因为上难度整体不太科学,出现了很多伤病。黎琪在夺得全运会金牌不久,就出现了重大的脚伤导致拄拐,被大家起了一个外号叫“铁拐黎”。
其实,一次重大伤病对于天才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要命的事。像穆斯塔芬娜、巴西安卓等运动员,生涯都出现过毁灭级的伤病,但恢复后仍然是世界一线名将。但问题是,偏偏就有人“等不及了”,而且,还不是一个人。
在2018年亚运会阵容上,出现了一次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中国队原本派往亚运会五人组之一的罗欢,出于教练组和省队的利益,在最后一刻名额被黎琪顶替。
因为在2017年,已然出现过一次罗欢让赛给黎琪,而这一次,让罗欢的名额再度被黎琪顶替,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争议都是非常大的。黎琪当时刚刚复出,刚恢复了一点点难度,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好好休养,养精蓄锐,但是却因为省队与教练组的利益被“绑架”上了亚运会。
而这个事情,也变成了黎琪最终结局的导火索。
因为利益与私心,领导层犯下了一个“错误”,而他们的选择,是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掩盖这个错误。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了太多太多。
为了“证明”选择黎琪上亚运会是没有错的,教练组命令刚刚脱拐的黎琪去强行在跳马上跳高难度的DTY。因为如果黎琪跳出来了,那自然有理由说我们上黎琪是正确的。可问题是——
她真的跳不出来啊。
刚刚脱拐没多久的她,在空中动作就已经变形,落地时再度骨折,强行跳DTY的结果就是再度重伤,那是伤上加伤。
这,就没救了。
对教练组与省队来说,我花钱来训练你,就是指望你关键的时候给我赚绩效的。你赶不上这次亚运会,那下一次你能给我做贡献的,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所以,你就算是冒着断腿的风险,也得给我上。我养的你,你就需要回报我。
而这一次断腿,彻底地毁灭了黎琪的运动生涯。
而黎琪在2017年之后,再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成绩。她换回的,只有经年的拄拐与伤病。
天才少女,为了教练组与省队,燃尽了自己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彻底陨落了。
最终,三个02年出生的天才少女,走向了三条不同的出路——吃球之路、打工人之路、断腿报废之路。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杜思雨是综合考量了各方因素后,做出了一个仅仅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而她与黎琪、罗欢等人,其实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
举国体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基石的一部分,其实来自于信息茧房。
运动员,从小被送到了体操队里,她们从小接触到的,就是努力训练、比赛、保送、为省队打工。这些,是国家为其灌输的天经地义之路。而这,无疑给运动员营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因此,这些运动员不被鼓励和外界接触,而运动员的正常的上升途径,就是国内比赛->国际比赛->保送念体育专业->体育老师/教练/分管体育的公务员,换句话说,运动员被期待的样子,是一直被维系在体育这个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各种关系网盘根错节,以运动员本身而言,很难撞破这张大网,那国家就对运动员有着十足的控制权。
因为,你即使上了大学,学了体育专业,毕业后当了教练,你仍然是在这个圈子里的。这个圈子仍然可以通过潜规则与人脉来控制你。既然你一辈子都在这个圈子,那你就需要服从这个圈子的规则,以及这个圈子的潜规则,你就必须按照他们给你定下的道路去走,而拥有权力的上位者,就可以使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对下层的运动员进行控制、盘剥、利益榨取,来达成他们想达成的目的。
所以,像黎琪、罗欢等运动员,她们走的,就是这条可以说的上是“天经地义”的道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省队对她们压榨了每一分价值。而相对来说“没见过世面”的罗欢,在两次被省队因为利益原因辜负的时候,只是默默地服从了省队的安排,未能像杜思雨一样换得属于自己的利益。省队既然欺负你了,那自然是白欺负了。
而杜思雨,不一样。
我上面提到,杜思雨出生在北京,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相对而言,比起其他体操运动员来说,她或她的家人,是“见过世面”的。
所以,杜思雨并未被困在这个信息茧房中。而她追求的,也并不是国家想让她去走的那条道路。
她并未将自己置于这个圈子当中,她不在这个圈子里,自然也不会受到这个圈子的束缚。
哪怕将来完完全全地把体育这个圈子抛开,把她曾经运动员的身份摒弃,拿到北师大研究生学历的她,能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找不上工作,被饿死?
体操这个圈子,再也没有什么能拿捏得住她、束缚住她。
其实纵观杜思雨的整个运动生涯,你会发现,她的每一步都是走的很有规划、有个人特色的。在最开始,杜思雨冒尖的还不是她的高低杠,而是她木上动作的水平与木感。如果她愿意好好练,平衡木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代高手。
可她并没有。
因为平衡木练习的多了,脚伤会加重,平衡木是四项里最容易累积伤病的项目,尽管在平衡木上拥有天赋,但杜思雨仍然不怎么练平衡木,顶多也就是为了全能成绩有个成套的水平。这样,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脚伤的影响。
从后期杜思雨的跳马来看,她应该是完完全全地掌握了DTY的技术的。因为即使是她达到22岁“高龄”,她仍然在正式比赛中跳出了高远度都还不错的DTY。(有一说一,这跳DTY平心而论跳的算不上特别好,因为年纪大了对姿态的控制能力下降)这说明,在原先在国家队的时候,她完全有能力在正式比赛中登陆DTY。
可她偏不。明明拥有这个能力,但是,跳马如果落地落不好,也可能会造成脚伤。她之所以在华东区的比赛中使用DTY,就是因为华东区的比赛可以落到软垫上,伤不了。至于正式比赛?有伤病风险的事情老娘才不干呢。
而且,2017年的时候,国内跳马井喷。你在2017年跳出DTY,则只能说明你是国内的跳马好手之一,国内有你一个不多,缺你一个不少,你多个DTY也就是给省里打打工,让省里团体能多拿点分数。但是2024年的DTY可不一样了,因为全国已经没有DTY了,这时候的DTY就是救世主,哪怕国家队不选你,粉丝们的呼声也会搞的国家队很难下得来台。
通过她“自己的想法”,她合理地控制了伤病,并且将自己塑造成被体制压迫下的受害者。而这种公然与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逆行的策略也让她在体操迷群体里收获了大量的粉丝,省队领导跪求她复出再比出高难度打脸国家队更是上演了爽文剧情,到这个时候,能不能上大赛,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赢了。
她吃球了,退役了,保送了,保研了,她想拿的全拿到了,余下的,就是用自己的爱好去为自己的荣誉室里锦上添花,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反正她也太多年没练过了。
只不过,就和网络名梗火影忍者里踢头凯与偷姨妈巾的飞段一样,时至今日——
我们仍未知道不吃球的杜思雨,她的竞技上限,究竟在哪里。
六、吃球博弈下的双双伤害
这段时间,总能够看到有些人说,想练体操的人越来越少了。好苗子,不多了。
以前的好苗子一抓一大把,国家队可以从中拔尖,让好苗子卷起来,甚至连出生年龄都可卷。现在,就没有这般挑三捡四的本钱了。
也经常能听到有教练抱怨,说运动员一个个不听话,不服管教,越来越难管,甚至一个个心都“野”得很。这帮运动员不像上个年代的运动员那样吃苦耐劳,管理难度大了很多。
诚然,现在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普通的小康家庭不再需要让孩子去体训队里吃苦受累。诚然,现在的互联网日渐发达,运动员能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获取消息的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队里教练的言传身教。
但是,专心练体操的人越来越少,这些,真的是问题的根因么?或者说,把它归咎于外部原因很容易,但是光是外部的原因,体操队真的就会这么快进入房倒屋塌、釜底抽薪的节奏么?
杜思雨,这位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的逆行者,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一定的答案。
其实,比起省队与国家队、省队与省队、教练组与教练组之间的博弈,杜思雨的问题,也打开了运动员与国家队之间博弈的大门。
对于国家队的领导层而言,他们想要金牌,无可厚非,因此用举国体制开启了金牌战略。
而因为金牌战略,所以就因此引入了许多的“不公平”,对领导而言,希望运动员们接受这些不公平,因此如果大家都服从领导,按领导说的做,那领导确实是可以利益最大化的。
比如卡着年龄选人,看着不适龄的运动员就放弃。
比如重视能拿金牌的强项选手,对于弱项能突破的运动员予以打压。
比如重视某些能出钱出力的省队,打压某些要打破格局与利益链的运动员。
比如“团体打工人”,比如省队制度,这些不一而足。毫无疑问,运动员默默地接受这一切,那自然是领导最喜闻乐见的。可是,运动员也不见得没有想法啊。
杜思雨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一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过于低下,那运动员也会采用吃球、传教等方式予以对抗,最后的结果,就是领导为了打压这些“不正之风”,引入更大的乱象去平息这一切。
最后的结果,就是运动员与国家队两败俱伤,各自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
在杜思雨这个例子上,运动员损失的少点。她达成了上大学的目标,没有被国家队耗损,但是终究没能把自己的天赋成功兑现出来,在人生上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国家队的显性损失,是这个苗子白培养了,而国家队的隐性损失,就大的多了。
试想一下,如果国家队能够满足运动员的诉求,让运动员想练哪项就练哪项,公平公正对待各个单项,不搞地域特殊化不卡年龄公平选人,运动员想退役上大学的时候优先考虑运动员需求等等的话……
那杜思雨,还会选择吃球么?
然而,显然是不可能的。举国体制不允许,金牌战略也不允许。领导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人家有人家的利益与诉求。
那好啊,那就互相伤害啊。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正反馈缺失的持续沦陷,各打算盘的集中爆雷——体操女队的跳马倒底怎么了里,在站在领导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我们能够理解领导在国家考核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政策的考核与改变,落在底层,运动员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那运动员在面临这个事情时,出于个人利益,又会怎么做呢?
运动员有自己的诉求,国家满足不了。
国家想让运动员“心无杂念”地为国家燃烧奉献自己,运动员有的也不愿意。
最后,自然只能是两败俱伤。
最终,唯金牌论的金牌战略,未能如领导所愿大家为了领导的乌纱帽齐心奋斗,而是运动员们各怀鬼胎,乱象丛生,最终很可能欲速而不达。
其实这种现象,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是有深有体会的。
当上层对下层的压榨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下层会明显感觉到奋斗的投入产出比不成比例。那下层,也自然会使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摆烂、抵制,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当学历值钱、高学历可以实现阶级跨越时,学生们的高考热情明显高涨,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事件。
而如果阶层固化、高学历的学生也很难找到工作时,此时去搏高考的出路,投入产出比开始不划算,那为高考而奋斗的学子就开始被嘲讽为“小镇做题家”,学生们投入高考的积极性也会大减。
例如,当企业老板与领导不断压迫员工,逼迫员工增加工作时长来增加产出,却只给员工留下狭窄的上升通道甚至不留,期望能靠着员工的内卷来燃烧自己贡献公司,却并没有给予对应的反馈。
那对员工来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时,就自然会滋生出各种摸鱼、混饭的现象。而且往往越是像杜思雨这样“有天赋”的员工,抵触情绪就更大,往往摸鱼也摸得最狠。
“不吃球的杜思雨”,谁也想要,但是,领导们心中却一直会想,你为什么不好好练呢?你为什么偏偏要吃球呢?
另外,在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杜思雨之所以选择吃球,是有前提条件的。
我们再复盘一下杜思雨的经历,就会发现,她的吃球选择,有两个重要的条件:
1.她已经成功地获得了全运会的两块银牌,在这个时候,已经提供了足够高的下限。也就是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保底出路。她吃球,是因为下限与上限之间的差距很小,能用奋斗达到的上限不高,投入产出比极低。
2.在役的时候,除了吃球之外,她并没有做出其他“出格”的事情。也就是说,她并没有明显地违反队里的规定,她仍然在表面上遵守着队里的规矩,让人难以抓到把柄。
而据我所知,现在有些省队的运动员,在没有比出任何成绩的情况下,就开始选择摸鱼摆烂,甚至有的队员在省里就违反队规被省队开除,这一点是不值得提倡的。
同样,现在有不少的中学生,因为高考的投入产出比下降,开始如“吃球教”一样宣扬读书无用论,在互联网上,念了本科硕士但找工作还不如当年小学初中时混社会的感慨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回看杜思雨的案例,应该能反思到:
杜思雨吃球摆烂,但是北师大的保送通知书已经塞在怀里了。你能么?
杜思雨就算不在体育这个圈里混人家仍然能够活的很滋润,你可以么?
时至今日,高考仍然是底层能够翻身的最大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学历的作用尽管因为大学的扩招在下降,很多时候没有资本、关系、人情等东西管用,但是它仍然能够托住你的下限。
所以,“逆行”并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人人应该做的。并非人人都是杜思雨,这一点,格外重要。
杜思雨的案例,我认为,值得体操圈内、圈外、运动员、教练、领导每个角色去思考。最终的结果,领导层与运动员双双损失了一些东西,相互伤害的结局,其实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如何避免让这类型的事件复现,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查看原图 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