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观察|香港代表团开放日,这些热词被频繁提及

6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香港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并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霁等出席。


图片

此次会议共有16名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发言。其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本次两会的“热词”被多次提及。许多代表表达了对香港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期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香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应有所担当。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香港年轻人细读报告内容,盼望可以以全运会为契机,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文化体育盛事片区。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李强总理50多分钟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今后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务实为民,有深度、有启发,令人鼓舞!”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认为,“海关是一个城市的第一道大门”,建议优化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升级通关体验。如在港珠澳大桥通关措施上,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可将“两制”差异最小化、“一国”优势最大化。同时,未来可挖掘港珠澳大桥文旅元素,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认为,香港强调对人工智能和数据资源的发展,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可谓一脉相承。为实现共同目标,香港与内地应深化互动融合,优化资源分配。他建议推动研发人员流通。目前,科研人员流通已在河套试点,他建议设置通关白名单,未来逐步扩展到商务人士和普通民众。


监制/胡翼 宋雪
主编/张蓓 
总台记者/张蓓 王欣
值班编辑/刘喆
校对/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