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02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03为解决重大项目资金问题,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04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由去年的3.8万亿元提高到3.9万亿元,近8万亿元规模。
05专家表示,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面临挑战,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调配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3月5日,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的发布,全年“国家帐本”也随之浮出水面。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将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虽然赤字率维持3%不变,但是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都有了小幅提高,赤字由去年的3.88万亿元提高到今年的4.0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由去年的3.8万亿元提高到3.9万亿元,加在一起近8万亿元规模,力度仍然不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为了系统解决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今年的财政政策总体来看是适度加力的,关键是要把这些钱花好、用好。”《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政策吹风会上表示。
提质增效、形成合力
预算报告中的一大看点是关于在202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聚焦要“提质增效”。
预算报告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从财政支出看,国防、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弥补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基本民生短板,财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主要是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这需要多种政策工具有机组合、发挥整体规模效应。这里既包括赤字,也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国债、税费优惠等其他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
“财政赤字率是反映财政政策力度和财政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有所谓3%赤字率警戒线的说法,当然也不是金科玉律,很多国家在一定时期远远超过3%,有的达到两位数。对中国而言,这些年从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这些角度考虑,我国的赤字率一直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这么多年来,只有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时的2020年、2021年超过了3%,前些年都是在3%以下。”黄守宏表示。
这样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与此同时,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央财政或在后续持续加码,“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相比之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小幅增加1000亿元、为3.9万亿元。宏观政策继续强调增强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总体来看,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面临一定挑战,因此,需要我们既要认清发展大势,始终坚定信心,又要把握环境变化,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基调,为高质量保持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提供坚实支撑。”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会长诸斌表示。
或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预算报告要求,要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转移支付需保持一定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按照预算报告要求,要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
诸斌表示,下一步财税改革重点或落在如何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上。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管理,优化资金分配,研究建立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转移支付不只是简单的中央给地方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应该确立起一套能够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转移支付体制。财政体制设计既要考虑税收征管的因素,又要考虑体制激励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地方所分享到的税收收入多少来判断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支配财力,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运行。协调并灵活运用好一般财政支付和专项财政支付手段,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应该各归其位,发挥各自的优势才是积极健康的发展之道。”诸斌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原图 3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