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体制内工作存在非常大的误解,比如说,很多人固执地认为,只要考上了公务员,那你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会有组织全包,毕竟网传体制内单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福利特别多,所以说什么食堂宿舍应该都是标配。再比如说,体制内几乎等于发对象,只要你考上公务员,身价立马暴涨好几倍,相亲恋爱无往不利。
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是对报考岗位本身缺乏了解,需要知道的信息又来源于长辈们的建议和经验,以及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半吊子专家的人云亦云。于是就对报考的岗位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上岸后,发现落差巨大,又严重影响了心情和工作热情。
在如今这个时代下,实事求是的讲,体制内的各种福利都在减少,除了比较干净卫生的食堂和一年三节工会发些东西之外,很多单位再无别的福利,像宿舍这样的东西,目前来说,真的是少数单位才能提供的福利。体制内单位越来越和普通单位一样,就是一个打工人打工之地。
不提供宿舍是普遍现象
香樟哥认为,机关单位不提供宿舍应该作为一个常识供大家掌握。虽说宿舍,很多地方确实没法提供,但是你千万不要灰心。单位总有一些替代方案,比如说人才公寓、廉租房、当地的人才(租房)补贴,这些东西你开动一下你的小脑瓜,上网搜一搜,问一问,都能知道。
其实现在互联网信息很透明,百度、知乎、小红书上一堆分享各地情况的帖子,还有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你想去的地方到底如何,你也能有个七七八八的判断。
举个例子,香樟哥所在的北方小渔村——大连,对于年轻人,尤其是优秀年轻人的人才落地“榴莲”可谓是操碎了心。比如说你考了公务员、教师编,你的单位都会积极帮你申请人才租房补贴。本科生一个月就有1000大洋,硕士生一月就有1500大洋,如果是211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还能再上浮10%。这个租房补贴能连续发放三年,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是多么巨大的一笔福利啊。如果你是新入职的教师编,你还可以在区教育局的调配下住宿舍,虽然条件一般,但一边拿1500大洋的补贴,一边200块钱一个月有宿舍,你还要啥自行车呢?机关单位虽然很多没有宿舍,可是你在大连租房才多少钱一个月?
而且香樟哥必须要说,宿舍这个东西,真的不应该作为考虑的主要方面,有没有宿舍影响真的不大,除非是北上等地区。普通打工人都得租房,而且房租也不会太夸张。
能不能考上、考上难度有多大、近几年报考人数、距离家多远、待遇如何、岗位本身如何、自己家有多大锅多少米、工资收入和当地物价房价的性价比如何,这些东西才是普通人需要考虑清楚才重要。
换句话来说,那些给宿舍的公务员岗位,朋友,您真的感兴趣吗?而且香樟哥把话放在这里,就算少数岗位提供的宿舍,你住进去三天,你就想搬出来了,打死可能都不想再住了。
比如说偌大一个帝都,很多单位确实提供宿舍,但是机关自己拥有的房子,很多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老房子或者地下室,一个房龄能是你年龄三倍的宿舍,你觉得条件能好到哪去?之前帝都XX区一个地下室,年久失修消防管漏水,然后意外去世的两个小姑娘,可就是住在这样的宿舍里哇。
再比如说我们这沿海的小渔村里,像某行、某系统、某穿制服的院校,都给新入职的小年轻房子住,但是经常听新入职的员工吐槽没见过这么大的虫子,天阴雨湿声啾啾,人多嘴杂环境差,最后纷纷搬出来,自掏腰包租房子。都嫌弃住宿条件太差!
还有些基层乡镇乡镇确实提供宿舍,反正他们地广人稀房子多,自然环境不错,所以宿舍里出现些什么巨大的德国小蠊,还有一些神奇的爬虫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所以说,这样的宿舍,你觉得怎么样呢?!
和宿舍比起来,单位能提供的薪资收入和福利以及当地的物价房价,才是普通打工人更应该关心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这边福利最好的体制内单位,却是不提供宿舍的。但是,人家单位食堂的一日三餐美味又可口,更有工作日24小时的澡堂可以洗澡,食堂还提供包子、粘豆包等主食以及清洗好的配菜外卖,干净卫生不说还便宜价格,晚上买回家直接下锅炒,你以为就这就完了吗?在单位职工孩子寒暑假的时候,单位还有贴心地雇老师给孩子托管辅导,就在单位一楼专门拿出几个房间来安置这些孩童,一到寒暑假,就听见小孩子满院子疯跑。
这样的保姆级呵护职工单位,其实工资收入也不低,上班没几年的小年轻一个月到手工资也大几千块钱,院里停的车都不赖。你说这些福利,不比那些老旧小区改造的几人间宿舍要好得多呀!?
以医师公为代表这一类职业,别看每月到手就那么几千块钱。但是这收入是实打实的,实际上约等于私企月薪10000一个月到手。因为私企除了发工资,别的很多东西都不管,再算上什么顶格缴纳的公积金和社保,这些收入都算上,体制内普通打工人直接约等于私企月薪1.5万的高级职工好吗?你看上去好像工资不高,实际上人家的收入真的很高,更不要说周末双休,加班不多,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
这就是体制内职工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