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叁拾贰期
马继业(George Halliday Macart-ney,1867—1945)是中英混血儿,其父亲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洋枪队“常胜军”的英国军医,母亲则是太平天国叛将纳王郜永宽的女儿。他作为英印政府驻“新疆喀什中国事务政治代表”和英国驻喀什总领事,在喀什进行了28年的外交间谍生活,还提出了至今引发中印边界西段争端的“马继业—窦讷乐线”。他的一生,堪称对中国不光彩的一生。图1 马继业
李鸿章为他取名:英国军医父亲和太平天国纳王女儿的混血儿子
1867年,马继业出生在中国南京的一个中英混血联姻家庭。马继业的父亲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1833—1906)出生于一个苏格兰贵族家庭,是1792年英国第一个出访中国的英国使团团长马嘎尔尼的后人。马格里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作为军医参加过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格里作为军医,又到中国加入了美国人白齐文组织的外国雇佣军洋枪队“常胜军”,当上了白齐文的秘书。白齐文死后,戈登接任他的职务,由于马格里与戈登关系良好,很快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和器重。马继业的母亲,则是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的女儿,因此,马继业也是纳王郜永宽的外孙。1862年,清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淮军和由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猛攻太平天国重要的苏福省省会苏州。苏州城中地位仅次于主将慕王谭绍光的纳王郜永宽等四王四将,决定献城投降清军,戈登出面为郜永宽等人的前途作保,换取纳王郜永宽等四王四将献城。郜永宽等人杀害了谭绍光献城投降。谁知李鸿章在郜永宽等人投降后,竟然将郜永宽在内的四王四将和三万名太平军投降将士全部杀害,史称“苏州杀降”事件。事件发生后,戈登收留了躲过大屠杀的纳王郜永宽的家属。1864年7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31岁的马格里在戈登和李鸿章的撮合下,在这年12月与纳王郜永宽的女儿,按照中国的婚俗礼节结了婚。1867年,他们的长子在南京出生,他就是马继业。传记作家鲍尔杰在《马格里爵士传》一书中披露:马格里及其长子马继业的中文名字都是李鸿章取的。李鸿章“煞费苦心,为其取名马格里,‘格里’意指‘有学问的人’”,“马继业”自然有“继承父业”的意思。李鸿章还保举马格里负责兴办金陵机器局,马格里也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的负责人。
图2《马格里爵士传》书影
由于马格里工作很忙,儿子马继业的教育基本由中国母亲担任,因此,马继业在家里从小就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1875年,金陵制造局试射大炮时大炮当场爆炸,炸死官兵7人,李鸿章撤去马格里的职务。此时正值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在云南腾冲被杀后,清廷派郭嵩焘奉命赴英“道歉”并设立驻伦敦使馆,李鸿章推荐马格里出任郭嵩焘秘书。马格里于1876年随郭到伦敦任职,第二年,也就是1877年,10岁的马继业离开母亲和中国,跟随父亲回到了英国。两年后,他的中国母亲在南京去世。由于那时的西方人在中国人面前充满了优越感,马格里从不在外人面前提起他的中国妻子。马继业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也从不在任何场所提及他的中国母亲。1881年,马格里支持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为限制鸦片贸易作出的外交努力。在中俄关于伊犁的交涉中,马格里也力主中方收复全部失地。1886年,英国侵吞当时是中国藩属国的缅甸,马格里主张中国出兵控制缅甸北部和东部地区。1906年,马格里在英国去世。在新疆喀什噶尔的外交间谍活动
在学校里,他开始显现独特的语言天赋,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汉语外,他还在学校学习了法语、俄语、德语、波斯语、土耳其语等。完成了中学学业后,马继业考上了法国卡恩大学。大学毕业后,马继业因为中英混血出身,在英国没有前途,故前往英属印度,在英属政府下属的缅甸委员会谋到了一个中文翻译职位。不久,马继业被派往“锡金远征军”担任中文翻译。1890年11月,马继业作为英属印度政府代表前往新疆喀什噶尔,与清朝官员会商,划出了清朝与阿富汗之间的边界线。之后,马继业以“英属印度政府驻喀什噶尔中国事务政治代表”的头衔留在了喀什噶尔。马继业开始了他在南疆的外交间谍活动。在喀什噶尔与清朝官员打交道时,马继业特殊的中国血统和一口流利的汉语,很快得到清朝各级官员的好感。颇有心计的马继业在与这些中国官员的交往中,完全遵循中国官场的礼节,与中国的大小官员见面时打千作揖。有一年,清朝喀什噶尔道台去世,马继业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按照中国风俗为他磕头跪拜,然后又和道台大人的家属一起,站在一旁向各路来客磕头还礼。马继业此举,让道台的亲朋好友和喀什噶尔的清朝大小
图3 1915年马继业与中国官员(珀西·塞克斯/摄)
官员们对他的好感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在喀什噶尔大小官员的心目中,马继业英国代表的身份也不自觉地加上了中国人的元素,这让他在喀什噶尔的外交间谍活动更具隐蔽性。当俄罗斯人大规模地进入新疆到处搜集文物后,马继业也组织和阗、库车等地的英国商人,在新疆各地与俄罗斯争夺新疆的各类文物,到处搜集、购买有价值的中国文物运到英属印度。在这期间,马继业卷入参与了一件轰动新疆和整个英国的大案。1888年,英属印度的鲍威尔中尉从一位鉴赏家手中,看到了一批据说是在一座古城废墟中找到的、写在桦皮上的梵文古文书。古代中亚与印度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霍恩雷,在对“鲍威尔写本”进行研究后,证明其就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用印度文字写成的书,这在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894年,马继业在英印政府的旨意下,在南疆用重金买到一批类似“鲍威尔写本”上的婆罗米文的古文书。1899年,霍恩雷发表了第一份古文书解读报告,认为其是已失传千年以上的古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典籍,更是引起轰动。霍恩雷还将他的研究“成果”装订成豪华本并引入著名的大英博物院,摆放在位置显目的书架上。然而,后来成为敦煌文物大盗的斯坦因,在当地清政府帮助下,成功地破获了这一伪造案;马继业重金购买后送给霍恩雷破译的那些古文书,竟然都是新疆当地的文盲文物贩子阿克洪一伙伪造的。这使得霍恩雷在学术界丢尽了脸,而马继业也十分内疚。1906年4月,已入英国籍的斯坦因开始第二次中亚考察。他到达喀什噶尔后,马继业推荐了在莎车县衙门任职的湖南秀才“师爷”蒋孝琬作斯坦因的秘书。1907年3月,斯坦因在蒋孝琬的帮助下,用几十块马蹄银,从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中,换取了24箱经卷文字写本和5箱佛画。第二年,蒋孝琬又替斯坦因到敦煌向王道士买下了一批文物。马继业运用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帮助斯坦因把这批珍贵的敦煌文物运到英国。引发中印边界西段争端的“马继业—窦讷乐线”
新疆是英国和俄罗斯两国长期争夺的地方,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陕甘和新疆一些地方首领纷纷起事反抗清朝。1864年12月底,中亚浩罕王国陆军部长阿古柏乘乱进入并占领了新疆,建立起了“哲德沙尔汗国”和“洪福汗国”,公开分裂中国。英国和俄罗斯先后承认了“洪福汗国”,并大力给予军事援助。1875年,左宗棠率领清军入疆,打败阿古柏,新疆重回中国版图。但英国和俄罗斯对新疆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息。清朝时新疆、西藏与英属印度之间长达两千公里的边界没有明确的边界线。1865年,英国一名测绘军官约翰逊潜入南疆地区,通过“勘察”划出了一条“约翰逊线”,把大片中国领土偷偷划入英印克什米尔版图。1897年,英国参谋总部军事情报处处长约翰·阿尔达向英国政府建议,趁中国甲午战争失败之机,将阿克赛钦以及叶尔羌和喀拉喀什河系的上游地区都划入印度。1899年,马继业又提出了方案,将部分阿克赛钦和整个喀拉喀什河谷划给中国,而将林济塘洼地、整个羌臣摩河谷及奇普恰普河划归印度。马继业把这个划界建议提交给当时英国政府驻北京的公使窦讷乐,由窦讷乐公使向北京的大清政府提出划界建议,这条由马继业提出的边境线,被后人称为“马继业—窦讷乐线”。这是伦敦和印度有史以来唯——次正式向中国方面提出的、关于英印殖民地西北部与中国边界划法的一条线。但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根本不理睬窦讷乐的建议,“马继业—窦讷乐线”最后不了了之。印度独立后,竟然坚持以非法的“约翰逊线”“马继业—窦讷乐线”和后来的“麦克马洪线”等作为中印之间的边界线,造成中印边界西段、中段和东段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纠纷,以致爆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直到今天仍冲突不断。长期以来,英国与俄罗斯在帕米尔高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竞争,马继业多次与沙俄驻喀什总领事交涉,经过激烈紧张的讨价还价,英俄两国最终达成默契:英国默认俄军对帕米尔地区的“实际管辖权”,而沙俄也保证不再向南推进,使得英属印度的安全暂时有了保障,这件事让英国人看到了马继业在喀什的作用。
图4 在马继业的花园里,三位当地艺术家在演奏。马达汉(芬兰)1906年摄
马继业对英国的忠诚和出色的外交间谍工作,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认可。而英国政府为了在新疆获得更多的利益,多次向清政府提出要在喀什噶尔建立领事馆。但清政府对英国的要求都予以拒绝。直到1908年,英国驻北京公使向清政府强硬要求在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俄罗斯因为在日俄战争战败后实力削弱,也不想得罪英国。于是,清政府终于同意英国在喀什噶尔建立英国领事馆,喀什噶尔英国领事馆成为英国官方派驻中国新疆的唯一外交机构,马继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英国驻喀什噶尔第一任领事,全权处理英国在新疆全境的商贸活动与外交事宜。就任英国驻喀什第一任总领事和晚年生活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也升格成总领事馆,马继业成为第一位总领事。从1890年到1912年,马继业在喀什噶尔已待了整整22年,鉴于马继业在喀什噶尔出色的外交间谍功绩,英帝国封他为爵士,他还得到了一枚英印殖民政府颁发的二等勋章,达到了政治人生的最高峰。马继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喀什通”,他比所有清朝官员待在喀什的时间都长,他对喀什噶尔、南疆甚至整个新疆的事务,比中国官员还要熟悉得多。凭借他的经历和英国的势力,他在喀什噶尔成了一名手眼通天的人物。
图5 1915年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珀西·塞克斯/摄)
1912年,英国在喀什噶尔大力扩建总领事馆,新建的总领事馆占地多达百亩,其中有领事办公大厅、秘书办公楼和情报站等,还有花园与运动场。此外,马继业还在总领事馆的东部建成一个占地约5亩的大果园。经过5年的建设,新的英国总领事馆于1917年落成使用,无论是建筑还是规模气势,远远超过了沙俄在喀什噶尔的总领事馆。当上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后,马继业加大了英国在新疆的政治、情报和经济活动。1914年,马继业在新疆引诱各地600多名中国居民加入英国籍,使其成为“英国侨民”,他还想将新疆各地的数千名阿富汗侨民也纳入英国国籍。1917年,他借口保护英方邮使站,强行派卫队进占今塔什库尔干边卡,并于当年年底开始大规模从中亚各国偷运鸦片进入新疆,祸害中国人民。1918年,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应中国政府邀请,到新疆架设迪化(今乌鲁木齐)至喀什噶尔的电台设施,马继业趁机秘密在喀什噶尔装配间谍电台,积极开展对中国和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的间谍活动。
就在这一年,马继业亲自主持散发鼓吹世界各地穆斯林独立建国的《独立宣言》,还企图以他发展的“英国侨民”为首,在南疆发动武装叛乱,分裂新疆。新疆地方政府得知此举后,果断出兵进行了镇压。1918年,51岁的马继业结束了他在新疆喀什噶尔长达28年的外交间谍生涯,离开新疆前往当时的俄属中亚。在俄罗斯期间,他还站在英国政府的立场上,公开支持白卫军反对苏维埃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回到英国后,他开始以学者的身份参加英国一些学术团体的活动,他也发表过一些对研究中亚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的论文。后来,马继业定居于度假胜地、位于诺曼底半岛外海20公里处海面的泽西岛。1940年5月,德军占领了泽西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被德国占领的英国领土。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就在德国投降的前几天,马继业在泽西岛去世,结束了他对中国不友好和不光彩的一生。
图6“西域探险考察大系”《外交官夫人的回忆》一书中收录了凯瑟琳·马噶特尼(凯瑟琳·马嘎尔尼)所著的《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马继业有一位名气比他大得多的妻子——凯瑟琳。这位在喀什噶尔生活了17年、生下3个孩子的苏格兰女人,晚年怀着对喀什噶尔深深的眷念之情,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一书,她用细致、凝练而优美的文笔,生动地记述了她在喀什噶尔17年的难忘生活:巴扎上各族生意人的叫卖声,琳琅满目的樱桃、香梨、葡萄和西瓜等水果,富于民族特色的珠宝和乐器,还有艾提尕清真寺,城中迂回的曲巷,香妃陵庄严的拱门……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古老真实而又丰满的喀什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