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解读大寒节气物候与习俗

全文2410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1月20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1个节气——大寒,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致。

02大寒节气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生动地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象。

03大寒时节,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如尾牙祭、吃糯米饭、喝腊八粥等,同时也有许多养生讲究,如注意保暖、饮食调养、适度锻炼等。

04此外,大寒节气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大寒为背景,抒发对自然、生命和时光的感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读书君
2024年春节将至,阳历1月20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1个节气——大寒。大寒,字如其意,即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大寒似乎与天气玩起了心有灵犀的游戏。大寒前夕,广西的气温还如同春日般和煦,气温二十多度,而到来看大寒节气的这一天,气温却如同过山车般骤降,仅有几度了。当然,不仅广西,全国均迎来了大范围的降温、降雪。
大寒节气的到来,尤其是大范围、大幅度的降温,似乎为今年的冬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过了大寒就是立春,24节气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图片
一、大寒的特点
大寒,寒如其名。每年阳历1月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便是大寒。
小寒大寒,都是以“寒”命名的节气,民间有句俗语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从“寒”“冻”而发字中,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腊月的寒气逼人。
《授时通考·天时》中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节气,寒气到了极点,所以称之为“大寒”。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是这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天地之间呈现一片白雪茫茫之景。
图片
二、大寒有三候
大寒,作为这一古老时间智慧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认识。
大寒节气有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意思是,在大寒的首个五日,随着阳气的微妙萌动,鸡提前感知到阳气变化,感受到大地回暖的脉动。于是,母鸡们开始了它们孵蛋的旅程,开始孵育小鸡。
图片
大寒的第二个五日,鹰隼等猛禽,这些往日里高飞的猎手,此刻在天空中盘旋的更加频繁。它们锐利的目光穿透寒风,锁定着地面上的猎物。每一次俯冲,每一次振翅,都显得那么迅猛而精准。因为在这严寒的季节里,猎物的数量减少,所以鹰隼等猛禽只能更加努力地捕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大寒的第三个五日,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河流、湖泊等水域,此刻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这冰层不仅延伸到了水的中央,而且异常的结实和厚实。人们常说,这时的冰是“上下交寒”,意思是从上到下的寒冷已经彻底冻透了整个水体。
图片
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象,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
三、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寒不仅是一个时间标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大寒为背景,抒发对自然、生命和时光的感慨。诗词歌赋中,大寒常常被描绘成银装素裹、琼楼玉宇的仙境,或是“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超脱。
如宋代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一诗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陆游45岁那年,受到朝廷的征辟,去往夔州担任通判,在他途经湖北江陵时,天气骤变,寒意逼人。诗人骑在马上,刺骨的寒风不断侵袭身体,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缰绳,却发现手指已经有些冻僵。
图片
他不得不将手缩进皮裘的袖口里,试图汲取一丝丝微弱的暖意。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依然能感受到那股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寒意,仿佛要将他整个人吞噬。看着前方被冰雪覆盖的路途,诗人的内心感慨万千。
诗中用“淡日寒云”来形容大寒时节的天气,用“重裘藏手”来描绘人们为了抵御寒冷而层层加衣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寒节气的特点。
又如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一诗:“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梅柳待阳春。”
诗人在描绘大寒时节的生活场景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此外,大寒的诗词中还常常提到与冬季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如关于灶神、土地公等神祇的传说和信仰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这些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
同时,大寒还是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根据大寒时节的气候特点来安排农事活动,如积肥堆肥、准备春耕等。这些农事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展现了他们顺应自然、勤劳进取的思想智慧。
四、大寒节气的习俗和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在这个时节,我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同时也有许多养生讲究。
1.习俗活动
①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俗称“打牙祭”。即人们将已经祭拜完后的肉类祭品,分给参与者食用的做法。
如今,我们吃了一顿好吃的,常用“打牙祭”来形容,就是由此而来的。如今,一到年终了,准备放年假了,大小企业一般都会安排员工吃上一顿饭,其实也算是尾牙祭的遗俗。
图片
②吃糯米饭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风俗。到了这一天,人们会蒸糯米饭,再配上自己喜爱的食物作为搭配。这项习俗虽听来寻常,但却蕴涵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大智慧。因为糯米性温,口感香甜,具有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所以,自然成为了寒冬节气里,不可多得的一道简单美食。
图片
③喝腊八粥
腊八节是大寒节气中的重要一天,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驱寒、暖胃、滋补等功效。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既能抵御寒冷,又能祈求来年丰收吉祥。
图片
2.养生讲究
①注意保暖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保护好头部、颈部、手脚等容易受凉的部位。同时,尽量减少外出时间,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
②饮食调养
大寒时节,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多食用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韭菜、生姜等。这些食物能够温阳散寒,增强人体抗寒能力。此外,还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保持身体营养均衡。
图片
③适度锻炼
虽然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但适度的锻炼仍然必不可少。人们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跑步机等,也可以选择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锻炼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寒能力,同时还能舒缓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④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大寒时节,人们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注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损伤身体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
⑤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因此,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可以多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此外,还可以进行冥想、瑜伽等静心养神的活动,以保持身心和谐。
图片
五、读书君说
总言之,大寒节气,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温暖着现代人们的生活。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