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气阴郁,我却在保靖苗画里看到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
从苗绣纹样底稿中独立成派的苗画,是苗族人的“理想国”。画里,龙飞凤舞,喜鹊翻飞,色彩极尽艳丽。这说尽“吉祥话”的画里,是苗族人小心翼翼维护的“桃花源”。它默默追记着苗族人的历史遭遇,暗藏他们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也延续着苗族人对未来的真挚憧憬。苗画,实则是苗族人的“无字天书”。
它从悠远的时间走来,几度濒临失传。如今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画,背负着更大的使命,它又何去何从?
以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为主色调
不出远门的日子,梁德颂经常戴着老花镜,窝在“梁氏苗画工作室”,一笔一笔勾勒他的五彩世界。
作为保靖苗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德颂刚完成一幅主题为“保靖黄金茶”的大画作。苗画靛蓝打底,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俨然一幅穿针走线的苗家刺绣。
梁德颂画苗画,从画绣样底稿开始,苗画也呈现出似绣非绣的立体感,让人一眼看去以为是绣品。深居大山的苗族人刺绣时会将身边熟悉的山间草木、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都绣在绣品上,苗画也延续了苗绣的风格,像大朵的祥云、夸张的枝蔓等,还留存着苗绣中枝纹、坨纹的影子。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曾感慨,苗画“既有装饰之美,又有绘画之鲜活……一看便知是经过长久构造出来的老花样”。
“苗画跟中国工笔画有些相似,它注重线条,也在意搭配。”梁德颂根据苗族的氏族图腾,搭配出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他还经常突发奇想,将石榴和蝴蝶搭配,用喜鹊和梅花组合,画凤凰的时候经常要带着牡丹。在他看来,只要不颠倒乾坤,能将道理说通,皆可为之。不过苗画仍有规矩可言,比如龙凤出现在同一幅画中,要讲秩序,左龙右凤才合规矩。若是画凤凰,头尾要画出红色,这才是苗族人认可的真凤凰。
△图/卢七星
苗画以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为主色调。苗族人讲究五色跟五行相对,火为红色、土为黄色、木为绿色、金为白色、水为蓝色,为了避免五行相克,往往相克的两个颜色中要用其他颜色过渡,如红色和绿色在一个图案里,白色要充当它们的“和事佬”过渡一下。“苗画其实是苗族人的无字天书,这里边看似没规律可循,实则都是讲究。”梁德颂说。
每一幅苗画都是独一无二的
梁德颂的作画工具极为简单,几只小楷笔,一个调色盘,五颜六色的颜料,加上黑色、靛蓝的布料。他的画根本无需打草稿,是用一支小楷笔在黑色、靛蓝色的布料上一气呵成的。“我画了50多年苗画了,早已在心中打好草稿了。”他说他更习惯在暗色材料上作画,明暗相对,色彩冲击力更强。
苗画耗时费力,简单的喜鹊噪梅图从起笔到装框要十天,简易书签上一个石榴、一只鸟、一朵牡丹花,从起笔到配色,每天也只能完成两三个。梁德颂说,苗画只有五道工艺,即画轮廓、打底色、上色、勾线、装饰,每个环节没有固定步骤可循,都要靠作画人的领悟力或经验来把控,正因为如此,每一幅苗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梁德颂作画时,先用白色勾勒出心中造型,再将造型平涂。到了上色环节,为了追求艳而不俗的画面感,他需要一色一色有层次地填充,颜色突兀处还要费尽心思用其他颜色来过渡。最磨人的是勾线环节,这是让苗画看起来像刺绣的关键。梁德颂拿画笔如捏绣花针,模仿刺绣走线在画上勾线。
△梁德颂正在制作新的苗画。图/朱辉峰
在梁德颂的苗画里,所有元素都是成双成对的:双凤朝阳、麒麟送子、喜鹊闹春、双龙戏珠等。花是双数,龙、凤皆为双数,连葫芦、蝙蝠等也都是双数,画面极尽对称美。若左边有枝牡丹,右边定有一簇牡丹;如画中上边有蓝绿蝴蝶,下方必有红紫蝴蝶呼应;有时画中喜鹊在上方俯瞰,另一只喜鹊准在下面昂首以待。
有意思的是,在梁德颂的苗画里,蝴蝶和金瓜出现频率最高。我不止一次在画作里看到它们变成龙、凤的脸,化成花瓶和山峦。梁德颂告诉我,他喜欢将蝴蝶和金瓜变幻出无穷模样,因为它们是苗族的图腾。
苗族人历来喜欢华丽服饰,“经历了无数苦难的苗家人,会将心中最美好的憧憬都绣到衣服上”。苗画也构建了一个富贵平安、多子多福、热闹祥和的美好世界。它追记了苗族的起源和历史遭遇,它有现世的缤纷,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四代人的“苗画史”
从苗绣纹饰样稿到独立苗画,梁德颂家经历了四代人接力,期间这门技艺还差点失传。
梁德颂老家在保靖县水田河镇,这是湘西苗画的故乡。旧时,小镇上有不少人为苗绣画纹样。但上世纪初,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苗绣纹样也面临失传的窘境。关键时刻,梁德颂的爷爷梁求瑞将这门技艺传承下来。梁求瑞是教书先生,会用毛笔作画,在他的年代,苗族人婚嫁、生子、建房都要用到苗绣。但会刺绣的人,大多不会画纹样,梁求瑞就给人画刺绣纹样。“他那时画样只勾勒出轮廓,不填色,绣娘们根据纹样用针线填色。”梁德颂说。这门技艺传给他父亲梁永福时,最初也是画简单轮廓。
△梁德颂工作室将苗画创新到书签上。图/朱辉峰
但梁永福爱画画,打小跟随父辈画绣样,他将所见所想都融进绣样,更受人欢迎。梁德颂还记得父亲画纹样时,水田河每隔五天有赶场,一到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找父亲画裤脚边、前襟、袖口、喜被等纹样。“那时一对纹样4毛钱,父亲画好后,等下一次赶场再去集市交货。”
上世纪五十年代,苗族女性忙于挣工分,根本无暇刺绣。梁永福灵机一动,何不以画代绣?于是,他开启了苗绣纹样过渡苗画的第一次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机器生产的服装疯狂涌入保靖,便捷美观的衣物被苗族人接受。他们只在隆重节日穿戴苗绣服饰,一年不过三次, “画匠”手艺再次濒临失传。
△梁德颂工作室将苗画运用到镜子上。图/朱辉峰
梁德颂就是在这种冲击下传承苗画手艺的。59岁的他7岁随父亲学画,经历过苗画由苗绣纹样到以画代绣的全过程。他拿过“接力棒”时,给服饰绘画已不能糊口,他只能选择去浙江、北京、江西等地打工。2008年,他以湘西苗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再次带着苗画出山,在乾州古城东门开设了工作室和店铺。第二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冯骥才到湘西考察,看到梁德颂的苗画后,惊叹其画技纯熟,称“保靖苗画是湘西的一张名片”,应设法加以保护、传承。2011年,湘西苗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德颂不久也成为苗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梁德颂潜心发展苗画。他摒弃老式颜料,改用新式环保颜料,将苗画发展到宣纸、水粉纸乃至苗鼓、扇子、手机壳、包包、镜子上。他还承接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的私人订制。二女儿梁金翠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他的工作室。梁金翠除了钻研画技外,还成立了保靖县苗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苗画技艺与市场对接。如今,她也成为苗画的县级非遗传承人。
离开梁德颂工作室时,他正将《保靖黄金茶》苗画放入行李箱,去深圳参加交流会。保靖苗画,正以新的形式走出大山。
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查看原图 3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