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
来源|多知网
作者|多知网
图片|多知网
背负着重担披荆斩棘,重新找到自身价值——这也是多知编辑部的构思初衷之一,希望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依旧在路上的从业者找到一些借鉴意义。
我们在两本书中节选了九个片段汇集于本篇。
这当然只是两年、七百个日夜中教育科技领域的极小一隅,但也恰恰是这些谷底重生的真实故事,为未来的某刻,打出响指。
01
让自己辽阔起来
“我的人生辞典里,没有‘怨天尤人’这四个字。”当被媒体问及,对生活和命运是否有所抱怨时,俞敏洪这样回道。
“网上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片叫我‘老头’的声音,我很愿意接受这个称呼,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屈服、硬骨头的老头,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头一样,与风雨为伍,在大海的颠簸中更加坚强。”
2021年巨浪来袭时,俞敏洪已年近六十。在这之前,为新东方奋斗大半生的俞敏洪已萌生退意,想用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旅行、读书。只是,突然的形势变化打乱了他的个人节奏,俞敏洪必须带着新东方重新创业、再出发。在和所有企业掌舵人一样,与各种严峻形势博弈之时,俞敏洪却又比其他人多了一个考验——时间。
他时常在字里行间感叹时不我待:
“看着镜中的自己,我常常觉得老之将至,又心有不甘,也常常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慨。人的内心,有的时候并不像别人想得那么坚强。崩溃的时候,我也会不知不觉低头垂泪。只不过,我的重启能力比较强,能够迅速斩断纠结,重新上路。不管时光还有多少,不管我还能走多远的路,也许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时光中前行。”
……
面对外部变化导致的轨道偏离,俞敏洪在新书《在岁月中远行》中给出了四条建议:第一、无须自怨自艾,保持积极心态;第二、寻求一切可以壮大自己的机会;第三、不要惧怕失败;第四、让自己辽阔起来。
这四条建议来自于他的亲身践行。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让自己辽阔起来”。
俞敏洪是这样解释的:“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刻,让自己辽阔起来,才能做到小事、难事不放心上。读书、行走,便是开阔自己最快的方式。”
心态如此,事业也如此。
真人秀最火的时候,俞敏洪带着新东方的高管参加真人秀;确定了直播转型后,自己亲身做访谈节目找感觉。因为跨界,俞敏洪看到了新东方基因在教育之外的更多可能。和名流的对话,也让他为后来东方甄选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资源储备了人脉,探索了新的内容输出方式。
到底是俞敏洪的“辽阔”成就了新东方,还是新东方倒逼俞敏洪变得更“辽阔”,谁也说不清。但是,心境和眼界上的“辽阔”,确实让新东方的路越走越宽。
02
只有一个办法
2022年8月24日,好未来19周年庆上,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用2个小时详细阐释了好未来新的使命和愿景。
在教育企业纷纷转型的节骨眼儿上,好未来也翻开了自己的新牌面:跃出教育的范畴,进入更广泛的“终身学习”领域。从一个原点,扩展至更宽广的外延,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调整近一年,好未来正在慢慢找到感觉:非学科业务呈现健康增长的势头,智能化内容的探索小有所成。
周年庆直播的留言板上,有员工留言“在哪里可以买到CEO同款文化衫”,“up、up、up”自我激励式弹幕刷屏……和半年前全员会上的感伤不同,好未来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和生机。
……
管理增长、健康增长,将用户体验、客户服务放在企业效益之前是好未来受尊敬的原因。在新的环境下,好未来作为一个营利性企业,是否有继续受尊敬的可能?这是好未来核心管理层这一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好未来管理层内部进行了很久的反思,其中两个最深刻的感悟是:一、企业的产品服务必须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必须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相匹配;二、“先人后事”,人比事情重要,员工的成长就是企业的成长。
“面向未来,我们要想持续受尊敬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持续创新,创造超预期的新价值。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受尊敬。”张邦鑫这样说道。
持续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特质。要想能够持续性创新,背后的组织本身一定是一个成长型组织。“与其追求受尊敬的结果,不如把我们的人培养成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把我们这个组织打造成一个持续创新的组织,以此作为目标。”
可以看到,好未来新的使命和愿景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回归到“以人为核心”。“终身成长”的对象是人,而持续创新的组织主体也是人。回归到“人”后,又和使命中的“爱”对应起来,只有回归到人,才能做到有温度。
张邦鑫用了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好未来新战略的方向:第一个词是科教,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助力家庭的学习与成长,助力行业“数智化”转型;第二个词是科创,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智能学习硬件和软件;第三个词是科普,帮助用户更智慧地发现、认知、选择和购买商品。
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好未来核心管理层在更早的时间点就有深刻的感知。
2013年开始,好未来就开启了快跑模式,每年都有新变化。但即便过去的好未来一直在强调迭代、不断学习,却从未像今天一般,直接将构建“持续成长型组织”作为自己的愿景。
03
“三年为期,行业第一”
2021年4月22日,跟谁学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品牌升级发布会。
为了这场发布会,跟谁学做了精心安排:邀请了大量名师来到现场,并且专门设计了走红毯的环节,红毯两侧摆放着名师们的巨幅海报。据了解,当天有超过1000人来到现场。一切都在凸显跟谁学举办这次盛大发布会的意义与以往不同。
这天,盛装出席的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宣布:跟谁学公司名称更名为“高途集团”,并宣布发力成人教育业务,包括考研、英语、金融、会计、公考、出国留学等,他还立下目标:“三年为期,行业第一。”
跟谁学的战略性转向或许已经预示着行业风向的变化。此时,关于“双减”的传言沸沸扬扬,虽然其他规模较大的网校品牌并没有明显的战略调整,但是却也都变得低调起来。
“两会”结束后,曾经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轮播的5家K12在线大班课品牌广告悄然下架。随后,在一档知名综艺节目做植入的某在线教育机构的品牌LOGO也被隐去,还有原本“一个公交站台接连4块灯箱广告都是在线教育品牌”的现象也不见了。
......
对于这次一往无前的转型,陈向东这样评价:“如果2014年是我们的第一次创业,2016年是我们的第二次创业,那么,2021年将是我们的第三次创业。”
成人教育可以说是高途押注的重点方向,决心大、动作快。业务调整后,陈向东亲自带队,设计了十多个方向。高途官网陆续更新各类培训业务,包括了英语日语培训、四六级考研、财经类、公职类、留学类、教资考试等,还出现了医疗考试、银行考试等细分的职业类考试业务。
……
眼下对于高途而言,依旧需要一个差异化的新品。成人业务的占比低,加上市场进入了缓慢增长的阶段,能否实现“三年行业第一”是个未知数。而素质教育领域大而细分,锦上添花容易,但很难作为支柱业务。
这或许也是陈向东在内部大力鼓动创新的原因。
在高途集团一次核心管理层大会上,陈向东非常直接地承诺:“如能做出创新的、可长期发展的产品,负责人可以直升公司副总裁。”有高途内部人士透露:“陈向东对好产品的定义是有数据模型的,半年达到什么标准、一年达到什么标准,他都有自己的计算方式。因此,他所说的创新产品,如果出现,最快半年就能得到检验。”
04
占山头不如站得牢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飞象星球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ToB行业基本都是先占渠道,咱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搭建一个平台,把内容包进去,然后快速推向学校,就可以‘占山头’了。”
“教育ToB不一样,我们得先把产品打磨好,慢慢来。”
“不管怎么样,如果太慢我们就没机会了!”
飞象星球CEO李鑫说:“我们前期肯定先打磨产品,然后再打磨商业模型的SOP流程,这比快速占领市场更重要。”
在李鑫看来,过去很长时间,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存在大量“买而不用”的现象,所谓的快速“占山头”逻辑,由于用不起来,本身并不能“站得牢”,一旦出现能用起来、好用的产品,用户就会快速迁移。
同时,由于很多平台都是“采购制”,其采购的东西没有统一的体系、明确的研发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教育品类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极高,需要产品对场景的针对性极其明确,质量好、易上手,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平台的采购机制,很难真正把控住产品。
方向定了,“就有了定心丸”,飞象星球的一名主管这样评价道。
在有关课后服务的政策文件刚下发时,各个选手都已经快马加鞭以打包的形式进入校园了,而飞象星球却选择了优先磨产品,做课程。
……
总体而言,飞象星球立足于学校数字化升级的五个核心场景,构造“智慧校园”。这五个场景是教育教学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或服务于课后服务和五育并举,或减负增效,或精准教学,或个性化教学,或学习体验升级等等。可以说,一个学生从踏入校园大门开始,一系列的数据就形成了他的学情数据,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和软件系统在教学端提质增效。
邱瑞曾经参与搭建了整个猿力教育的工具体系,而今,他是飞象星球的产品技术负责人。他这样总结飞象星球在做的事情:“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的产品,为公立校建造出一个神经网络和智慧大脑,用AI技术帮助老师改善教学体验,让因材施教能更充分地发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
……
飞象星球的团队规模随着业务发展继续扩容,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经有300余人,每个组每天都在解决各种各样看似微小的问题,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
诚然,做好校园场景是一件漫长而艰巨的事情。在创立飞象的前六个月里,李鑫在月会上提到过很多次“看长期”。他说:“我们选了一个对的方向,大家首先要做好产品,然后再市场化。在一个对的市场里,不用着急,甚至一次两次不成功都没关系,我们可以试错。”
05
“很有搞头!”
2021年下半年起,作业帮开启了真正的战略转型之路,教育硬件成为战略转型的排头兵,新品接连推出。而在内部早期的智能硬件品类名单中,单词卡本是个不起眼的存在。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投入了常规项目20%资源的产品,能在上市第三个月时月销量突破10万台、上线十个月两代产品累计销量80万台;也没有人料到这个橡皮擦大小的物件,不仅扛起了喵喵机品牌新的增长大旗,也为智能硬件行业拓展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品类。
实际上,单词卡从立项到研发,再到最后上市,遇到了不少坎坷。
时间回到2021年,产品经理李育洋在逛小米之家时,被产品下方的电子价签吸引:墨水屏不伤眼、功耗低不用持续充电、操作简单甚至省掉了开机的步骤,他立刻联想到“要是能做成一个英语学习设备就好了”。
作为“电子产品发烧友”的李育洋,回家后从网上买了各种元器件并用了3天时间制作了一个原型机(指在新机研制过程中按设计图样制造的第一批供试验或量产的机械原型),有团队内部成员回忆:“当他把机器带给伙伴看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兴奋。”
研发负责人肖乐则用四个字来概括自己当时的感受:“很有搞头!”
……
他曾回忆,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次沟通。当时,老师们试用后,反馈说:“用不明白,交互体验不好;质感不够,塑料感太强。”
从会议室出来,已经是晚上10点多,李育洋回忆说当时的脑袋有点缺氧。11月末的北京虽不是深冬,但已经有了冬天的样子,呼呼的北风打在脸上,让这个从南方赶来、还穿着短袖的年轻人不禁打了个寒战。
那些反馈对李育洋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打击一“新产品哪有不被喷的呢?不被喷怎么知道哪里做得不好呢?”李育洋笑着回忆:“必须有颗强大的心脏。”
回到厦门后,李育洋和团队共同决定:推翻,再来!
06
全村人的希望
2021年12月31日,网易有道CEO周枫发送了一封名为《新年来临时》的内部信。
“今天晚上9点,有道精品课的十几位主讲老师会结束本学期最后一节直播课。至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在公司内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意味着会有一批过去一起战斗过的同事即将离开”。
2022年开始,有道正式告别了学科类内容,并确认将智能硬件、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成人和职业培训定为四大转型方向。原中小学课程团队逐渐转型到素质类课程的研发,提供围棋、科学、人文美育等素养课程的教学。
周枫在信中强调,“有道唯一的路是从拼大规模的服务和运营转向产品和技术创新主导一切”。其中,以爆款产品打品类是内部已经找到并被证实的办法:一如词典笔之于智能学习硬件;有道纵横之于围棋;作业一体机之于教育信息化……
或将达到1000亿市场规模的智能学习硬件,被周枫笑称是“全村人的希望”。
……
周枫在2022年秋天的一次媒体沟通环节坦言,有道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去年供应链困难特别大,而且还缺芯片,今年目前是需求端有一些困难。2022年3月,我们在上海的销量榜上掉出了前10名,这对我们还是有点震撼的,这主要是物流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如果能够比较快地解决掉这些问题,再加上政策的影响,相信后面还会有转机。”
对于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来说,转型不但意味着在产品能力上的重新搭建,也不得不去应对来自供应链等环节的新的挑战。
“这个行业一直在发展。目前总体来看,所有的电子类产品应该说压力都很大,教育智能硬件还算是少数需求保持得比较旺盛的领域、我们还是比较珍惜这个机会。”
“要把它做好。”周枫说道。
07
盯着效率表上的数字
素质教育领域中,少儿编程应该是最早获得政策扶持的方向之一。在过去数年里,不管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还是政策的导向,都给这个领域提供了足够的“时”与“势”。
持续的资本推动让编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只是,供给过快的发展,也使得这个刚刚兴起不久、仍在成长的行业陷入窘境。
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少儿编程从萌芽阶段开始逐渐成熟。
……
双减”政策不仅改变了学科培训的命运轨迹,也改变了少儿编程的轨迹。一方面,大量转型而来的选手涌入少儿编程领域;另一方面,政策也有意将校外力量引向为校内教育服务。
李天驰感慨良多。“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让我们从一个过度市场竞争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可以真正平稳地看待企业内部的问题。原来在非常迅猛的资本推动下,其实是被架在了一个必须要高速发展、必须要粗糙发展的现实上。今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怎样才是更好的教育?怎样才是给孩子更好的交付?”
由此,2021年李天驰和他的团队心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说:“最大的变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效率”。其实一直到2020年,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还在打规模战。
2021年,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让大家重新回到本质的东西上。大家抛弃对无效规模的追求,反过来重新去看待自身的效率。我们会比以前更重视自己的效益,并且思考能否用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同等的规模。”
李天驰坦陈:“原来打仗的时候,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宏观设想,然而今天所有人的所有决策都有一系列的数字作为依据。这一年来,每个人都在严格盯着效率表上的数字。”
一个细节曾让他感触颇深:一个原来打过很多次胜仗的负责人,其实非常感性,每次开会时的发言多以感性内容居多。但是最近一次开会,他却拿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数据报表,那是他预测的业务未来发展模式。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做改变。”
08
中场时分
这个原本仅面向5-12岁儿童,具备通话、定位等功能的智能手表,用十年的时间逐渐升级为涵盖视频通话、拍照、支付、微聊、上课禁用、实时定位等功能的,不输成人智能手表的硬件产品。这十年中,参与者也已经涉及传统智能硬件厂商、教育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大小品牌。
2022年与过往不同,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挑战变得更多、也更难。
有参与者开始走出“手腕”场景,向更多场景渗透;有参与者还未正式入场便已掀起波澜,如Apple;还有参与者不再局限于儿童,扩大受众范围,开始将视野与重心移向青少年群体……他们求新、求变,他们想要在成熟的市场中插上新的旗帜。
他们让儿童手表市场真正进入中场时分。
……
一如《圈层效应》所说:“现在的孩子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群体化了,社群是他们有意识的内心选择,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身份标准,社群给他们归属感、目标感、意义和接受感。”
不难看出,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的种种尝试与产品设计,正是精准切中了当下千禧一代圈层化群体行为的特征,这才让小天才有了无可限量的想象空间——想要打破由小天才的社交圈带来的壁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交模式。
早在2020年,“腾讯申请微信儿童版商标”的消息曾引发广泛关注。当时“微信儿童版”、“WEIXINFORKIDS”都在商标申请之列,还有人透露微信儿童版已进入内测阶段。
……
2022年之后,市场上终于开始出现社交功能之外的产品变化,即多场景、全年龄。当然,小天才也在其中。
这其中的背景之一是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儿童手表市场日益饱和,不同品牌的销量增长均遭遇了瓶颈。
以智能手表市场为例,受到国内外竞品不断扩张的影响,小天才电话手表在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的占比已从2020年上半年的7%,缩小至2022年Q1的3%。成人手表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是导致儿童手表市场整体占比减少的外部原因,包括AppleWatch在内的很多成人智能手表开始增加对儿童用户的关注,同时,像华为、荣耀、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也开始扩张儿童电话手表产品线……
这或许是儿童手表参与者“最卷”的一年,也是在创新层面“硬刚”的关键一年。
在硬件上,今年出现了表体分离的可拆卸以及双面屏设计;在软件上,今年出现了通过表盘实现扫读等轻学习服务,以及更加聚焦的体育运动等功能;在安全层面,今年出现了即便手表没电也能定位的功能……
09
接近文具的价值
2022年暑假结束前,一名中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呜呜,能不能快乐暑假了?发这种笔给我们,什么时候写,写了什么,老师都会收到通知。老师看到我两分钟一张试卷怎么办?再也不能在最后一天创造奇迹了,会被胖揍。”
学生口中的“这种笔”是指由学校统一派发的一种智慧笔,也叫“智能手写笔”、“马良笔”等。
多名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在课堂上使用这种笔时,教师端将会实时收到落笔内容、内容完成时长等信息;如果智能手写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笔迹不显示等,后台也会实时收到信息进行远程调试;学生在放学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也会被智能手写笔记录,甚至被实时公布在家长群中。
关于智能手写笔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有观点认为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前提,是不应存在“被窥探”的可能性;也有声音认为,电子纸笔的推出,让“因材施教”与自适应学习得到了更多的数据支撑……
正反两面的中间,是智能手写笔产品正在快速成长。
罗博智慧笔,算是较早尝试将智能手写笔与在线教育相融合的品牌之一:11年前,殷述军离开了工作13年的海信集团,南下深圳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智能手写笔的职业经理人。
……
对于最终的形态,罗博认为智慧笔未来会成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文具一“文具智能化是教育智能硬件发展趋势之一”,殷述军坦言,在未来,智慧笔的竞争对手也将不再是智慧笔,而是整个文具行业。
智慧笔能否无限接近文具的价值,成为未来的笔类主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