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与感恩节有关的神话,是因为它是一个虚构的传统。它不是起源于任何一个事件。它是基于新英格兰清教徒感恩节,这是一个宗教感恩节,以及英格兰、新英格兰传统的丰收庆祝活动,也许还有其他一些想法,比如纪念朝圣者。所有这些都被聚集在一起,变成了与原始部分不同的东西。——詹姆斯·w·贝克,普利茅斯种植园历史学家
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感恩节起源于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新英格兰,受到印第安人帮忙的故事。后来林肯在1863年定为美国公共节日,演变成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吃火鸡的节日。
实际上,感恩节背后的故事要复杂得多。
五月花号之前的感恩节
感恩节并不只是新教才过的节日。
“感恩”(Thanks giving)一词源于基督教古老的圣餐传统。圣餐(Eucharistia)在希腊文本就有感谢上帝赐予圣体宝血的意思。以感恩的形式,将荣耀归于上帝,在《圣经》诗篇里和中世纪赞美词“Non nobis Domine”都有类似的体现。
1571年天主教联军在勒班陀海战大胜奥斯曼海军,虔诚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下令军民合唱《the Deum》感恩。可见,经常性在各种场合搞感恩仪式,反而是天主教的传统。
对于近代的冒险者来说,大航海到达目的地,劫后余生,无疑也有着充足的感恩理由。
西班牙天主教徒与印第安人过的感恩节
北美大陆可以考究的第一个感恩节,是1565年9月8日(圣母玛利亚诞辰),那天西班牙船长唐·佩德罗·梅内德斯(Don Pedro Menendez)在今天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登陆,船上的弗朗西斯科·格拉贾莱斯神父举办了隆重的弥撒,参加仪式的有500名士兵,200名水手,100名工匠,以及一些被称为提穆昆人的原住民,以示感恩。
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独立成为国教之后,16世纪的英国国教仍可以被视为天主教的一个分支,使用天主教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莎霖礼,而国教公祷书,实际上是天主教祷词进行英语本土化的产物。在生活中,各种公共节庆里,天主教徒的感恩仪式被大量沿用下来,而且往往是官方的庆典场合。
由此可见,英国的感恩节传统也不起源于清教徒。
所谓清教徒(Puritants),指的是宗教改革时期,接受了加尔文理论的英国新教徒。
加尔文主义者从荷兰、瑞士,流入法国,成为胡格诺党,流入英伦三岛,在苏格兰被称为长老会。在英格兰,加尔文主义先是深刻影响当地的国教,后来,不服从公祷书和继承自天主教那套礼仪的英国信徒,就从国教再分离出来,被称为信义宗。纯粹的加尔文主义者要求教会被改革得足够彻底,清除带有天主教色彩的各种理论和礼仪,顾名思义,清教徒对教会提出了Pury(纯净)的要求。
这样一来,英国的天主教和清教徒都是被王室打压的对象,纷纷远涉重洋。用后来新大陆马萨诸塞州的总督温斯罗普的话来说,必须“逃离英格兰”。再后来,一部分在英国革命失败的贵族,也来到了北美。当然,王室扶植的力量在更早的时候就扎根北美东海岸了。
真正的美国长子,就不是跟着五月花号来到马萨诸塞的那些人,而是得到王室背书的弗吉尼亚公司,他们1607年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英属永居点詹姆斯敦,然后扩大为弗吉尼亚州。
到了1619年,约翰伍德里夫船长从英国布里斯托尔出发,乘坐玛格丽特号,经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12月4日到达今天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河一带,在当地开辟了一个种植园,并进行感恩。直到今天,弗州仍自豪地宣称他们才是北美第一个过感恩节的地方。然而,只有弗州人才过弗州感恩节,他们的故事能流传出来,还得多亏肯尼迪1963年的感恩节宣言提了一嘴弗吉尼亚。
因此,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过感恩节,其实就是各过各的。
什么叫美国长子的骄傲
新英格兰感恩节故事中的原住民
不管怎么说,五月花号来到马萨诸塞,这个感恩节故事已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版本,所以这个版本背后的历史,最有考究意义。
感恩节菜谱里常见的蔓延莓,是原住民的老朋友
在殖民者到来之前,万帕诺阿格人(Wampanoag)已经在今天的马萨诸塞州一带居住了一万多年,万帕诺阿格的意思就是“第一道光的人”。
当时有这些人大概分为69个部落,人口在4万人以上,以打猎、捕鱼、种植玉米、豆类和南瓜为生。
五月花号肯定不是第一批接触万帕诺亚格人的欧洲人,在他们之前,顺着大西洋来到北美东海岸的各路欧洲人就有很多。
跟随这些欧洲探险家而来的传染病,对原住民来说是十分致命的杀手。就在五月花号来访的前夕,1619年,万帕诺阿格人正经历毁灭性的瘟疫中,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南部海岸的原住民,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这场瘟疫。英国人费迪南多·格尔格爵士带领探险队来到马萨诸塞南部海岸时,认为他探险的地区“深受瘟疫的折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没有居民”。
对于当地幸存的万帕诺阿格人来说,除了瘟疫和殖民者,最大的敌人是他们的邻居,居住在他们附近的另一批原住民纳拉甘塞特人。主要原因是,纳拉甘塞特人在瘟疫中的损失远远小于万帕诺阿格人。因此,万帕诺阿格人的酋长马萨索伊特(Massasoit)本来就有联合殖民者在夹缝中求生的打算。
五月花号与原住民的接触
五月花号的乘客也是一群颠沛流离的人,他们大多来自东埃塞克斯和多赛特郡,由清教徒和一些工匠组成,由于躲避国教的迫害,一些人已经在荷兰居住了很多年,然而,强烈的英格兰身份意识,又使他们拒绝被荷兰同化。他们前往新大陆,本质上就是逃难。
当然,这些有一定识字读书能力的乘客并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自己跟那些被弗吉尼亚公司雇佣的社会底层人不是一样的,他们是准备去新大陆建立他们的乌托邦。某种意义来讲,确实如此,因为他们的支持者沃里克爵士,就有改革英格兰的理想。
五月花号原本是一艘老旧的酒船,往返于大西洋两岸,从事葡萄酒贸易。1620年左右,从弗吉尼亚公司那里得到8万英亩土地的转让权和附近海域的捕鱼权。于是,在威廉布莱福特的带领下,1620年9月16日出发,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跋涉,终于来到北美东海岸。
按常见的说法,清教徒之所以来到马萨诸塞州定居,是因为严冬即将来临,也可能是一场风暴,使他们偏离了原定的弗吉尼亚目的地。显然,弗吉尼亚的天气要比马萨诸塞温暖得多,所以躲避严冬并不是清教徒选择马萨诸塞的理由。
而且,对于定居马萨诸塞,清教徒们明显是有预案的,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在新英格兰科德角周围寻找最佳的登陆地点。历史学家乔治·威尔逊认为,为了尽量远离英国王室的影响,清教徒们从未计划在弗吉尼亚定居,他们只考虑在更靠南的南美圭亚那,还是北边马萨诸塞州海岸之间进行选择。
五月花号最初在马萨诸塞海岸徘徊时,与瑙塞特人(Nauset)发生了冲突。这场冲突没有分出胜负,按清教徒的说法,他们击退瑙塞特人之后选择了离开,而瑙塞特人则认为被击退的是清教徒。
总而言之,今天被称为普利茅斯那个处女地,原本不在五月花号的计划中。
被后世作品复述过很多次的历史会面
清教徒登陆后,和万帕诺阿格原住民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和平而冷淡。
万帕诺阿格人的酋长马萨索伊特警惕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在陌生而寒冷的土地上挣扎求存,把他们从旧大陆带来的糖料消耗殆尽。五月花号的乘客,有将近一半死于刚到达新大陆的第一个冬天,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到1621年11月,清教徒们开始到野外狩猎,以获取过冬的食物。
清教徒当时并没有邀请万帕诺阿人,而是他们狩猎的枪声刺激了原住民紧张的神经。
马萨索伊特酋长率领大约90名全副武装万帕诺阿格战士抵达现场时,对方只有50人,并向原住民表示,他们只是庆祝狩猎成功。
感谢丰收的仪式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他们每天都这么做。
所以,当万帕诺阿格人意识到枪声并非是针对他们时,就把五头鹿送给普利茅斯殖民者,并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包括龙虾、鱼、野禽、蛤蜊、牡蛎、鳗鱼、玉米、南瓜和枫糖浆,用万帕诺阿格人的话来说,“如果你准备吃饭了,我们会给你拿食物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的本质”。
这顿丰收宴十分丰盛,足足持续了三天。不过之后,万帕诺阿格人和普利茅斯殖民者就再没有共享盛宴了。所谓最早的感恩节,其实是酒足饭饱背后的尴尬,尴尬中又不失剑拔弩张。
此外,印第安人帮助清教徒,清教徒与印第安人共渡第一个感恩节事实上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尽管两个故事都有着一样的主人公。
主要给殖民者提供帮助的印第安人是提斯昆(Tisquantum)。
他是一个出生在帕图西特的万帕诺阿格人。提斯昆大约在1605年被一个英国探险者抓获,然后贩卖到欧洲,阴差阳错之下,又被转卖至送往西班牙加勒比殖民地的奴隶船。在那里,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修士赎回了他,并给他洗礼,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提斯昆在不停辗转流离中,横渡了数次大西洋,学会了英语,并对欧洲文化产生了兴趣。1619年,他以翻译的身份,随着一名英国船长回到故乡。迎接他的,不是昔日的同乡,而是家人死于瘟疫的消息。
帕图西特其实就是原住民对普利茅斯的称呼。因为瘟疫带走大量万帕诺阿格人的生命,五月花号的清教徒,才得以在登陆后就接管当地。
提斯昆可以说是原住民里的亲英分子,帮助殖民者自然是有原因的。当然,从族人角度出发,也有联合普利茅斯殖民者的必要。
他指导清教徒们如何用鱼作为肥料来种植玉米,又如何在玉米周围种植葫芦,这样藤蔓就能爬上玉米杆,以保护脆弱的农作物度过寒冬。由于他懂英语,清教徒们乐于让提斯昆成为英国殖民者和万帕诺阿格联盟之间的翻译和使者。
新大陆的南瓜、枫糖浆大大缓解了殖民者食物中缺乏糖料的困境,糖料作为当时旧大陆比较精英化的食材,逐渐变得平民化。
此外,殖民者们还从原住民那里学会了用蔓越莓制作各种食物和治疗外伤的药材,直到今天,蔓越莓仍然是新英格兰地区感恩节大餐重要的组成部分。
帮助殖民者故事的主角应该是这位叫提斯昆的原住民
冲突的发生
提斯昆死于1622年,当时他正在普利茅斯总督布莱福特手下做事。
他的死因现在难以考证,连葬在哪里都无从得知。印第安人的说法是,他死于瘟疫。有人则认为,他受到了族人猜忌,被暗中下毒致死。
如果后者就是事实,那么其实矛盾的种子,在双方交往早期就已深深埋下。
1632年,传教士约翰·艾略特从英国剑桥来到普利茅斯,他学习万帕诺阿格人的语言,并努力将基督教义翻译成Wopanaotaok(万帕诺阿格语),以便让原住民皈依基督教。然而,战争已经在路上了。
更多的原住民选择的是抵抗。清教徒们将这些抵制圣经的“野蛮人”视为撒旦。
现实的原因是,一些原住民部落选择与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对手们合作。
对印第安人来说,与其中一个部落成为朋友,意味着这个部落的敌人也会成为结盟者的敌人,而且从印第安人的道德立场来说,这种敌我关系不可妥协。
这条原则对清教徒同样适用。
比如居住在康涅狄格的佩科特人,不仅垄断了当地的毛皮贸易,还选择与荷兰人成为贸易伙伴,与当地英国殖民者自然摩擦不断。
1637年,英国人以佩科特人袭击殖民地村镇为由,联合亲英的,跟佩科特人也存在贸易冲突的莫西干部落,对佩克特人展开报复。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大量佩克特人被杀,剩余的少数幸存者被迫逃离故土。
佩科特大屠杀成为感恩节背后血腥往事里,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他们跟在普利茅斯庆祝感恩节的原住民不是一群人。
万帕诺阿格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起初,新英格兰殖民地和万帕诺阿格人还维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盟。
感恩节故事里的另一位主角,万帕诺阿格酋长马萨索伊特,就活到了1662年,寿终正寝。
被立为雕像纪念的酋长马萨索伊特
但是他的儿子瓦姆苏塔(Wamsutta)继位不久,便开始反悔父亲与殖民者订立的盟约。
这是因为殖民者和原住民的冲突是深入到生活方式的。
尽管印第安人都很积极参与欧洲人的皮毛贸易,也能接受相关利益的收买或谈判。实际上,印第安人的产权意识与旧大陆的居民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很多北美原住民以类似于游牧的方式,随着一年四季在不同地方生产或定居,避免较低的耕作和采集水平,把一片地方的资源消耗殆尽。因此,他们认定的部落领域,实际上包含了一年四季可能会迁徙到的地点。
在族内,许多北美印第安部落仍停留在原始公有制,以村落为共同体,作为产权的单位,由部落的高层进行分配。这种初级的产权模式,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产权分割或者转让,加上印第安部落认定的领域比实际居住空间还大,就算北美地广人稀,与邻居发生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印第安道德传统里,与争夺空间的敌人成为朋友的人,也会自然而然,被连带成为一起争夺空间的敌人。反之,就算已经结为盟友,也会因为随时可能发生的冲突反目成仇。
殖民者莫顿对此就很有意见,他认为,假如英格兰的乞丐像印第安人一年四季都能获得食物,那大街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挨饿的人。
不过,他也许不知道,在食物短缺时,很多原住民能连续10天忍饥挨饿。
印第安人能在一年四季轻易获得食物,除了北美物产丰饶,更大的可能在于他们熟悉如何采集和耕作。他们知道如何保护农作物渡过严寒,知道在8-10月适合狩猎和捕鱼的季节去哪里采集食物。
那些讲究清规戒律,以牛羊肉为主要肉类来源,平时连海鲜都很少吃的清教徒,在印第安人看来,才是最大的浪费。牛羊牧场对环境的改变,也使以狩猎为主的印第安人难以接受。
客观说,就算在欧洲人的风评里,当时的新英格兰农民也是出了名的粗制滥造,他们是“世界上最粗心、最物质的一群人”,“从没有任何国家的动物受到这么糟糕的对待,它们一直到死都在拉车驮人。在喂养方面,就是把它们扔到树林里放任自流”。
事实上,相比起弗吉尼亚的农民,说着诺福克鼻腔音的扬基佬在暴殄天物方面,还是比较收敛的。
万帕诺阿格人与殖民者关系的恶化,很大程度就在于殖民者不断向原住民寻求土地交易。
瓦姆苏塔的部落已经进入了英格兰人的商业体系,经常性地靠出卖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但既然都是做交易,找更远的康涅狄格、普罗维登斯做交易,所面临的土地冲突显然比邻居普利茅斯更少。
普利茅斯殖民地也认为瓦姆苏塔的交易存在问题。
双方矛盾尚未解决,瓦姆苏塔就病死了。
继位的是他的兄弟梅塔克姆(Metacom),又被英国人称为菲利普王。这位菲利普王就不如父兄那么好说话,直接把兄弟的死因归结到殖民者身上。
传教士约翰·艾略特的印第安学生,基督徒约翰·萨萨蒙(John Sassamon),向普利茅斯报告了原住民部落准备袭击殖民地的计划,结果意外被人杀害。
殖民者认为万帕诺阿格人毫无诚意,为了重新订立和平协议,要求对方交出所有枪支,并绞死三名涉嫌刺杀萨萨蒙的部落成员。
原住民与殖民者在交涉未果后,终于爆发武装冲突。
菲利普王领导万帕诺阿格、尼普穆克、波坎塔克和纳拉甘西特部落发动起义。这是新英格兰殖民地建立以来面对原住民最大规模的战争,虽然持续了不到一年,却引发深远影响。不少殖民地定居点被破坏,疲于奔命的民兵在一些战斗里损失过半,相应地,殖民者也对原住民的村庄展开报复。
菲利普王战争成为殖民地居民长久的心理阴影。一向反对持枪的宾夕法尼亚贵格会教徒开始考虑组建民兵的可行性。直到美国独立以后,面对又一个了解英美文化,能联络南北部原住民的领袖麦吉利夫雷,总统华盛顿和战争部长诺克斯仍然决定以绥靖为主,避免爆发又一次菲利普王战争。
最初的清教徒和原住民也不一定想到故事以菲利普王战争为结局
万帕诺阿格人从感恩节故事的主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只是开始。
殖民者和原住民的关系,在新大陆移民的西进浪潮中,一步步恶化,这种对立几乎贯穿20世纪以前的美国史,到印第安战争结束的时候,南北战争已经过去将近30年。
各过各的感恩节
每年选一天过感恩节的传统,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反而从新英格兰传到整个北美殖民地。
殖民地时期的感恩节,不存在规范一说,很多现在沿袭的传统,是很后来才逐渐形成的。
包括那个最著名的普利茅斯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共度感恩节的故事,在当时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今天。
以17世纪30年代的马萨诸塞州为例,每年感恩节的时间,分布的跨度从6月到10月。理由也五花八门,有庆祝种植园开辟的,有作为教会节庆的,也有庆祝丰收的。像1637年,就以8月12日为感恩日,因为那天殖民地军队对佩科特人的战争取得大胜。
这些感恩的内涵,无一不是承接自天主教会,表达对上帝感谢的仪式。
所以,早期的感恩节,首先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
1777年,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有意识制定一个全国性进行感恩的节日,目的固然是为了纪念独立,更重要的是吗,“为了庆祝上帝保佑他们守住不可剥夺的权利和自由”。
1777年,大陆会议认定的感恩节是12月18日,节日本身不具备规范性,仅仅是大陆会议向各州提出的建议。因此到了第二年,感恩节又改为12月30日(当年最后一个星期三)。
毫无疑问,这种建议是得到了一部分高层的默许。
其实,前两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和约翰亚当斯都曾公开呼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感恩节的日期,以便统一向上帝表达庄重的敬意。
著名反联邦党领袖杰斐逊
不过,到了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时候,他不仅是个州权主义者,还是支持强政教分离。因此,他认为,虽然美国人早有向上帝感恩的传统,但具体日期一向五花八门,不仅每年不固定,每个州也各过各的,何时过节,应该由每个州自己决定。而且,感恩节作为一个宗教含义比较浓的节日,也不适合国家出面制定。就这样,全国性的感恩节一事,才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定下来。
有一些美国总统还是念叨感恩节的。比如麦迪逊,1815年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后,就感激涕零发表感恩演说,感谢上帝和前线将士又一次把老家伙从大英帝国的惩戒前救下来。
同时,政府不管事,丝毫不影响感恩节在民间传播的热度。尤其是重视过感恩节的新英格兰人,把这个传统从北方带到南方,又从东海岸带到西部。
比如密歇根地区,1837年才正式设州,但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当地领导人刘易斯·卡斯在1824年11月就宣布过感恩节的决定。
五大湖的俄亥俄、伊利诺、爱荷华州紧随其后。
1845年,路易斯安那成为第一个过感恩节的西南州。
到19世纪40年代,将感恩节制定为公共假日的州里面,既包括新英格兰各州,也包括深南各州,新加入不久的得克萨斯州也位列这长长的名单里。
新英格兰人常见的感恩节食物
接下来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
奴隶制与废奴的冲突愈发不可调和。经过反复的扯皮,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和威尔莫特妥协案依然不能阻止内战的爆发,曾经一起过感恩节,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墨西哥打得割地求和的迪克西和扬基佬们,兵刃相见了。
战争经过就不细说了。
值得细说的是,战争也没有打断感恩节传统的进一步强化。
南北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862年,南方联盟总统戴维斯选择了9月的一个星期四,作为感恩的日子,感谢上帝保佑他们在马纳萨斯取得胜利。
无独有偶,联邦总统林肯也在同年4月13日发表感恩演说,号召合众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尽快恢复和平。
州长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自己州的感恩节发表各自的演说,当作向不同阵营站队的公告。
现代感恩节的形成
1863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将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全国性的感恩节。
林肯在感恩节演说里再次传达了感谢上帝,恢复和平的希望,也构成感恩节传统里的两大内核,宗教性和美国国家统一的体现。
到1864年,内战还没结束,但纽约人给刚取得葛底斯堡胜利的联邦士兵送去了成吨的火鸡、馅饼和自制食物,作为感恩节的礼物。当时最好的餐厅Delmonico 's甚至直接派遣他们的厨师到前线服务,犒劳疲惫的士兵。以家乡的味道鼓舞联邦士兵继续战斗。
吃完了好干活
至于为什么杰斐逊总统时期,政府放弃制定全国性感恩节,而此事最终被林肯定下来。
因为内战以后,联邦权力空前凌驾于州权之上,导致处于地位的新英格兰文化,有把自己传统推广至全国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另一部分原因在于19世纪中期,美国出现第二次宗教觉醒运动,宗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较建国之初更为强大,作为宗教“不可知论”派直接继承者的共和党,也有将宗教文化渲染于世俗的想法。因而感恩节从原来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就这样被制定为国家公共的节日。
不过,感恩节的推广,有政策原因,也有民间传播的原因。
虽说是林肯把日期定了下来,但具体上说,还要归功于萨拉·约瑟夫·黑尔。
这位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主张废奴、解放女性的女作家,从1846年开始,就为制定全国性的感恩节而奔走。当时南北矛盾正在酝酿,萨拉认为,如果有一个指定的节日,让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庆祝国家的祝福,内战就可以避免。
作为Godey 's的编辑,是萨拉首先决定以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推广开来。她以新罕布什尔州家庭聚会的故事、社论和食谱为题材,向全国推广新英格兰庆祝感恩节的方式。为此,她给美国总统和各州州长写了很多信,影响了很多州选择11月的星期四作为感恩节,间接推动着感恩节日期的统一。
感恩节之母萨拉
南北战争毕竟是一件影响非常重大的事情。美国建国以来,从来没有一场战争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在战争前,南方人和北方人各有各的崇高理想,或是为家园作战,或是为国家战斗,然而战争的结果让很多人一无所有,老兵们开始怀疑他们为之牺牲的理想,战争摧垮了一代人的信条。尤其对于骄傲的南方人,失败不仅是理想层面的,还导致很多人现实层面的流离失所,而重建时期的暴力事件,进一步激化南北矛盾。
南方人从心理上拒绝林肯定的感恩节,认为这就是扬基佬的文化入侵,属于将废奴思想强加于南方。
里士满人对哥伦比亚特区“令人反感”的感恩节宣言发表了一篇严厉的社论,认为这个节日除了剥夺人们一天的工资和鼓励酗酒之外,什么也没有做。至于北方人的社会,更是被抨击到骨子里,“在新英格兰的范围内,他们有一个疯狂的社会,在那里,他们除了恶作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对健全的宗教、道德和爱国主义造成了不折不扣的伤害。”
直到1884年,老南部州阿拉巴马,才开始引进北方的感恩节。
之所以如此,无非在于联邦政府在激进废奴者认为的“重建失败”之后,下放南部各州更多的自治权,与此同时,镀金时代的资本狂潮和关税逐渐下调,为战后和解提供了物质基础。大量北方劳动力和投资者,跟随铁路一起南下。连一些参加过内战的南方老兵,都公开欢迎北方老兵再一次“沿着海岸进军”,来建设新南部。
到美西战争时,共和党的麦金莱总统再次发表感恩节演说,不少南方人开始接受了这个节日,这也为20世纪感恩节消费文化在全美国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南方人在接受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同时,还保留最后的倔强。
当地的厨师会根据传统,把扬基人的南瓜经常被改成南方人喜爱的甘薯。
迪克西的改造基本上是进一步增加热量
2023年的感恩节不是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原因与1939年罗斯福制定的法令有关。
1939年的11月也有5个星期四,这样一来,“最后一个”星期四就与“第4个”星期四的概念发生了分离,全美零售干货协会要求把感恩节进一步固定在“第4个星期四”,以便延长假日销售活动的时间。此事引起不小争议,经过参议院和众议院两年多的扯皮,才终于决定下来。
被火鸡征服的美国人
刚来到新大陆那批五月花号的乘客并没吃到多少火鸡。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传统是慢慢形成的。
为了解决冬天的饥馑,肉质厚实、营养丰富的火鸡,就逐渐成为讲究营养、不那么讲究口味的清教徒的盘中餐。
有些人更是把火鸡推到了崇高的地位。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4年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就建议,野生火鸡比大陆会议选中的秃鹰更适合作为美国的象征。他认为,火鸡是“一种更受人尊敬的鸟”,是“真正的美洲原住民”,“虽然有点虚荣和愚蠢,却是一种勇敢的鸟”。
前面提到的感恩节之母萨拉也为火鸡文化的推广做出一定贡献。
在她早年的作品《南北生活》(Life North and South)里,生动描写了火鸡是怎么被尊崇地放在由牛肉、猪腿、羊腿和蔬菜垒起来的金字塔顶多,又怎样四处散发着香气。
传播媒体的发展也推动火鸡文化的发展。
1890年的报纸刊登了一份标准的烤火鸡流程,告诉人们如何清洗火鸡,如何用面包、肉类填充火鸡,要烤多长时间,如何在烤的时候不断涂上黄油。
20世纪初老进步人的创造力比现在只会破坏和解构的小激进分子强多了
1920年,费城金贝尔百货公司(Gimbel’s)赞助了一场游行,4年后,梅西百货公司(Macy’s)发行规模更大的感恩节游行。很快,感恩节游行成为假日购物的开幕式。
美国总统也深受火鸡文化的潜移默化。
据说从林肯赦免了儿子泰德(Tad)的宠物火鸡开始,越来越多美国总统会在感恩节从千万只准备葬身美国人腹中的火鸡中,专门挑选出一只来赦免。
2007年11月20日,小布什总统更是同时“赦免”了两只火鸡。这俩还被空运到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在那里担任迪士尼世界感恩节游行的荣誉司仪。可以说把“赦免火鸡”这种政治作秀和消费文化的结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人征服北美,火鸡征服美国人
今天的原住民
至于发生在普利茅斯那个感恩节故事的主角,万帕诺阿格人,虽然他们的历史角色已经从前台退出,但至今仍顽强地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就如他们自己的口号,“We are still here”。
清教徒们登陆前,超过 5万人的万帕诺阿格部落,现在还有4000 - 5000人,原来的万帕诺阿格人有69个部落,现在只剩下6个部落社区。
尽管如此,We are still here。
一方面,万帕诺亚格人仍然通过口头传统、仪式、万帕诺阿格语、歌曲和舞蹈、社交聚会、狩猎和捕鱼来延续他们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万帕诺阿格部落接受了现代文明。他们的部落由部落委员会管理,其成员由主席、副主席、秘书、财务主管和七名理事会成员组成,全部由部落的登记成员民选产生。酋长和巫医是作为部落传统,保留终身的议会身份。
他们现在正为经济自立努力着,每年还会举行蔓越莓日和Moshup传奇选美等庆祝活动。
1970年,万帕诺阿格领袖弗兰克·詹姆斯受邀在“五月花”号航行350周年的感恩节纪念日上发表演讲。
他的演讲呼吁人们重新关注原住民苦难的历史。
有人告知他这样的内容是具有煽动性的,并给了他一份修改过的讲稿,但他拒绝宣读。
从这以后,感恩节也是全美国印第安人的哀悼日。
美国人制作了一款Wampum腰带(象征菲利普王)作为纪念品。这条极具象征意义的腰带会在纪念期间巡游英美的土地,以英国人、美国人和万帕诺亚格部落成员为主角表演戏剧,讲述万帕诺阿格人的故事。
与感恩节互为一体的哀悼日
原住民也许后悔过当初帮助殖民者,但帮助他人作为一种道德,是不会过时的。
"To be Wampanoag is inside you. It's really something that you can be proud of."
感恩节与哀悼日就这样成为一个共同的文化象征,纪念殖民者和原住民共同的历史。
就如同天主教徒也会过感恩节一样。
虽然感恩节的故事主要由逃离英格兰的清教徒讲述,但天主教徒也同样通过这个节日,纪念英国的天主教徒,纪念托马斯·莫尔、约翰·费舍尔、埃德蒙·坎皮恩等人因为王室不公正的法律而殉道,那是同样使清教徒来到普利茅斯的不公正的法律。
消费文化还可以将宗教理念进行世俗化道德的改造。
早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报纸,已经反复在感恩节强调人人平等,不要忘记救助不幸的主题。
很多文化就这样通过消费方式扩展,而文化内在的含义,纪念或是感谢,最终又回到人类共同的道德认同上。
天主教徒庆祝感恩节的作品
查看原图 3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