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扮成各种鬼怪的洋节,到中国化的cosplay“百变大咖秀”,这一次,万圣节被玩出了新花样。
传统意义上的万圣节,在商家包装之下逐渐推广开来,而如今已经渐渐成为了年轻人放松娱乐的新方式。
万圣节变成了“百变大咖秀”,早已不是原本的万圣节了。
如今,上海街头,各路明星纷纷出没,荧屏银幕经典角色形象复活,不仔细看,真的是就是本人现身。
从“向太”和“安陵容”引爆热搜,到“那英”与“王菲”共舞掀起一波回忆杀,还有紧跟时事的疯马秀表演的“Lisa”,以及穿着印了经典台词“哪里贵了”的卫衣、手拿眉笔的“李佳琦”……
虽然每一年万圣节都会有着本土化的cosplay,尤其像《甄嬛传》中的“安陵容”都是每一年的热门人选,不过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出圈,还真是少有的。
就连知名大V胡锡进都忍不住点评了一番。
他直言“又一个洋节万圣节被中国的小青年们生生给‘中国化”了”。
在他看来,这些扮相比那些洋死鬼的样子可爱多了,甚至还说这是万圣节全球变异的开始。
最后他更是呼吁国人别怕洋节,因为靠着这些小青年们,过着过着就会把它们过走样成中国的别一番模样。
是的,洋节的中国化早已不再新鲜。从万圣节传入中国伊始,争议四起,一度更是直呼狼来了,文化入侵。
当然,那些年万圣节等洋节日都不同程度的遭遇过抵制。而其实一开始确实是商家谋利的工具,靠着炒作而火起来的,在年轻人中间传开。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的本土化,这些洋节日就逐渐被同化了。
但即使如此,争议依然不断,毕竟这不是本土节日,不管再演变骨子里还是洋节日。
当然就像大V胡锡进所说的那样,不要怕这些洋节日,它在变异,它在本土化,最终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新的娱乐方式。
过洋节日,早先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可是时代不同了,节日内容与形式都大变样了。如果再以此观点和认知去评判,那么就显得有些片面了,这背后更是透露着一种胆怯害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但是如今本土化的改造,逐渐中国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宣扬有了新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包容、兼收并蓄的体现。
这就好比双方的博弈,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文明自我更迭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去宣扬我们自己的文化,毕竟如今年轻人越来越对我们的文化有信心了,都在想着各种方式去推广。或许某一天,国外的万圣节也会出现我们文化的内容,或者说万圣节不再是西方的代名词。
另外,如今的万圣节,年轻人们可以任意cosplay玩梗,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快乐的追逐。
所以,过这样的洋节日,早已不能简单的乱扣帽子了。
当然,关于它的争议还会继续,就像有网友说的“过这种节日就崇洋媚外,搞噱头,让牛鬼蛇神在大街上乱窜,很不合适!”
但要看到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宣扬和展现我们自己的文化,况且这本身就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文化自信。
实际上,这种形式的cosplay玩梗早已不新鲜了,尤其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
各种经典IP、热门人物都被cosplay拿来娱乐,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人物,还有今年爆款电视剧《狂飙》中的角色人物等,都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大家模仿着。
这不,不久前模仿张翰,靠着简单易学的甩手动作,加上极具魔性的背景音乐,22岁的佛山小伙火出了圈。
还有模仿鹿晗的鹿哈更是赚了盆满钵满。
短视频平台上还有着模仿刘德华、周杰伦等巨星的,还有模仿那英的“这英”。
而在短视频平台流行开来之前,模仿更是无处不在,不过并不像如今可以通过网络被更多人知晓罢了。
所以,如今的万圣节的cosplay,不过是这些的升级和延续,与西方的万圣节早已不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cosplay也是存在风险。
尤其是模仿明星的Cosplay更是涉及到侵权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娱乐目的,而非以营利为目的免费出游表演,并未影响影视作品的正常使用,也未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那么就是合理使用范畴,不构成侵权。倘若有着盈利或商业目的,或者丑化明星那么就会构成侵权。
但像万圣节这种个人行为,只要守住底线,在合理范围内的Cosplay,自然一般情况下都是不构成侵权的。
万圣节的Cosplay,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发疯文学”,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扮作他人,玩梗逗乐,尽情释放自己,至于其它任人评说吧。但要注意风险问题,就是要守住底线,不可以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