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建小康
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工会和工人阶级进入新世纪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大会制定的方针任务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于创立好新世纪中国工运的开局意义重大。
会议现场。
新世纪、新问题
党的十五大和工会十三大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在新世纪实现了“三步走”中的第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新阶段有新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稳步推进,客观上却出现了工会会员大幅减少、职工队伍层次结构失衡、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失;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非公企业蓬勃发展,工会组建工作面临挑战;劳动关系多元化产生出大量新矛盾和纠纷,影响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这些新变化要求各级工会必须充分履行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努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此,1999年10月,全国总工会第十三届三次主席团会议明确提出实现工会工作“五突破一加强”的工作思路。在它的引领下,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努力,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经济利益,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推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工作得到加强,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其他各方面工作,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总体水平,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都取得新进展,展现出新的蓬勃发展之势。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十六大还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党的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接。党的十六大为中国工会十四大的召开提供了根本指导、指明了方向、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努力开创新世纪工会工作新局面,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2003年9月召开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们向新选举产生的十四届执委会、经审会祝贺。
举盛会、建小康
2003年9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1698名正式代表和253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向大会作了《我国工人阶级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祝词。祝词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国家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提出工人阶级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发展先进性。要求中国工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要求工会组织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的报告。报告在总结工会十三大以来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大会作了当前经济形势报告。
经过全体代表认真审议、充分讨论,并通过相应大会决议,批准王兆国所作报告;审议并批准李奇生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和李永安所作的经费审查工作报告;审议并批准《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
根据《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按照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经过充分酝酿,工会十四大通过差额选举,选举产生了由267人组成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和由40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在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无记名投票,推选王兆国同志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推选张俊九、孙宝树、周玉清、王东进、苏立清、张榕明、王瑞祥、徐振寰、陈秀榕、徐德明、黄彦蓉等11人为全总副主席。
成果丰、意深远
中国工会十四大是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国家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国亿万职工和广大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会圆满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它总结了工会十三大以来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的领导机构,并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工人阶级统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下,确定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依靠力量,提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举措。
大会修改了工会章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章程,确立为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将维权由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提升为基本职责等,这些修改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是工会工作新经验的概括和提升,也是工会十三大以来工会工作新进展的具体体现。
大会表彰了在工会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对全国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都是极大鼓励和鞭策。
大会结束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了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他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履行各项职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一届成果丰硕、意义深远的大会,载入新世纪中国工人运动史册。
(王永玺 戴文宪 原载于2018年《中国工运》)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