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新加坡,如何将绿色发展融入血脉中?

图片
置身于新加坡,很容易被绿色所包围。无论是随处可见的大片绿地和公园、街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是建筑物屋顶和中层露台上的“空中花园”,都让人几乎忘记这里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新加坡的“绿色”不仅停留在外表,也已融入血脉之中。为了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新加坡是如何推动全国可持续发展,打造更绿色的“花园城市”的?近日,随同中国记者访问团,记者前往新加坡一探究竟。
绿色建筑如何做到净零排放?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生机勃勃的“绿色”无处不在,但进入新加坡星展银行位于纽顿地区的办公楼,则更能体会到建筑内部的“绿色”。
图片
净零排放的新加坡星展银行办公楼,图片来源:星展银行
这栋四层楼高、有着30年历史的建筑原本每年的耗电量将近84.5万千瓦时。经过翻新后,大楼耗电量已降低70%。为了满足建筑其余的能源需求,屋顶上也最大限度地安装了双面太阳能板,供应建筑所需电力,以期实现净零排放。
一座容纳400名员工的大楼,要如何做到净零排放?跟随星展银行可持续性、企业房地产策略与管理部主管普莱斯考特·盖洛德(Prescott Gaylord),记者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绿色节能理念。
首先是尽量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自身产生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为此,楼内将10%的空间改造成无需空调的自然通风房间,安装了更节能的空气冷却系统,并在会议室使用感应式的空调和照明系统。
其次,则是尽量利用大自然中的能源和材料,比如利用环境温度加热饮水机热水,利用楼顶的太阳能板发电等。办公楼独特的“竹墙”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能帮助通风和降温,效果比化学涂层更佳。外墙上种植的植物,也能为本地一些濒危的蝴蝶和鸟类提供庇护。
这栋净零排放大楼的改造工程于2021年启动,部分改造费用由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新加坡建设局提供,以支持绿色建筑创新。
“在新加坡,2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因此让建筑更加绿色,将为达成零碳排放作出更大贡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李智陞说。
图片
新加坡绿意盎然的建筑,图片拍摄:裘雯涵
据悉,为了减少来自建筑的碳排放,新加坡建设局推出了“绿色建筑总蓝图”,定下了“在2030年前让新加坡(按建筑面积计算)至少80%的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一目标。蓝图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开发商和民众各司其职。一些企业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新加坡星展银行在接受政府的奖励机制后,甚至还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
新加坡如何处理垃圾?
乘船离开绿意盎然的新加坡本岛,往南约八公里外的实马高岛同样生机勃勃。虽然实马高岛是垃圾填埋场,但和想象中的脏乱不同,岛上不仅闻不到臭味,还生长着茂盛的红树林,海鸟和鱼类也在此繁衍生息。
随着人口增长,如何妥善处理生活垃圾也是新加坡面临的一大难题。1995年,新加坡开始建设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面积共350公顷。每天,运来的垃圾填埋物将会倾倒入预先做好封闭的水域中。在岛周围修建的堤坝内则铺有防渗透膜和海相黏土,防止有害物质渗透进海中。
图片
新加坡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图片拍摄:裘雯涵
基于新加坡垃圾处理中“减少、回收、再利用”的原则,来到实马高岛的垃圾只占所有垃圾的10%左右。
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介绍,2022年新加坡每天大约产生约2万吨垃圾,其中约41%被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焚烧过程中不仅固体垃圾体积减小,热能还能发电。最后,只有焚烧产生的灰烬和其他不可焚烧垃圾才会被送至实马高岛上进行填埋。整体而言,新加坡每天的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7%。
不过,按照目前速度,实马高岛预计仍将在2035年填满。如何延缓这一期限?新加坡政府正努力激发民众和企业的积极性,从源头减少垃圾。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告诉记者,政府制定绿色政策方针并发挥带头作用后,还需民众与企业的配合,“没有民众参与,就不可能达到目标”。
拿垃圾分类来举例,为了达成在2026年和2030年将垃圾填埋量减少20%和30%的目标,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正采取购物袋收费等限塑令措施,另一方面也通过宣传可持续理念,鼓励国民改变生活习惯,做减少浪费的绿色公民。新加坡政府还敦促制造商也负起垃圾回收的责任,目前已要求电器企业负责电子垃圾的回收,将来还将要求饮料罐企业也跟进。
中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倡导可持续性生活,还是提升能源效率并采纳绿色能源方案,都是《新加坡2030年绿色发展蓝图》中所强调的重点。
该蓝图由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贸易工业部、交通部和教育部五个部门制定,主要包括建设大自然里的城市、打造具有韧性的未来、能源重置、绿色经济和可持续性生活五大支柱。
从政府出台各项政策,传达明确信号,为各行各业设下确切计划与目标,再到推动公众、企业合作以达成目标,新加坡一系列层层配套、根据发展灵活变动的计划正推动全国性的可持续发展运动,为新加坡人创造绿色、宜居的家园,发展绿色经济,乃至提升国家竞争力。
眼下,不只是新加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国际合作对于全球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至关重要。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就已在共同领域展开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近年来,两国正推动在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双方还通过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多项政府间合作试点项目,打造具有能源效率以及气候韧性的城市,这也有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李智陞还指出,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未来,在绿色“一带一路”方面将出现更多契机与机遇。中新两国的合作项目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也将为“一带一路”带来更多绿色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