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英国、法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卞玮 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去年,在上海工作的90后钟羽晨一进商场,就直奔潮玩店泡泡玛特(POP MART)购买盲盒。那时候,她对拆盲盒的兴趣很大,最喜欢泡泡玛特的“食梦动物”系列。用她的话形容就是,从拆开包装到看到造型,再到摆设在家里的这一过程,都给她带来极大的愉悦感。而在将这一系列差不多集齐后,钟羽晨对盲盒潮玩也失去兴趣,“除了IP联名款,常规款的相似性太高,猎奇心理没有了。”
钟羽晨对潮玩瞬间“上头”,又逐渐“不爱”的过程成为很多潮玩消费者的真实写照。潮玩的“降温”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态度上,也反映在“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过山车”般的市值中。2020年,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涨幅100%,股票总市值达1063.82亿港元。目前,泡泡玛特市值236亿港元。距离上市后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蒸发超千亿。
以泡泡玛特、52TOYS为代表的潮玩品牌在过去两年带火了中国潮玩市场以及相关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就新增超400家潮玩相关企业,同比增长54%。不同盲盒承载着不同的个性,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的情绪价值。但随着潮流趋势变化,以及各地陆续推出针对盲盒规范的举措,消费者对“盲盒经济”的质疑声也渐起。
资料图
钟羽晨不再热衷于收集齐同一系列潮玩手办,“总是抽不中喜欢的,我甚至猜测门店是不是都不把网红款摆出来;其次,我可以选择明盒或者去二手平台直接买自己喜欢的,没必要买盲盒了。”
盲盒潮玩在国内市场遭遇考验,在海外发展同样也面临不小挑战。去年1月,泡泡玛特英国首家门店在伦敦市中心的沙菲兹伯里大道开业,在店门外的街道上,时常会看到有规模不小的排队人流等待进店参观。但对于盲盒销售模式,大部分英国消费者仍然存在好奇心甚至是陌生感。消费者买的是玩偶设计,还是撕盒子的快感?不同群体观点不同。伴随英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物价水平推高商业运营开支,英国本土消费者普遍选择更加保守的消费。
在法国,泡泡玛特将门店设在了巴黎中心寸土寸金的沙莱特商圈。《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走访泡泡玛特巴黎店时发现,法国人对盲盒这一陌生的产品好奇有余但消费不足。不断有路过的法国人被店门口的巨型手办吸引探店,但打量一圈后真正买单的并不多。泡泡玛特的出海遇冷,可能是萌文化与法式风情的化学反应有限,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法国年轻人对于可爱风的热情远不如亚洲消费者,最小尺寸手办平均16欧元(约合人民币120元)的定价也是令法国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注重实用和自我享受的法国年轻人更愿意把这笔钱花在美食美酒上。
对此,文化产业评论主编、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文化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年轻群体中都具有市场价值。不过,潮玩文化产品像其他的文化产品出海一样,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审美观念,潮玩产品的吸引力可能会因此而有所差异。泡泡玛特或其他中国潮玩品牌在出海时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定位。这就要求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确保产品与当地受众的共鸣,以及与当地文化相契合。同时,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中国产品的知名度需要不断建立和加强,因此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对于吸引当地年轻人至关重要。此外还要注重海外市场的渠道、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的建设。
查看原图 24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