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屠晨昕
图源IC PHOTO
今天,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出坞的“爱达魔都”号刷屏了。
庞大、时尚、拉风的豪华邮轮背后,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大明珠”——航空母舰、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即将全部被中国摘下。
而这样的国家,放眼整个蓝星,只有一个。
2008年,国产“大鹏昊”号下水,打破了韩国对LNG船的垄断;2022年,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终结了美国对超级航母的垄断;而眼前的“爱达魔都”号,有望结束欧洲对豪华大邮轮的垄断历史。
600年前郑和宝船曾冠绝世界、扬威四海,但随后中国造船在低谷中徘徊了数百年。直到2010年,中国首次拿下造船市场份额世界第一,并连续稳坐了13年。去年以载重吨计,中国造出了全世界一半的船舶。
更惊人是今年4月,全球新船订单量中国一举拿下76%,远远超越了韩国的20%,而且在LNG船领域对韩国发起了强烈的冲击。
中国造船是如何一路筚路蓝缕艰难驶向蓝海的?浙江造船业在这块拼图上扮演了什么角色?且听潮新闻记者为你慢慢道来。
图源IC PHOTO
(一)“襁褓中的孩子”要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究竟多难?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们的船舶工业奋斗了20多年。尤其在1960年中苏交恶后,苏联撤回了所有技术专家,同时西方也对中国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
中国造船相当于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还没断奶就被迫自力更生。
由于国防压力,我们很长时间里主要只能造军舰。然而,民船才是造船业的需求主力。
根据舒德骑《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一书中记载,1970年代,中国没有自己的远洋船队,外贸海运70%要靠租外国船只。1970年租金达到7400万英镑,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我国造船能力严重不足,只能满足本国需要的1/10。
当历史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页,国际环境变得相对友好,国防压力大为下降。但因海军需求减少,很多船厂陷入困境。
同时,在战后30多年里,国际造船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1956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且常年占据约50%的全球份额。1970年代韩国提出“造船立国”,1981年就成长为世界第二,并在2000年超越日本问鼎世界造船业。
当中国人还在为1万吨散货船出海而欢腾时,日本建造的48万吨巨型油轮已经下水。西方已经在构思设计100万吨的超级油轮了。
当时国内并没有多少需求,中国造船厂被逼着冲进国际市场,与日欧造船厂正面交锋,去“虎口夺食”。
1978年5月,六机部邀请日本专家团到中国造船厂考察,三菱重工高级工程师古贺繁一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造船水平至少落后世界25年”。
因此,中国造船想要正面硬刚日本,那就相当于小学生挑战大学生。但是中国造船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努力抓住一切可以掌握的资源。时代的机遇,也恰好在此时出现。
1982年,万吨轮“世沪”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命名交船。图源IC PHOTO
(二)只花国家引进一条汽车生产线的钱,怎么崛起?
在中国造船业崛起的关键节点,两位浙江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便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世界船王”包玉刚及其胞弟包玉星。
包玉刚恰好是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同为宁波人的卢绪章的妹夫。有了这层关系,加上包玉刚深厚的爱国情怀,1980年3月,六机部部长柴树藩顺利地把“世界船王”请到了北京。包玉刚爽快地答应将原计划在日本建造的两艘2.7万吨散货船,转交给大连造船厂建造,这便是“长城”号和“远望”号。
不过,支持归支持,生意归生意。包玉星提出,要按国际惯例,由英国劳氏船级社验收,建造要按国际标准和规范来。拿到标准的专家们傻了眼。三大本的《技术说明书》,大到主机、舱室、发电机,小到床下的鞋柜、床铺的壁灯,都有详细的技术说明。
按合同,18个月内完工交船,最多延期1个月,之后每拖1天,罚4500美元的违约金。超期150天以上,船东就可以弃船。
那年入冬,大连造船厂油漆车间年过半百的老工人杨瑞福,患有冠心病、气管炎,听说要建“长城”号,他打消了提前退休的念头,自告奋勇挑起了油漆组组长的重任。
厂里30多位已经退休的老工人,主动找到厂长孙文学,要求回厂参加“长城”号的建造,不要厂里一分钱公司。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他们每天从家里带饭进厂后,给他们解决一下中午热饭的问题。
从机关科室到后勤班组,请战书、决心书像雪片一样向厂党委飞来。没有人叫苦,没有人骂娘,因为大家知道这条船的成败,对国家意味着什么。
工人王忠川在舱底干活时,被飞起的毛刺崩肿了双眼,当医生给他包扎时,他竟苦苦哀求医生只给他包扎一只眼睛。刚包扎完,他又回到舱下干了起来。
女焊工郭玲华在夜里爬上40多米高的立柱作业,当第一个立柱焊完,她几乎站不住了。嘴上起了一串水泡,眼睛变得通红。可稍事休息,她又爬上了第二根立柱。整整四个昼夜,焊完四根立柱,她像脱水一样,瘦了一圈。在厂里的技术比赛里,郭玲华和6级工老师傅并列第一。
1980年冬天,劳氏船级社监理艾伦走上了大连造船厂的船台。他手里拿着一个油漆厚薄测量仪,往刷好的油漆上一量,大叫:“不行不行,这里薄了2微米,必须重来!”这个50多岁的英国人近乎变态的要求,教会了中国工人如何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好船。
1981年2月20日,“长城”号开始分段合龙大决战。合龙完成后,艾伦开始对长、宽、高等5项主要尺寸做最后测量。
197米的长度,他测出来的误差居然只有两毫米;23米宽的船身,误差为零!就连德国和日本的造船厂,这样的结果也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第一次按劳氏规范造船,怎么会干出这样的绝活来?
艾伦和这条船较上了劲。他复测完第五遍,终于相信了。他翘起大拇指:“十分完美!没想到,真没想到。”
在长达300多天的首航中,“长城”号在世界三大洋航行52000多海里,全部仪器仪表工作正常,上万米的焊缝无一破裂,顺利返港。随后,包氏兄弟又追加了6艘、总价达到1亿美元的远洋货轮合同。
撒切尔夫人出席“世谊”号出口船交船典礼。图/江南造船集团提供
1982年9月22日,这批订单中的“世谊”号建成时,包玉刚还专门邀请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上海为“世谊”号剪彩,也是为中国造船站台。
中国造船一炮打响,国际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1980年到1982年,中国签订了77艘出口船舶合同。建造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建立了与世界接轨的建造规范及设计标准,实现了造船业体系的转型升级。
1982年到1997年,中国造船1415万吨,向德、美、法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100余万吨,出口船占总造船吨位的80%,赚的几乎都是外国人的钱。
1994年,中国超过德国,在世界造船业里仅次于日韩,船舶工业成为了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国家在此期间对船舶工业投入的资金,只相当于引进一条汽车生产线。
2022年5月23日,沪东中华造船厂工人在切割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的板材。图源IC PHOTO(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三)冲击高端一次次成功,如何做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韩船厂为了自救,通过降价,来抢中国造船业的散货船、油船、小型集装箱船等低端市场。很多中国船厂赔钱挣吆喝,再次陷入困境。
当时,中国选择了向日韩擅长的高端领域发起冲击。正是这个决定,让中国造船业走上了世界巅峰。
“为鼓励国内造船厂的转型,国家先是取消了对远洋货轮等低端船型的税收优惠,然后通过多项政策引导造船业往高端转型。”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胡强生告诉潮新闻记者。
首先瞄准的就是LNG船、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技术难度高、附加值高的船型。
1997年,沪东中华造船厂耗巨资从法国GTT公司引进了薄膜型LNG船技术。经过了十年艰苦的技术攻关,2008年4月,沪东中华交付了首艘国产LNG船。到2022年,沪东中华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同时建造NO96、MARK Ⅲ两种LNG运输船的船企,其第五代LNG船“长恒系列”相比于第一代,日蒸发率的关键指标上从0.15%下降到了0.085%。
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LNG船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态势,2019-2021年新船成交量分别为60、53、86艘,2022年猛增到178艘。
在这一被韩国视为禁脔的领域,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难以阻挡。去年上半年中国的份额还仅有10%,全年竟然达到了28%。这一“战场”不再是沪东中华一家“孤军奋战”,江南、大连和扬子江三家船企也实现了零单突破。
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追赶上日韩。2010年,中国造船厂的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指标首次同时冲到世界第一,并且连续霸榜多年。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报告表明,2022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国有12种的新接订单位列世界第一。在主流船型中,新接集装箱船占全球的56.8%、油轮占66.1%,传统“拳头产品”散货船占74.3%,汽车运输船占比更高达88.7%!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强劲,今年前4个月出口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内需旺盛,国内船企开始大批建造汽车滚装船,上海大众、广汽集团等汽车厂商都建立自己的船队。”中远海运集团资深船长朱广春告诉潮新闻记者。
“现在国产船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没问题了,就是在细节上和日本、欧洲还有一点差距。”朱广春介绍说,“比如通信导航设备、电子海图、罗经还是以日本产品为主流;远洋船的主机,首选还是欧洲的MAN、BMW等老牌子的,毕竟德国机械有传统优势,国产主机有,但还比较少。”
“梦想”号豪华邮轮靠泊六横岛上的舟山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号码头。通讯员 程霖 摄
(四)造船历经坎坷,修船却领先世界,浙江凭啥?
浙江有众多的岛屿和7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只能修造小渔船。
“2003年以来,造船业一改以往低迷状态而成为高盈利行业,浙江大量民营企业进入造船业掘金,船厂像雨后春笋般出现,造就了浙江造船的一段辉煌历史。”胡强生说。
舟山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舟山船舶工业就成为舟山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年舟山造船业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分别占全国的13.7%、17.3%、15.1%。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航运业,2010年代曾有大批浙江船厂倒闭。”据胡强生介绍,这几年除舟山长宏国际修造有限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外,大部分船企订单少,利润薄。
根据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2年浙江船舶工业总产值366.2亿元,其中造船产值同比增长36.5%,修船产值增长17.4%。其中手持订单方面延续近2年来持续增长的势头,同比增长42.9%。
根据航运界网评选出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50大造船厂,浙江船厂共9家,仅次于江苏的16家,居全国第二。
“浙江造船行业待遇还是不错的,大学毕业2-3年后的年收入一般能达到15-20万。但地理位置一般比较偏远,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所以企业用工普遍紧缺。”胡强生说。
“相对于造船,浙江的修船完全可以说是领先全球。”胡强生告诉潮新闻记者,业内人常说“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全球前十的修船企业,就有三家在舟山六横岛!
“舟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邻吞吐量霸榜全球13年的宁波舟山港,以及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离繁忙的国际航道特别近,修船需求极为旺盛。”
胡强生分析认为,浙江不仅是长三角和东部沿海的要冲,而且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舟山船企已能为豪华邮轮、液化气船、滚装船等高端船型进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维修项目,不断强化修船产业链优势,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查看原图 4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