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今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5月21日央视新闻)
实践表明,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社区家庭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将会扭转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局面,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提出,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医疗机构和服务对象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医院和患者关口前移,转为社区医院和社区居民。因为社区医院的方便性、贴近性,方便动用医疗资源,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之一,就是要没病先防、有病防变。患者一旦生病,家庭医生先把脉,然后判断这种疾病适合在哪里治疗,可以节约很多资源。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家庭医生首诊及双向转诊,恰恰就是最适合居民的。
然而,从实施情况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遭遇了“签约难”或“签而无约”。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如社区医院能力有限,政策环境对社区医院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宣传引导不够,部分百姓健康意识出现偏差等等。特别是基层医生配备数量有限,本身专业技能也存在不足,能打针、输液、诊断病情的全科医生很少;遇到一些稍微严重的疾病,也不能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导致居民无法对家庭医生建立信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遇冷。基于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综合施策使更多家庭医生走进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安心看病。
换言之,要让更多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积极扩充服务供给,扩大服务覆盖面,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提高激励和保障政策供给水平,并将签约服务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同时,还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社区医疗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居民知道这个政策,然后进一步引导,才能逐步实现社区家庭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特别是发展家庭医生,关键是壮大全科医生。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医院,成为家庭医生,以精湛的医术争取患者的认同,进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