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2014年由时任郧县县委书记胡玖明撰写的7000多字蹲点调查报告在公务员群体广泛流传,一些媒体以“调查报告怎么写?”为题眼转发该文,引起舆论关注。在这篇名为《大柳树村:感动·触动·行动》的调查报告中,胡玖明总结了自己蹲点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想。
为何这篇调查报告会再度引起关注?除了完全没有“八股式”调研报告的痕迹、真正全身心地扎下去融入群众之外,重要的一点在于其中体现的鲜明问题导向。正如报告中所写,以大柳树村为标本,对全县农村问题进行“解剖”。也正是基于深入的调研,胡玖明意识到“农村有些情况,就像小马试过的河水,既没有老牛说得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得那么深。听过、看过、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这里面有感动、有触动,也必须加快行动”。胡玖明通过在村里走访调研,他发现并研究解决了群众退耕还林补贴未发放、土坯房盖房盖不成、身份证年龄不一致拿不到养老金、孩子上学土路需硬化、医护人员待遇改善等一系列长期困扰群众、群众反响强烈却又无力解决的烦心事、挠头事,赢得了群众的真心信赖感激,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村书记”。
可以说,没有始终如一的问题导向,也就不会有如此扎实的调研成果。奔着问题去,朝着解决问题去,就是调研的根本目的所在。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重点突出了问题导向,系统梳理了12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并且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习主席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在调查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要聚焦最突出、最急迫、与其他地区之间差距最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想方设法把一线真实情况摸清楚,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应认识到,坚持鲜明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还只是我们调查研究的第一步,重点是要放在带着问题找寻答案、探索方法这一“下篇文章”上,把解决问题、赢得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调查研究,乃至其他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实效。
突出问题导向,需要把问题意识贯穿调查研究的始终。调研前要做好思考和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研不是旅游,不是“走秀”,不能打无指向之仗,必须有针对性,去什么地方、掌握什么问题,目标指向都要明明白白,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要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调研哪个环节;在调研中,尤其要带着问题仔细看、带着问题精细析,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敏锐捕捉,把握重点、看到难点,找到堵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在调查研究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在调查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问题整改的“靶心”,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完成调研后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把调研中梳理的问题、形成的思路、总结的经验,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办法和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确定性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整改,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去攻克,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实效,真正在解决问题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查看原图 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