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最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来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关心的内容!
前言部分
栖霞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部地区,大部分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是南京面向长三角区域的东部门户,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江苏全域发展的桥头堡。
2010-2020年十年间,栖霞区GDP翻一番,地区常住人口达到98.78万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栖霞区位于南京东门户, 下辖9个街道、126个社区。
栖霞区在生产制造和科教创新的领域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由“工业立区”、“产教兴区”迈向了“创新强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全区城镇化水平高度发达,是南京市科教创新资源和主导产业领先的东部强区。
基本信息
国土面积:395.4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98.78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1569亿元
注:本公示为征求意见稿,所有数据和内容以最终批复为准。
从目录看,总体规划共10个章节,下面我们来一一详细看看吧!
第一:凝聚共识,明确统一发展愿景
发展愿景与城市性质
发展愿景: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接南京都市圈,聚焦开放创新,立足三生融合,建设“创新创业增长极 明秀江山典范区”!
城市性质:双向链接的开放贸易枢纽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现代产业强区、江山融合特色彰显宜居城区。
发展目标与发展规模
至2035年,栖霞将实现常住人口142万、实际管理人口180万的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这5大战略分别为:生态优先、扩大开放、产业强区、创新赋能和品质提升。
第二:跨区协作,加快都市圈一体化
主要分为三点: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强区域跨界协作发展。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撑国家新格局:建设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格局的战略支点)
1,建设龙潭江海联运综合港,构建区域性多式联运枢纽,对外面向一带一路,对内面向长江沿线腹地,助推南京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
2,保障国家级综保区开放平台功能发挥,优先保障进出口贸易载体用地,争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支撑双向发展格局。
3,强化长江生态大保护,促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布局优化,加强生态修复和岸线开放,协同上下游共建“魅力扬子江”。
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南京都市圈东部地区)
推进都市圈生态文旅协同,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推进都市圈交通连接,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
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共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加强区域跨界协作发展(有序推进栖霞跨界地区协同发展)
主要分四个方面:融入老城、融入江北、对接江宁、跨界协作。
第三:显山露水,构建高品质空间格局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构建栖霞全域空间格局(西优东拓中强边美的总体格局)
西优:包括迈燕、新尧、新港、仙鹤和马群,以存量更新为主,着重补短板和产城融合发展。
东拓:以龙潭新城增量发展为主,高标准打造高端制造、商品贸易为主的海港枢纽新城,共同打造宁镇扬一体化产业集聚区。
中强:结合仙林湖周边地区、龙王山以南片区和栖霞山文旅科创复合中心,打造栖霞最强中轴,引领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边美:整合青山绿水资源,打造滨江风貌丘陵地区,结合八卦洲、钟山、桦墅、龙潭东及周边宝华片区、园博园片区,构建美丽特色的城市生态和农业景观区。
第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形成“三片一点”农业空间)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丰富乡村生活体验
分类引导乡村建设发展
第五: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山水林田生命共同体
保护山水林田生命共同体(构建“一带两脉八廊五核”生态格局)
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凸显滨江特色,保护生态岸线、集中生产岸线、释放生活岸线)
统筹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第六:以人为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体系
建立“江南主城—龙潭新城—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体系
按照城镇空间功能互补、特色分明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规划形成“一个主城、一个新城、一个新市镇、三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
一个主城:栖霞主城。是创新驱动的先锋城区和南京辐射带动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一个新城:龙潭新城。是海港枢纽新城,南京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
一个新市镇:八卦洲新市镇。是完善镇区的生活、公共服务以及旅游服务配套功能重要平台。
三个新型农村社区:
➢ 桦墅片区。是集特色创意产业、山水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
➢ 龙潭片区。是人居环境友好,宜居、宜游的新城近郊乡村地区。
➢ 八卦洲片区。是集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打造宜居宜业的服务体系
分级构建城乡公共设施体系
构建“副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新市镇)—基层社区级(新社区)”四级城乡公共设施体系。
➢ 市级副中心:仙林副中心
➢ 地区级:4个特色地区级中心、6个一般地区级中心
特色地区级中心4处:龙潭新城中心、栖霞文旅创复合中心、燕子矶滨江公共活力中心、仙鹤公共服务中心。
一般地区级中心6处:每处服务人口10-20万人,其中生活服务中心4处,创新服务中心2处。
构建开放休闲的游憩体系
建设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
提供更有温度的住房保障
第七:传承文脉,彰显栖霞文化特色
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彰显栖霞特色地质风貌
划定全要素覆盖的九大类风貌区:结合地貌基础与人文特征,落实国空全要素覆盖思想,划定九大类风貌区,全面管控建设行为。
彰显栖霞特色文化风貌
第八:畅达交通,打造立体快捷交通网络
打造面向国际的自由贸易港
构建高效便捷的轨道网络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规划新增1条高速铁路,即宁宣城际铁路,与现有沪宁城际、京沪高铁路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铁路网络格局。
普速铁路:规划新建京沪铁路货车外绕线与客车联络线2条普速铁路线,现状保留宁芜铁路、仙宁铁路、尧兴铁路、尧栖铁路,进一步降低货运铁路对主城的影响,提高对外通达能力。(这里说的可能是七乡河过江通道)
构建高效便捷的轨道网络
市域(郊)铁路:总体规划3条市域(郊)铁路,在现状S3宁和线的基础上,推进S6宁句线的建设(应该是笔误,宁句线已经通车),规划建设S5宁仪扬线、S5宁镇支线,构建栖霞区“两横一纵”的市域市郊铁路网络,串联南京南站与仙林站两大重要客运枢纽,为栖霞区居民出行提供直连快通的对外出行通道。
城区干线:优化调整区内城市轨道线路走向及站点布局,构建“四横四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实现主城、河西、江北等区内区外全方位的快速连通,并与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沟通,有效提升地铁通达性与出行效率。
其中现状延伸3条,分别为1号线北延、2号线(规划东延)、4号线(规划北延);在建2条,分别为6号线和7号线(已通车);规划3条,分别为8号线、12号线和14号线。
建设舒适便捷的路网体系
高快速路:布局形成”两纵”的高速路网结构和“六横六纵”的快速路网结构,实现区内各组团之间快速衔接转换。
两纵:绕越高速、仪禄高速
六横:浦仪公路、栖霞大道、智谷大道、沪蓉高速栖霞段、宁杭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六纵:和燕路、绕城公路、仙新路、G346(原城市三环)、汤龙公路、上坝路
主干路网
有效衔接城市快速路与干线公路网,联通主城、新城、新市镇,实现全域畅达。
重点打通东西向的新港大道、恒通大道、恒竞路、龙潭大道、仙林大道、纬地路等主干路,南北向的经五路、庐山路、尧新大道、仙境路、天佑路、孟北路、靖西大道等主干路。
第九:安全韧性,筑牢城市生命线
建设健康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构筑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体系、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体系
第十:规划实施,注重规划实施落地
规划传导体系
最后,放上公式渠道和意见提交途径
方案内容比较多、全、复杂,后面有机会我们再对其中重要的章节进行详细的解读,欢迎关注我们哦!
以上由“栖霞生活圈”综合整理。
查看原图 651K